高雄,是台灣重工業重鎮,總被聯想到一個冷冰冰的工業城市,去年,高雄人口數被台中超越,讓「高雄宜居不宜居?」成為話題,作為一個人口相對老化的城市,高雄各地仍有豐富的地方能量,加上遊子陸續返鄉,以自身力量翻轉面貌,為港都寫下全新序曲。
大樹區》農二代創新 電商家鄉味
高雄大樹區被稱為「鳳梨的故鄉」,盛產金鑽鳳梨、玉荷包等水果。近年投入家鄉事業的年輕人,不僅要傳承,還要懂得開創。
「大樹的加工產業才剛起步,還是以生產種植為主。」前大樹鄉長曾英志說。卸任鄉長後,曾英志開始思考事業第二春,決定結合小時候父母販售豬肉香腸的經驗,以及當地特產玉荷包,研發出「酒釀玉荷包香腸」,如今,儼然成為當地具代表性的加工食品。
「玉荷包有產期限制,主要產區就在大樹,不是想買就買得到。」曾英志說,建立起門檻外,也有擴張效益,「原本一年只有約一個月的產期,做成加工品後,變成一年四季都吃得到。」而女兒曾湘樺是他最好的幫手,協助規畫行銷、通路鋪設,今年二月,他們才在左營區開了第一家實體店面。
事實上,包括曾湘樺等近年參與家裡事業的年輕世代,不少都是受到二○一二年開始、高雄市農業局開設的「型農大聯盟」培訓班號召,這個培訓班設定明確目標,要讓家中有土地的農二代、農三代返鄉傳承,且不像傳統農業班著重生產技術,他們主推行銷、品牌打造,引導青年結合二級加工、三級服務,來擴大農業產值。
「一日農夫」遊程正夯 青年力拚產業轉型
龍目社區就在農二代、農三代陸續返鄉後,帶動轉型為觀光休閒產業;其中,像大樹媳婦鄭蕙玲原本從事的設計工作,三年前開始專注經營夫家的這片鳳梨田,如今生活比以前還忙碌充實。她創立的「陽光果子」品牌,除了既有批發通路外也建構網購宅配、自己加工製鳳梨果乾,還跟著社區一起投入轉型,讓來觀光的民眾參與種植、採收鳳梨的過程,也規畫製作新鮮鳳梨醬、使用鳳梨皮葉纖維手工製紙等遊程。感受到社區改變的鄭蕙玲,閒餘時間回娘家鹽埕區,扮演在地導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