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我們製作了一個非常特別的專題;特別之處在於,過去《今周刊》的報導,都是給予讀者最新的經濟趨勢、全新的觀點,或者是你不知道的產業新動態。
但這一次,當同事提出「鳳梨酥」三個字時,許多人都不禁露出了懷疑的眼光;因為鳳梨酥實在是再平常不過的東西,不僅每個人都吃過,而且是街頭巷尾每家麵包店架上的必備產品。
但當同事提出連台灣面板大廠友達光電的前總經理,都決定不賣面板,跳進來全心投入這個產業時,我們真的嚇到了。這位曾經站在全球面板業浪頭上的大將,對趨勢的判斷,應該都高於你我,在他做出這個人生關鍵性的抉擇裡,一定看到了外人所看不到的改變。
我們採訪了這位關鍵人物,陳來助。透過他的眼光,我們看到了台灣鳳梨酥產業驚人的轉型,在這個傳統與創意交替衝撞的火花中,有人雖然已經賺到了數十億元的身價,卻仍兢兢業業,每天一早六點就開啟烤爐,在所有師傅都還沒上班之前,就開始一天的工作;這是最標準的「台灣精神」。
我們也看到有人帶著無比的創意而來,為這個老產業注入一股煥然的清新,甚至誓言要把「台灣鄉下的品牌」轉變成為「國際品牌」;的確,在日本東京表參道,同事特別到微熱山丘開設的鳳梨酥專賣店,親自感受鳳梨酥登上國際舞台的威力,我們發現這個產業在百家爭鳴中,不斷躥升與轉型。
同事們北中南奔波,為我們一探土鳳梨的產地,因為一塊小小的鳳梨酥,帶動台灣土鳳梨種植面積的改變;當我們看到鳳梨農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甚至吸引許多年輕人返鄉種植,至此,這個專題再無爭議了,一開始許多同事懷疑的眼神,轉變成感動的肯定。
不到十年的時間,一個最平凡的小糕餅,創造了台灣金磚奇蹟,背後有著最不平凡的故事。新的一年開始,我們誠心獻給所有讀者,台灣產業轉型的新典範——鳳梨酥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