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黑煙,讓台泥在花蓮代燒廢輪胎及垃圾的計畫全部喊卡。
儘管水泥窯處理生活垃圾已是國際行之有年的循環經濟解方,但在台灣卻只是剛起步。
二○一七年十月,台泥花蓮和平廠煙囪冒出黑煙,引起當地居民一陣恐慌,這才知道台泥協助環保署代燒廢輪胎,台泥和環保署被批「先斬後奏」,居民群起抗議,整個計畫也因而暫停。
台泥工務部副總經理呂克甫談到這起事件,嘆了一口氣。「冒黑煙前後總共才五分鐘。」他解釋,黑煙成因是由於水泥窯的機組臨時跳機,還來不及報備、處理,就被居民目擊了。
「以前的SOP(標準處理流程)遇到這個狀況沒有系統全檢,現在我們改成只要有黑煙就立刻停機,把氣閥全部關閉,廢氣關在廠內處理好,再重啟生產線。」呂克甫表示。
法規並未強制規定工廠突冒黑煙須立刻停機,對工廠來說,停機再重啟生產線的期間,必然得犧牲生產量。但台泥不得不改,「現在的爭議,以後也會碰到。」呂克甫說。
驚見黑煙 居民盼資訊更透明
他指的以後,是台泥預計投資五.五億元,在和平廠區興建與水泥窯連接的垃圾焚化爐,預計最快二○一九年可以運轉,若順利進行,台泥這個焚化爐將是全縣唯一一個垃圾焚化爐,屆時一天可以處理兩百噸的垃圾,解決花蓮垃圾綽綽有餘。
花蓮地區每天生產約一二○噸垃圾,必須運上大卡車,載上蘇花公路,翻山越嶺到宜蘭利澤的焚化爐焚燒。
垃圾的載運成本加上處理成本,讓花蓮每年要花超過一億兩千萬台幣。遇上春節、利澤焚化爐歲修或蘇花公路中斷,縣內的垃圾轉運站更是堆積如山,民怨四起。
台泥為什麼會是花蓮垃圾問題的解方?關鍵就在水泥窯攝氏一千七百度的超高溫,能夠把垃圾焚化爐可能產生的戴奧辛分解,也能將垃圾焚化後的飛灰及底渣加入水泥,成為原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