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靜的態度來自健全心靈的自信。」──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
什麼?這裡為什麼要提到鞋子?我覺得對女性來說,以鞋子為例真是再好不過了。想想看,我們是否經常穿上不合腳的鞋子?
前面故事中的麗莎,也是穿上「不合腳鞋子」的例子。因為她太在意自己的穿著打扮,所以當同事安托妮雅針對她的穿著發揮時,她馬上開始毫無來由地懷疑自己,讓自己陷入不安的窘境。
如果我們穿上不合腳的鞋子,就會失去非常重要的自主權。因此,請先不要一開始就懷疑自己,而是要忠於自己、忠於自己的決定,並且把握自主權。接下來,我們來看另一個會發生在生活中的例子。
大約一年前,娜汀生下兒子諾亞,這個孩子在娜汀夫婦的期待中來到這個世界。娜汀可以享有為期一年的育嬰假,她也希望一年後可以重新回到建築師的工作崗位。當初娜汀打定主意離開職場一年,可說是充滿挑戰的決定,因為市場競爭激烈,而且如何留住客戶更是一大難題。
為了讓娜汀重回職場,這對新手父母決定為諾亞找個日間保母,這當然也不是個容易的決定。幸好,他們找到一個兩人都覺得不錯的人選。
離育嬰假結束還有四周時間,這天娜汀帶著小諾亞來參加PEKiP嬰兒早教課程。(補充說明:PEKiP是讓嬰兒裸體在一個大空間中,進行親子互動與體驗式遊戲的早期教育活動。)
「嗨!娜汀,過來吧,這裡還有個位置。」打招呼的是克勞蒂亞,兩人是幾個星期前在這個嬰兒早教課程中認識的,但也僅只於此,下課後並沒有更多往來。「都好吧?」克勞蒂亞問。
「是啊!你們也好吧?」
「嗯!一切都很好。我家托本-翰德里克已經能站起來了呢!」
「那真是太好了!」
這時課程導師的發言打斷了兩人的對話。「大家早安!在我們開始唱歌前,我先把下半年的報名表傳下去給要繼續參加課程的家長填資料。」
傳遞報名表的過程中,幾位媽媽熱切地談論著自家小孩尿布裡的內容、聊著牙牙學語的孩子和有機胡蘿蔔等話題。
報名表傳到娜汀時,她沒有寫下報名資料就傳給克勞蒂亞。
「怎麼啦?你們怎麼不來啦?」克勞蒂亞問。
「再四個星期我就回去工作了,之後諾亞白天就會送到保母那裡去。」
另一個媽媽聽到這段對話說:「哎呀!你們要送到哪個保母那裡去啊?」
「送到隔壁里的穆勒太太那裡去。她人滿好的。」接著,團體中馬上開始討論起地方上的托嬰狀況,直到克勞蒂亞說出以下評論:「娜汀,妳知道嗎?噢!我這麼說可不是說妳不好,可是我常自問,如果我們生下孩子,一年後就把他交給別人照顧,那麼我們把孩子生下來到底是為了什麼?反正我們家是完全不會考慮托嬰的!」身為母親的讀者,憑良心說,如果聽到同樣為人母的人說出這番話,妳心中做何感受?
妳覺得這個例子太過時了嗎?一點也不會。我自己在幾年前,帶著當時還小的兒子參加類似活動時就遇過同樣的場面。要上班的媽媽和全職媽媽似乎總是兩個敵對陣營,不斷在比較到底誰比較厲害?誰才是對自家小寶貝而言,更好的母親?
這下該怎麼辦才好?如果娜汀運氣夠好,這時應該會有其他媽媽站出來安慰她。不過在我們的例子中,這種溫情場面並沒有發生。小諾亞是娜汀的第一個孩子,而且就如前面提過的,娜汀夫婦兩人也是好不容易才做出白天把孩子交給保母照顧的決定。因此,克勞蒂亞說的話簡直就是在傷口上灑鹽。
這個例子中,要給娜汀穿上的鞋子名為「狠心的母親」。但這雙鞋子當真適合娜汀的腳嗎?一點也不!孩子的照顧問題不過就是每個家庭要依各自狀況做出決定的事,而且絕對沒必要請示像克勞蒂亞這種外人的意見。
這種情況下,如果娜汀不發一言,就會失去自主權,連帶也會失去整個上午的好心情。娜汀會感到生氣,而且多半是為了當下沒有想到任何反擊的話感到氣惱。
生氣的同時,她會忘記自己當下能夠和兒子共度的時間有多珍貴,當然也忘了好好享受這個親子共處的難得機會。
我們常把寶貴的生命浪費在這類毫無意義的氣惱情緒中,我認為這個問題比起失去自主權嚴重多了。所以,各位淑女,舉起防護盾!把對妳們的責難都彈出去!抬頭、挺胸,勇敢地說出:「真是太遺憾了,親愛的克勞蒂亞。就我看來,如果托本-翰德里克能讓其他人來帶,應該比較好吧!」或也可以說:「如果妳真的理解『把孩子送出去』的意義,是他可以有幾個小時時間和其他小孩一起玩耍,那就沒錯了,我們的做法果然很好。」或是:「如果哪天我需要請教妳的意見,我會讓妳知道。」
面對這類情境有許多可能的回應方式。無論妳決定用哪一種做回應,只要妳做出回應就能拿回自主權,而且對於別人硬要塞給妳的不合腳鞋子,妳根本可以不用試穿就加以婉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