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品牌、種有機茶、辦小旅行、無償為弱勢孩子課輔,當一個個年輕身影選擇走進偏鄉,坪林小鎮,不再只有老農、人口外移和沒落的命運。這群熱血年輕人,在山城譜出了一首回甘進行曲。
這四人是茶品牌《台灣藍鵲茶》招募的「茶學徒」,《台灣藍鵲茶》所設計的「茶學徒」制度,每逢4月底、5月初的春茶季節,一釋出名額馬上「秒殺」,每年此時都有20多人一起上山學茶。
由於藍鵲茶為增加茶農採有機耕作誘因,收茶價格比市面高約兩倍,如何確保合作的茶農都不灌水,也不魚目混珠混茶賣?透過茶學徒全程參與,一個茶農,會被安排兩到三位茶學徒,他們直接進入茶園及茶農家,確認從收茶開始,做出來的就是這批,不會混茶。
這群學生,不過是坪林年輕身影的一小部分。
追隨年輕人的腳步 企業認養茶園 鴻海、Epson都來了
自從四年前,台大城鄉所的團隊進入坪林,以收復翡翠水庫上游集水區全部流域為目標,鼓勵茶農不用農藥、轉種有機的《台灣藍鵲茶》之後,原本沈寂的坪林小鎮,慢慢熱鬧起來。
茶學徒來了,近兩年舉辦的「茶學小旅行」體驗,也帶來了1500人次的遊客,甚至鴻海集團、台灣愛普生科技(Epson)、家樂福和台灣花旗銀行等大企業也來了。他們追隨年輕人的復甦腳步,認養坪林的有機茶園,家樂福更加碼和當地茶農購買有機茶,並取名「醜醜茶」在自家賣場販售。
一時間,坪林茶品牌百花齊放。同樣來自都市,進坪林打造茶品牌的還有兩年前進駐的「山不枯」。
青年創新行銷 凸顯在地美好 讓世界看見坪林
除了茶,三年前,28歲、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研究生蔡威德結束了在當地為期一年的田野調查,畢業後繼續深入坪林農家,成立當地第一家結合住宿和小旅行的背包客棧「金瓜三號」,讓幾乎不曾在國際旅遊書中出現的坪林,卻吸引來自蒙古、冰島、荷蘭、英國、東南亞等國際遊客來此深度旅行。
2015年,他的創業夥伴、台大法律系學生胡庭碩也成立了社會企業「坪林街左邊」,同樣透過住宿和在地農家體驗等小旅行,讓坪林的在地價值與美好被更多人看見。
「很多新血、外面團隊年輕人進來,看到坪林希望。」台灣藍鵲茶創辦人黃柏鈞觀察。
不只外部年輕人進入坪林,悄悄帶來改變,在地青年茶二代的表現,同樣令人耳目一新。
高材生、茶二代 年輕新勢力回歸 翻轉沒落山城
四年前,台大財金系畢業的陳易泰未和同儕一般進入光鮮亮麗的金融業,而是選擇回到坪林山上,在泥土地上,和老爸一起種有機茶。他認為,人要找出自己的價值,年輕人不要怕失敗,耕耘有機茶是「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大事。
白青長茶作坊第五代傳人、現年30歲的白俊育,不只用老爸的名字白青長成立同名品牌,還替自家茶坊架網站、推品牌,用重新設計產品包裝賣茶,現在約三成客人透過網路來;他並階段性調高茶價,最新零售價達一斤2200元,四年來較過去成長逾80%,替自家茶葉帶出更高的價值。
去年,他更號召當地33位和茶有關的第二代,成立坪林茶業青年協會,出任會長的他,在農忙之餘,會不定期舉辦「尬茶」,就是大家拿出自家最好茶盲測,以激盪出更好的品質。「以前(在地年輕人)不知道在哪裡,現在聚集起來,茶葉下一棒就在我們身上。」帥氣的白俊育自信地說,「既然我們有凝聚力,以後做茶就有共同目標,一起行銷。」
雪隧通車 帶動人口創新高 熱血青年 譜出回甘進行曲
過去提到坪林,第一個聯想到的關鍵詞或許是雪山隧道。沒錯,2006年雪山隧道開通,這個原本是北宜公路中繼站的茶鄉,風光的「奉茶經濟」幾乎一夕傾滅,過往一台又一台的遊覽車不見了,大量的過路客也消失了,有茶農受不了打擊,喝農藥自殺。
坪林的人口自雪隧通車後一路下滑,直到三年前開始回升,相對於新北市20至30歲的年輕人口持續淨流出,坪林的年輕人口已回穩,總人口更逆勢成長,今年3月達6551人,寫下近9年新高。坪林有機茶園的面積,2016年也成長到38公頃,五年來成長了27%。
國際上,因交通路線改變而沒落的農業小鎮,往往因朝農業多功能性發展而再度復活,而坪林在年輕人的重建下,也正朝此方向前進,他們單純的直心、深心,替坪林再造了春天。現在的坪林不再只有老農、人口外移和走向蕭條的宿命,反而和這時節新生的茶葉嫩芽般,充滿蓬勃濃烈的生命力。
一首悅耳的回甘進行曲,已然在山谷響起。
有了肯上山打拚的年輕人,台灣的未來,誰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