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是平凡人變成天才的方法,每天改善1%,一年強大37倍。——三木谷浩史,樂天集團創辦人
大家應該都聽過玻璃杯裡的跳蚤實驗:在玻璃杯裡放跳蚤,立即輕易地跳了出來。後來在杯子上加一個玻璃蓋,一次次的撞擊,跳蚤開始根據蓋住的高度來調整所跳的高度。
一陣子後,發現跳蚤再也沒有撞擊到這個蓋子,而是在蓋子下面自由地跳動。幾天後,實驗者把蓋子輕輕拿掉,跳蚤不知道蓋子已經去掉了,還是在原來的高度繼續地跳,即使沒頂蓋,跳蚤還是無法跳出這個玻璃杯了。
許多人把加蓋的玻璃杯比喻為「舒適圏」,幾次受限碰壁後,寧願選擇待在安全的舒適圏,至少不會再遭痛擊,久了就一再降低成功的標準。即使玻璃蓋已被拿掉,由於撞怕了、習慣了,便在內心告訴自己:「就只能這樣繼續
下去,不然還能怎麼辦?」
我們來想想,你跟跳蚤是否一樣,難道真的不能再跳出杯子嗎?還是心裡已經認定了杯子的高度是無法超越的?又或者是不改變也還好,繼續待在杯子裡好像也還OK?
肯尼斯.克利斯汀(Kenneth W. Christian)的著作《這輩子,只能這樣嗎?你是自己最大的敵人》即是為「長了翅膀卻飛不起來」的人所寫,她認為,一個人最大的悲劇不在於他輸了,而是他差點就贏了!
有沒有辦法讓心裡體認到,並且願意採取行動,一躍而出嗎?
方法十分簡單,拿一根棒子突然重重地敲一下杯子;或者拿一盞酒精燈在杯底下加熱,當跳蚤熱得受不了的時候,它就會咻的一下,跳了出去。這是跳蚤實驗的原來版本。似乎人要遇到重擊,或是對環境無法再忍受時,才會咻
的一下起身而跳。問題是,舒適圏之所以被稱為舒適圏,就是因為大多數人的環境與遭遇,並沒有如此大的劇變,所以根本沒有大棒子及酒精燈的出現機會。
真實的世界是,偶爾會有小棒子輕輕敲的出現,或是會有小火柴不時的小熱度來那麼一下。通常我們會因為小棒子輕敲的出現,跳個幾下,不過沒多久就又繼續跳回原來的高度,因為棒子及火柴又消失了,或是小棒子雖然吵,
久了也習慣了,偶爾抱怨一下就好。
那又該怎麼辦呢?
首先,感謝有小棒子及小火柴的出現,它們是提醒我們該往上跳的人事物。再來,因應每次的小棒子及小火柴,是持續微改善的一個妙方!
日本樂天創辦人三木谷浩史曾說:「改善是平凡人變成天才的方法。」那麼,要一次大大的改變嗎?除非你保證一次就能跳出杯子,否則,慢慢跳高一點,不僅能持續進步,比起一次大跳躍還是過不去而放棄大受打擊,還不如
愈跳愈高,最終懷著成就感而跳出杯子還比較好。
不過還有一點須克服,雖然美國心理勵志書作家史東(W.Clement Stone)說:「鉸鏈雖小,開關大門還是得靠它。」多數人由於小改變在短期內,看不到明顯改善,不曉得何時才會成功,所以經常三分鐘熱度。這時,我們
就必須看到持續小改善的威力及願景。
三木谷浩史很喜歡用數字來讓員工感受到持續微改善的威力。他常會問:「1.01的365次方等於多少?」答案是「37」。如果每天小小改善1%,一年365天以後,將會比一年前的自己強大37倍。哇!這不就是複利的力
量嗎。
持續小進步可用,持續節省成本也可用。三木谷浩史執行會議數量減半X開會時間減半X與會人數減半,最後成本變成原來的1/8 (1/2的3次方),所以效率提升其實一點都不困難。
身在舒適圏的跳蚤,從此不用再誇下豪語,宣誓一定要改變,而是改成持續微小的1%小改變,一點一滴,滴水穿石。
-----------------------------------------------------------------------
圓子夢官網:wishpower.com.tw
Facebook:圓子夢Wish Pow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