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那天在中山捷運站裡,聽幾個中國觀光客討論要買什麼伴手禮回家。其中一名說,「台灣現在吃的東西都有問題,別買了!」這話聽的我心驚,說來可悲,台灣飲食中展現的溫暖人情和文化特色,竟然成為企業黑心利潤中的陪葬者。
公司在台北火車站一帶,離中山市場並不算太遠,況且在市區騎摩托車去哪都近。在帶著點貴氣的中山北路上,傳統的中山市場容易被人遺忘。沒帶便當的中午,有時會繞來「吉慶飲食部」喝碗排骨酥湯點個小菜。我很喜歡攤子前擺滿各式的小菜,菜色相當豐富。青菜會跟著季節走,燙皇宮菜、燙秋葵、豆鼓苦瓜、滷筍絲是常見的美味小點。如果人多,也能點個多汁軟嫩的白切雞分食。
在這裡吃飯,看人也是種風景。有結伴的觀光客在攤子前討論拍照許久,才點一碗麵食共享。也有老客人,只是和店家使個眼神揮手打個招呼,沒一會,一碗湯和小菜就端上桌。有次遇到一位穿著藍色蕾絲洋裝的七十多歲阿嬤,點一盤炒什錦麵,慢條斯理的吃起來。跟她同桌的我,忍不住細細打量阿嬤,發現臉上的粉雖上的有點厚,卻是仔仔細細有如赴宴般的妝容。阿嬤的手十分白皙,有些點點細斑但看起來是被好好呵護的雙手,和我長年騎摩托車東奔西跑的雙手比起來,簡直就是筊白筍遇上地瓜。當阿嬤還在優雅的只用筷子和嘴巴,極為斯文的吃蝦,我已經稀哩呼嚕的吃完一碗排骨酥湯。就在我起身的同時,站在一旁兩名穿著吊嘎的送貨工人,很快的拉過椅子,招呼著店內工作人員來點菜。一個小攤子,就這麼照顧川流不息的食客,默默滋養附近的居民和上班族,數十年如一日。
每次吃完飯,會再繞去麻糬伯的攤上買手工麻薯, 這裡的麻糬向來都是現點現包。我喜歡花生芝麻紅豆各點一個, 三個20元。一小顆不甜不膩。我的飲食習慣自從不吃麵粉製品後,在選擇零食和甜點這件事上,顯得難度相當高。麻糬這類的米製甜點,是很好的下午茶點心。但手工製做的米食品只能現買現吃不經放,加上這類傳統甜點也越來越不容易買的到。於是,偶爾吃這裡的麻糬或紅豆湯,成為上班時間裡甜滋滋的幸福時光。
和麻糬伯聊天說起台灣近日的油品事件,老闆感嘆的說小攤子做了三十年做的戰戰兢兢,大公司倒是都能隨便賣東西。聽起來不勝唏噓!
回想那天在中山捷運站裡,聽幾個中國觀光客討論要買什麼伴手禮回家。其中一名說,「台灣現在吃的東西都有問題,別買了!」這話聽的我心驚,說來可悲,台灣飲食中展現的溫暖人情和文化特色,竟然成為企業黑心利潤中的陪葬者。再多的政府規範都無法遏止商人只想賺錢不顧良心的操作手法,小老百姓如我,除了消極性抵制不買黑心食品。也真的需要聰明運用採購的力量,支持願意生產好食物和安心食品的廠家。自己的飲食自己救,就不希求政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