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騰訊股價大漲,最大受惠者是一家遠在南非開普敦的百年企業,它既沒有殺手級的創新技術,核心經營團隊也未曾換血,為何能成為重量級跨國媒體集團?
不過,騰訊市值突破一千億美元,對於大陸並不算什麼利多,相反的,大陸億萬天天掛在騰訊的網民,以及北京中南海的領導們,竟然同步發出不滿的抨擊聲浪。騰訊在香港掛牌,爽到的是海外的投資人,大陸同胞傻傻地貢獻給騰訊巨額的利潤,卻賺不到一毛股票上漲的好處。
中國互聯網標竿 最大受益者竟是外人
南非當然是中國的友好夥伴,但是如此龐大的利益,卻沒有留在中國,白花花的銀子平白送給了非洲公司的股東,真是情何以堪。
中國已經躍升為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最大互聯網市場,但是大陸網民在騰訊股價大漲、直接與臉書互爭龍頭的熱烈期盼中,赫然發現大陸所有的網路龍頭公司,都只是空有「民族企業」外表的外國公司。
騰訊最大的股東是非洲企業,百度、新浪、搜狐、網易都在美國那斯達克上市,公司註冊地是英屬開曼群島,百度的創始人李彥宏拿美國綠卡,有超過五一%的股東是美國企業或個人,大陸人天天想方設法拒絕Google,期待百度,實際上百度根本就是一家貨真價實的美資企業;如今,就連阿里巴巴也已被香港資本市場拒於門外,準備轉至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
納斯普報紙起家 跨入電視、網路大鳴大放
南非納斯普是一家從報紙起家的媒體,地位類似台灣的《中國時報》,起源可以追溯到一九一五年創立的國家報業公司(De Nationale Pers, The National Press),是南非白人政權的保守派報紙。報紙的核心經營者,是從荷蘭移民南非的白種精英,納斯普兩位最核心的經營者是董事長沃斯魯(Ton Vosloo)以及執行長貝克(Koos Bekker),近百年來的負責人,都是荷蘭移民的後裔。
國家報業公司是南非白人少數政權的堅定支持者,後來隨著種族隔離政策的逐漸瓦解,以及報業的逐漸沒落,這群荷蘭後裔開始尋找事業轉型的機會,他們在一九八五年,與其他幾家小型的媒體合資,開始發展南非的電子付費電視,並且在五年後,將付費電視公司M-Net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證券交易所上市。
國家報業公司的董事長沃斯魯是老牌的記者,從二十歲到四十歲是專職的記者與編輯,一九八四年,四十七歲的沃斯魯晉身經營階層,成為這家老公司轉型、現代化的發動機,一九八五年公司進入電視產業、九○年M-Net股票上市,九四年國家報業集團上市,九八年開始進入網路事業,並且將老派的公司名稱De Nationale Pers,改為具有科技感與前瞻性的Naspers。
與台灣的老牌報紙相較,南非的國家報業公司很早就進入電視產業,並且接受現代化的財務、管理模式,使用股票上市集資的財務技巧,帶領老企業轉型成為現代化的公司,再藉由購併,將公司的業務從南非一路向北擴張到整個非洲。
在南非國家報業公司轉型、現代化、多角化的同時,台灣的平面媒體仍然沉浸在「文化事業免稅」、「廣告市場寡占」的政治利益中,並未把每年賺取的巨額利益拿來發展新事業。
到了一九九八年,更名為納斯普(NASPERS)的南非國家報業公司已經準備好迎接網路世紀的來臨,除了與南非電信公司發展網路事業,也開始評估華爾街與矽谷帶來的科技創投案。
入股騰訊 養出媒體集團金雞母
二○○一年網路泡沫破滅之後,投資銀行帶來一個中國的網路事業提案,原本投資在騰訊的兩大股東,香港電訊盈科與國際數據集團(IDG)希望退出,由華人首富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主導的電訊盈科,在全面整理既有的網路泡沫投資後,決定出售所有二○%的騰訊股權,條件是依照成本一一○萬美元轉讓,因為騰訊雖然沒有獲利,客戶數卻仍在快速成長;IDG跟著電訊盈科進退,但是仍然希望保留一部分股權。
納斯普的執行長貝克評估後,決定接下李澤楷等人的股權,最高時期曾經占有騰訊五成的股權,經過上市釋股調整至今,仍然持有三四.三%,還是騰訊最大的股東。
騰訊不是納斯普在中國唯一的投資,二○○四年十二月,在中國出版業重整的國家政策下,納斯普買入了九.九%的北京傳媒集團股權,北京傳媒集團是《北京青年報》的營運實體,掌握了報紙的廣告、印刷,以及發行業務。
當然,作為騰訊的最大股東,納斯普與騰訊也攜手在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一起投資,例如兩家公司聯手投資印度旅遊網站 ibibo.com網站,今年再買入紅巴士(redbus.in)的控制權,成為印度線上車票網站的主導者。
從一九九八年跨入網路與新媒體領域,納斯普投資的企業遍及全世界一三三個國家,其中,在四十八個非洲國家營運數位電視網,在歐洲、俄羅斯、南美、印度、中國以及東南亞,投資各種新興網路公司、電子商務平台以及新媒體廣告業務。其中當然以騰訊的報酬率最為驚人,此外,納斯普還是俄羅斯最大網站 mail.ru的最大單一股東,持股二九%,持股總市值也達到二十四億美元。
核心團隊未變 仍漂亮轉型成跨界巨擘
令人訝異的是,納斯普轉型如此劇烈,但是核心經營團隊卻始終如一。七十六歲的董事長沃斯魯,從二十一歲進入公司,從未離開過;今年六十歲的執行長貝克,從哥倫比亞大學MBA畢業後加入公司,一路主導公司從平面媒體、電視媒體到網路集團。
去年癌症過世的網路事業群(MIH)執行長魯斯(Antonie Roux),也是從基層電腦工程師被一路拔擢;還有,投資騰訊至今已經十二年,納斯普派在騰訊董事會的代表從來沒換過,會計師出身的席勒(Charles Searle)在一九九七年加入時只有三十二歲,至今已經是集團上市資產的執行長,兼任網路事業群MIH的投資長,掌管超過四百億美元的網路資產。
這群核心經營團隊,都是具有荷蘭血統的南非白人,操持稱為Afrikaans的荷蘭方言,僻居非洲最南端,人數甚少,早年堅持種族隔離政策,打造出非洲最先進的社會,如今又遠征中國與南美,成為超越《金融時報》、《紐約時報》、實力足以與梅鐸一較長短的跨國媒體集團。
今年九月十二日,納斯普慶祝公司在約翰尼斯堡股票上市十九年,當年用十萬南非幣買入公司股票的投資人,如今已經增值到二千六百萬南非幣,即使不算股息,十九年的投資獲利仍超過二六○倍。
遠在天邊的南非納斯普投資騰訊的故事,真的值得近在眼前的台灣企業與媒體,好好反省!
(本文作者為紐約大學金融碩士,曾任金控公司副總經理)
成立:1915年,平面媒體「國家報業公司」
主要投資:數位電視網、新興網路公司、電子商務平台及新媒體廣告
投資企業分布:133國
關鍵轉型:
1985年 發展電子付費電視M-Net
1990年 M-Net在南非約翰尼斯堡證券交易所上市
1994年 國家報業集團上市
1998年 更名納斯普,與南非電信公司合作發展網路事業
2001年 買下騰訊股權
▲點擊圖片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