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石油消費持續成長,最近出現了需求達到高峰的新觀點,其帶來的潛在影響可能與供給高峰相反,也就是通貨緊縮。
也不過兩、三年前,「peak oil」一詞是指從已知的石油蘊藏量產出已達高峰,這也是過去五年來油價飆漲的原因,甚至可能導致通膨,並帶領商品市場上揚,尤以黃金為最。然而,近兩個多月來,又有新觀點出現,越來越多人認為peak oil指的應該是需求達到高峰;其潛在影響可能與供給高峰相反,也就是通縮。
為什麼是需求高峰而非供給高峰?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口結構的變化,先進國家的出生率下降,減少了石油的消費量,還有保存和替代技術、頁岩油的商業化開採等。至於相關科技的進步也有影響。如運輸工具消耗全球石油逾六成,但石油是極不具效率的能源,必須經過萃取、儲存、運輸、提煉後,才能運送到終端消費者,更別提石油在戰略考量下的取得和保護成本了。
另方面,電力可由多種方式取得,且電力的傳輸極為低廉及有效率。這也是電動車廠Tesla颳起一陣旋風的原因,可望大幅降低美國的石油消耗,美國消耗石油占全球二二%,台灣則為一.一%。
不論是否正確,石油需求高峰觀點的出現,顯示過去二年至三年內我們的思惟有多大的改變。事實上,全球石油消費依然成長,二○一○年還比○六年的高峰增加二%;相較之下,美國和歐洲石油消費與○六年相比,則下降一○%。當然,中國填補了歐美減少的部分。
去年中國石油消耗增加三六%,即使中國仍以製造出口為主,但中國石油消費激增主要來自內需運輸的需求。如果中國經濟進一步走緩,搞不好全球石油總消費會出現淨減少。無論如何,長期來看,中國勢將採取更有效率的能源技術。
因此,石油需求高峰代表了三件事。首先,財富將由石油生產國移轉至石油消費國,台灣也是受惠國之一,即使台灣消費量持續上升。雖然台灣的石油消費增幅比不上中國,但仍較○六年的高峰增加一三%。即使我們採用新技術的進度緩慢,且消費持續增加,但油價仍越走越低。其次,油價通常被視為其他商品價格的指標,當全球經濟運作更具效率,且成長趨緩,對多數商品的需求亦將減弱,這也是金價近來走疲的原因。
另一個難以預期的後果是,地緣政治平衡的重大調整及中東的穩定。先前歐巴馬總統暗示將介入敘利亞的衝突,如今正試圖收回這個承諾;美國在譴責敘利亞政府軍使用化學武器攻擊叛軍後,就沒有進一步作為。在經歷過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痛苦戰爭後,軍事積極介入並未讓美國更安全,因此,美國人對於出兵介入敘利亞內戰的支持度僅有一五%。如今,中東的石油價值褪色,埃及的街頭暴力連連,美國也將自阿富汗撤軍,或許中東已不再被美國視為值得留戀的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