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提到顧問有許多類型,但本質都在提供資訊、經驗、知識、方法(以下統稱為「想法」)。為什麼要多瞭解一點顧問這個工作?我們的生活中都在提供或接收各式各樣的想法,不知不覺中就在扮演顧問角色,或是與顧問互動。舉例來說,當你在工作上徬徨倦怠,你可能會聽講座,找好友或長輩,上求職網站,搜尋網路相關的內容與服務,算命,或是找人力仲介顧問。除了後兩者之外,絕大多數是免費的,但大致可以獲得對特定議題所需的想法。
在取得管道日趨多元的情況下,容易使人相信自己已經具備足以解決問題的想法,或至少讓人比較有信心去處理。對於顧問服務業來說這是個衝擊,這與許多產業(出版、音樂、廣告、媒體…)在網際網路興起後所面臨的挑戰一樣,基本上所有單純以內容與知識為主要產品的產業無一倖免。
但是取得想法與達成目標並不一定是正相關,在許多情況下,過多的想法反而對於達到結果是有害的。原因在於從「想法」到「結果」中間需要「行動」。舉例來說,你可能已經熟知減重該與不該做的事,但一直達不到目標。有可能是自己根本就沒行動,或是行動的方法不對、甚至是取得的想法並不適用於自己。
於是同時提供「想法」與「行動」變成了當代顧問業的主流:如果你不會,我跟你一起做;你不做,我幫你做。這個做法可以加速改變的發生,但結果不見得能持續。往往替你行動的「打手」離開後,大部份的成效也會逐漸消退。因此許多人用顧問一段時間之後才體會到:原來「買行動」不等同與「買到結果」,就像買了健身房會員不等於買到健康一樣。
某些情況下客戶為了確保行動與結果之間的相關性高一些,會運用一些商業模式來塑造顧問與客戶間的共同利益,例如保留尾款或是盈利分享。這個作法有其利弊,善用的確可以創造雙贏,但開誠佈公與誠信是這種做法的成功基礎,否則常因起始基準與結果的認定不易,甚至有些客戶反悔,最後不歡而散的比例很高,反而破壞了原本的美意。
現代顧問的角色已經不只是提供想法或是代打的人,而是要影響他人或協助他人改變。一個有價值的顧問,必須能協助他人有效強化從想法到行動,以及從行動到結果的這兩個環節。 與顧問合作時有兩個重點:如何在與顧問合作時讓自己真正的學習與改變(而不是依賴他們完成工作),以及如何選擇對的顧問及合作模式。
所以下次想找個顧問時,先問自己:準備好要改變了嗎?正確的態度才是關鍵。就像是任何一段好的關係:選擇、溝通、信任、互利。單向的付出與改變是很難持續的,彼此都要調整付出,而且利益、目標、與作法一致才是成功之道。
---------------------------------------
你喜歡這篇文章嗎?歡迎轉寄分享、留言或按下一個「讚」!
如果想進一步了解更多有關企業策略、轉型、或創業的機會與經驗做法,歡迎與我聯絡steve.lin@aspectmgm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