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兵署、邱良功母節孝坊、陳詩吟洋樓、浯島城隍廟、浯江書院(朱子祠)、奎閣
總兵署
明朝萬曆年間,此地原為金門才子許獬讀書的地方,名為「叢青軒」。清康熙21年,總兵陳龍將這改建成總兵署,此後成為金門的軍政中心。民國之後,這裡也成為金門最高的行政機關所在地。總兵署歷經了長久的時代變遷,格外具歷史意義。總兵署正中間是當時總兵審問犯人和處理公事的地方,現仍保有古代衙門神祕且威嚴的氣息;兩側廂房規畫成展示區,展出清朝旗幟、各類冷兵器等文物。若是炎炎夏午來此,有中庭枝葉茂密的百年老榕樹遮蔭,可體驗金門人午後樹下乘涼的滋味。
邱良功母節孝坊
這座台閩地區最為壯觀的牌坊,矗立在車水馬龍的老街,是清嘉慶皇帝為表揚平寇大將邱良功之母許氏堅貞守節的事蹟。這是一座三層樓高,以泉州白石與墨綠青斗石建造而成的牌坊。石匾橫刻著「欽旌節孝」4個大字,其上的雕刻樣式多變、造型雄偉,鏤空石雕也相當吸睛。4根樑柱的前後,有4對造型威武勇猛的石獅,其中有一尊披著彩衣的母獅被奉為「石獅仙姑」,相傳是邱母許氏的化身,被視為當地守護神。遊覽至此,不妨就近嘗嘗附近許多金門當地著名小吃。
陳詩吟洋樓
1933年,由金沙高坑僑民陳詩吟海外經商致富後,返回金門所建,樓高兩層,格局壯闊宏偉。整體為出龜的洋樓型式,外廊的中間部分突出,形狀似烏龜的頭而得名。此洋樓的雕刻和工藝相當精美,同時又融合了中西不同的風格,舉凡雙龍、仙女、花草圖案的雕塑,或者屋簷邊鷹、象等泥塑,最特別的是「番人抬屋角」和「印度人偶盤托仙桃」的裝飾,樣樣都會吸引住你的目光,耐心尋找,別有一番趣味!
浯島城隍廟
浯島城隍廟,或稱為後浦城隍廟,是在清康熙年間總兵陳龍率軍進駐後浦時,從金門城分香至此,城隍廟本身的興建則在嘉慶年間完成。此後歷經多次修建,外觀更加富麗堂皇、雄偉恢宏。仔細端看屋脊門樑,又會被其精美的雕刻和裝飾所驚艷。每年農曆4月12日的「浯島城隍遶境」活動,是金門全境最為盛大熱鬧的廟會活動,善男信女不絕於途。為期約1個月的慶祝活動,傳統藝陣體驗、民俗技藝表演、蜈蚣座踩街遊行、傳統412遶境等等,在在精采不容錯過!
浯江書院(朱子祠)
浯江書院是金門四大書院中,現今僅存的一座。相傳南宋理學大師朱熹曾來金門講學,開啟了金門人的讀書風氣。宋明時期,因科舉上的亮麗表現,更為金門贏得「海濱鄒魯」的美號。因此,金門人在浯江書院的後進設朱子祠,感念朱熹對金門文風的影響,遊客可於此瞻仰朱子當時講學的模樣。書院中庭為講堂,不僅古風仍在,現在也常舉辦文化活動,為金門文化注入新的元素。
奎閣
宋明時期,金門文風興盛,科舉入仕途的人眾多;清朝道光年間,地方仕紳出資興建奎閣,供奉魁星,希望保佑鄉親在科舉上繼續有好表現,因此奎閣,又稱作「魁星樓」。奎閣本身是一座雙層六角形建築,外觀古樸優美。奎閣中供奉的魁星爺有個特別之處,左腳踏著鰲魚的頭,代表著「獨占鰲頭」的吉兆。外頭圓榕上掛滿准考證和祈求小卡,可見當地學子對魁星爺之虔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