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中國股市在全球敬陪末座,汽車、體育用品、成衣產業面臨全球競爭壓力,表現接連掉漆;不過,這兩年中國一些品牌也正迅速與國際接軌,朝世界級的地位邁進。
曾獲股神巴菲特加持,並宣示持有的股票終身不賣,從電子代工切入汽車,並朝油電混合車、電動車發展,看似無往不利,一直以來被視為中國明日企業的比亞迪,最近厄運連連。
先是財報警訊頻傳,上半年淨利急降,嚇壞投資人之外,比亞迪創業元老副總楊龍忠宣布請辭,王傳福並承認自己在經營上犯了錯誤;另一個令人震驚的是,二○○九年里昂策略分析師Scott Laprise曾經給了比亞迪一個超級樂觀的「天堂價」九十八.九九港幣,最近又給了比亞迪一個「地獄價」,目標價只有○.四一港幣。
里昂看淡比亞迪未來業務發展,包括電動車、電池業務、新能源及手機配件。里昂預估,比亞迪今年及明年的獲利目標只有四五○○萬及六五○○萬人民幣。這比起○九年獲利巔峰的三十七.九三億人民幣相去甚遠。比亞迪從二○○○年以來,一直都是中國成長最具潛力的企業之一,如今連連掉漆,背後問題很值得探討。
▲中國雖然汽車銷量全球第一,但因競爭者眾,類似比亞迪這樣的本土品牌前景漸漸不亮。
(攝影/劉咸昌)
不敵國際競爭 汽車、體育類、成衣失色
從一九七八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進入快速成長週期,這段期間中國從無到有,因此只要能滿足基本消費的產品都能在中國快速發展。像汽車產業如雨後春筍一下子湧出幾十家,白色家電(冰箱、洗衣機等)、體育用品、成衣也是如此。然而,這個滿足基本需求的年代已告一段落,中國企業在全球化時代,必須短兵相接面對全世界的考驗,比亞迪的汽車業務就是一個最顯著的例子。
全世界的汽車產業都在經過激烈競爭後成為寡占局面,像是美國汽車產業經過戰國時代,如今只剩下通用、福特及克萊斯勒;德國也只有BMW、BENZ及VW;日本也只有豐田、本田及日產;韓國最後整合出現代汽車一枝獨秀。全世界的汽車消費仍然龐大,但是汽車廠終究收斂成那麼幾家。
中國的汽車產業從無到有,從小車到進口車滿街跑,目前中國汽車一年產銷量約一千八百萬輛,仍然穩居世界第一,不過大小車廠林立的景象,未來恐怕必須經過一場艱苦的殺戮戰,能夠在第一輪勝出的可能只有三至五家,再整合出一至三家,最後的贏家才有可能躋身世界級的車廠。
過去比亞迪以F3起家,在中國小車市場與吉利及奇瑞的QQ同受矚目,如今面臨競爭加劇,比亞迪慢慢敗下陣來;加上油電混合車、電動車發展並不順遂,使得二○○○年以來,一直虎虎生威的成長態勢出現頹勢。
目前很多中國產業都面臨全球競爭壓力,除了汽車產業,最顯著的是有十三億中國人當home market(國內市場)的體育用品產業。經過新一輪的競爭後,李寧、安踏、特步、三六一度、中國動向、匹克等,都不敵德國的愛迪達(adidas)與美國的巨無霸耐吉(NIKE)的競爭。最慘烈的是中國體操王子李寧創辦的「李寧」最近公布半年報,上半年營收三十八.八億人民幣,衰退四.八%,淨利只有四四二九萬人民幣,衰退八四.九%,李寧預告今年全年將虧損二.二六億人民幣,股價則從三十一.九五港幣,重挫到三.六七港幣。
李寧是多數中國人心目中的民族品牌,卻依然不敵耐吉、愛迪達等舶來品的競銷壓力。中國的泉州晉江一度是中國流行產業的希望寄託,如今體育用品產業,甚至流行服飾的利郎、利邦也遭逢壓力。
這些年,連成衣服飾連鎖業也都出現競爭集中化的現象,經過高度效率化競爭的結果,西班牙的ZARA、日本的優衣庫(UNIQLO)及瑞典的H&M形成三雄鼎立的競爭態勢,二○○○年以來,一度在歐洲展現威力的思捷環球(Esprit)已敗下陣來,○八年思捷最好的時候一年淨賺六十四.五億港幣,○九及一○年仍保有四十億港幣以上的淨利,但一一年急轉直下,淨利只有七九○○萬港幣,思捷的股價也從一三三港幣跌到七.五港幣。
除了思捷慘遭滑鐵盧外,香港的堡獅龍(bossini)、漢登(HANG TEN)、I.T、JOYCE、鱷魚牌、威高及佐丹奴均只能勉力維持,漢登最後被利豐集團收購,非常標準地呈現這個競爭集中化的現象。
恆安國際、聯想、華為 逐步走向世界
很多產業都出現國際大廠吃定中國民族品牌的景象,不過也有一些改變正在發生,這兩年逐漸有一些中國品牌走向世界。
第一個是「中國的寶鹼」恆安國際,正從個人衛生用品、溼紙巾及護膚產品脫穎而出。恆安也是來自晉江的企業,從二○○○年以來不斷成長,○七年淨利賺過十億人民幣,到一一年已達二十六.四八億人民幣,今年上半年淨利達十六.二六億人民幣,繼續成長三七.六%,毛利率達三八.六%。目前恆安國際市值達九一六億港幣,正朝國際級企業挺進,逐漸展現出「中國寶鹼」的架式來。
另一個可能即將勝出的是中國PC第一品牌聯想。從○四年買下IBM個人電腦業務的聯想,從一○年三月首度轉虧為盈之後,近三個會計年度獲利都維持大幅成長,一二年到三月為止的會計年度淨利達四.七三億美元,在今年四到六月的第一季財報淨賺一.四一億美元,聯想首季PC銷售一二八○萬台,成長二四.四一%。在智慧型手機方面,聯想在中國市占率達一一.二%,僅次於三星,是中國最大本土品牌,聯想業績躍升,如今市值達六七三.五億港幣,已加緊腳步向世界級的目標邁進。
十三億人口當後盾 中國網路業自成一格
聯想的PC建立在有十三億中國人的市場上,這兩年加快腳步,乘勢而起,對照惠普、戴爾卻節節敗退,連帶也影響台灣PC與NB代工業的前途。如果按照目前態勢發展下去,台灣的PC與NB大廠,今後將轉向為聯想代工,宏碁的殞落與聯想的霸業正好形成強烈的對比。
另一個走向世界級霸業的則是網路設備大廠華為。位在深圳的華為作風神祕低調,不過最近出其不意公布一二年財報,上半年營收達一○二七億人民幣,營業利益達八十七.九億人民幣,已具世界級架式。最近華為表示可望在美國上市,下一步將與宿敵思科(CISCO)短兵相接,以華為在第三世界國家的競爭優勢,有機會打下思科登上世界王座。
在網路產業方面,騰訊鞏固中國市場,已無強力對手;百度其實是中國的Google;人人網是中國的臉書;新浪靠微博崛起;京東商城、淘寶網有如美國Amazon,中國的網路產業自成一格,不與國際接軌,但靠著網民人多勢眾,仍可創造空前佳績。
最具代表性的是騰訊,最近巴克萊指出,騰訊是中國移動互聯網行業最強的參與者。騰訊具備通過微信、QQ即時聊天和QQ瀏覽器控制移動接入點的能力,同時騰訊財付通支付系統在促進移動交易扮演重要角色;此外,更繼續推行開放平台的措施,例如將QQ生態系統擴展至手機遊戲及社群網站,手機廣告及電子商務帶來另一個成長力量。目前騰訊在通訊、社群及瀏覽器均維持領先地位,在面臨新的競爭與威脅時,均反應迅速,這也使得業績一直保持著高成長。
從○七年全年淨利十五.六六億人民幣(以下幣別同),○八年達二十七.八四億元,○九年到達五十一.五五億元,一○年躍升到八十.五三億元,一一年已達一○二.○三億元,EPS(每股稅後純益)達五.六元,單是互聯網服務就創造一五一.六八億元營收,年成長四二.六一%,騰訊的高成長,也讓它在香港一直維持著四十倍的P/E(股價淨值比),已坐穩全中國第一大網路公司,目前市值達四八八○億港幣。
今年阿里巴巴已在香港私有化,下一步目光焦點將是淘寶網;另一個京東商城可以媲美Amazon的網路商場,目前雖仍然虧損,但沒有人敢忽視其未來的成長力道,有中國特色的網路產業,未來在全球仍將有一席之地。
白酒產業具中國特色 淨利奇高無比
這樣的情勢很像中國的白酒產業,在完全沒有外力競爭之下,仍然有十分美好的遠景。中國的白酒產業淨利出奇地高,以貴州茅台為例,一一年全年營收一八四.○二億人民幣(以下幣別同),淨利卻高達八十七.六三億元,EPS達八.四四元,淨利是營收的六七%,這是全世界罕見的高獲利產業。今年上半年,貴州茅台營收一三二.六億元,淨利達六十九.九六億元,EPS達六.七四元,股價立於不墜。
類似的情況如五糧液,一一年營收二○三.五億人民幣(以下幣別同),淨利也達六十一.五七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一五○.五億元,淨利也達五十.五億元。最近洋河股份公布上半年營收九十三.○九億元,淨利也有三十一.七三億元,由此來看,中國的白酒產業幾乎是一本萬利,怪不得中國股市今年頻創新低,但酒鬼酒、古井貢酒、沱牌舍得、青青稞酒、瀘州老窖股價相對表現活躍。
除了網路、白酒產業具有高度中國特色外,中國的電信服務業也是巨無霸產業。目前中國移動市值達一兆七二七○億港幣,已是香港超大市值產業,中國移動去年淨賺一二五八.七億人民幣,加上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這三大電信服務商囊括中國電信服務市場,也是外國勢力打不進來的。
今年以來,中國股市在全球表現敬陪末座,以中國經濟成長仍耀眼,但股市卻逆勢下跌,令人吃驚。不過這只是表相,關鍵是中國產業正迅速與國際接軌,這一輪的短兵相接,原本具中國特色的產業,除了網路、電信、銀行、白酒產業,國際的船堅炮利打不進來之外,中國汽車業正加速進入洗牌階段,體育用品、成衣連鎖出現招架乏力現象,不過恆安國際、聯想、華為似乎已在重重壓力中,看見殺出重圍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