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台灣最不為人知的一項成就,就是環境品質大幅改善。在環保上的投資,都將轉化成實質報酬,帶來前景光明的「乾淨產業」。
首先,台灣各地肥沃的土壤,加上恰到好處的潮溼氣候與陽光,讓全台土地的「地力」,成為亞洲,甚至全球最富饒的國家之一。其次,台灣大幅改善環境品質,河川不再被傾倒有毒廢棄物,逐漸蛻變成一條條乾淨河流,點綴在綠油油的田陌之間。
近年來,台灣最不為人知的一項成就,就是環境品質大幅改善。最近我迷上騎單車,喜歡騎著鐵馬台灣走透透,儘管多數時候都在北部,但大台北地區很多河川品質的改善,也頗讓我驚訝。
原本被工業或民生排放有毒廢棄物汙染的河流,如今搖身一變成清溪,不僅魚兒悠游其中,還有豐富的水中生物。這些小溪流再流入大川,也使得這些大河重獲新生。
十五年前基隆河仍彌漫著惡臭,當時我每每開車經過新生高架橋,都得趕忙搖上車窗;我在基隆河上唯一一次看到的魚,是翻了白肚的死魚在河中載浮載沉。如今,基隆河不僅可以看到船隻航行其上,魚群復育也有不錯的成績。
這份成就得來不易。家家戶戶都接上了汙水下水道系統,家戶廢水不再直接排放到河流裡;工業廢棄物也因許多小工廠遷移到中國,減少排放汙染。而專攻汙染土地再生的新興產業,對環境的改善也有不小貢獻。這些公司回收、淨化受汙染的工業區土壤,讓土地獲得重生的機會。
土壤若受到汙染,連帶也會汙染到水源,進而影響到食物鏈的各個環節。乾淨的河川與環境,除了所產生的生活美學價值難以計算,其經濟價值也與日俱增。
一九五○年代,農業產值占台灣經濟達三分之一,如今已降至僅二%的水準。這段期間,政府以租稅優惠鼓勵工業部門快速發展,當時人們甚至沒有環境保護的觀念。
現在,觀光產業正快速成長,中國開放成為農產品的新出口市場,台灣綠色島嶼的美譽,很快可以轉化為更多的觀光客,增加新鮮農產品的需求,並帶動價格上揚。未來幾年,台灣在環保上的投資,都將會轉化成實質的報酬。
台灣在改善環境品質的成功,也有機會將相關技術出口至中國。中國與早期台灣一樣,勢必要為快速工業化付出環境代價,受汙染的工業用地得開始進行淨化和復育工程。那些在台灣改善環境有成的企業,可望在中國複製成功的經驗;因為他們除了具備專業技術,也深諳中國官僚體系的「眉角」。
此外,中國中型製造業多掌控在台商手中,這些台灣的環境再生公司可與他們直接交易合作,不必應付朝令夕改,或貪腐無度的官僚系統。
現在我們談的環境議題,不再是一個飽受工業化摧殘的受害者,而是一個前景光明的「乾淨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