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起不到三年的團隊網站,正以極快的速度成長,谷歌、臉書也跨入這個領域,然而,這股熱潮也許被高估了。
消費者都希望能以極優惠的價格購買晚餐、美容和其他服務,特別是在不景氣的階段。興起還不到三年的團購網站,正以極快的速度成長;隨著會員人數的增加,吸引更多店家加入,帶動團購網營收攀高,創投也爭相搶進,更進一步推高團購網的商業價值。
眼下最著名的團購網站是芝加哥的Groupon,其二○一一年預估營收在三十至四十億美元之間。谷歌去年底本打算以六十四億美元收購它,但交易不成,谷歌乾脆自己下海成立Google Offers團購網站。臉書也跨入這個領域,與全球約五百個團購網站廝殺。
然而,這股團購網熱潮也許被高估了,投資人恐將血本無歸。以Groupon為例,團購業務的成長陷入停滯。這類網站的商業模式恐怕會讓客戶、供應商和投資人失望。此外,團購網站儘管才在萌芽階段,但已冒出五百家業者,競爭異常激烈。究竟團購網有什麼利基呢?
網路提供客戶極大的力量,人多勢力大,團購可挾人數的優勢,拉高議價能力。事實上,長久以來,客戶都會盡可能集中資源,以較低成本購買商品;過去這是中間商以合作或經銷的形式,將許多個人集中起來,但現在則是消費者自己集結起來,加大對供應商的影響力。
這種轉變對製造商也有好處,他們可以一次賣出很多單位的產品,而不需要一單位一單位地求售;透過一個通路,就可以大量售出。但這種商業模式的弱點在於,如果Groupon只需面對少數對手時,這是個很讚的作法;一旦競爭同業增加到四九九家,成長速度就會大幅下降。
Groupon的商業模式在景氣衰退階段如魚得水,因為此時零售商的庫存壓力較大,比較願意成為Groupon的供應商,特別是服務業。有不少美髮沙龍業者成為團購網的店家,因為上門的顧客太少,美容師卻太多;民眾為了省錢,戒絕奢侈性的消費,提供折扣成了美髮業者的生存之道。
但在經濟開始有起色時,或庫存較少的地區,像台灣或亞洲等,此商業模式便不易找到供應商,願意提供較優惠的商品;如果團購網無法提供較高折扣的商品或服務,對客戶的吸引力就會降低。
目前社交網路公司正在形成股市泡沫,而Groupon或許是其中的代表。如同過去許多泡沫,他們並非毫無價值;十年前網路興起,確實大幅改變我們的生活,一般認為其附加價值與日俱增,但其實不然。換句話說,作為谷歌或臉書旗下的事業部,Groupon或許會比成為一家獨立的網路公司來得好。
至於泡沫這回事,就跟過去一樣,當專家喊著泡沫時,泡沫卻愈吹愈大,直到專家們的話再也沒人相信時,泡沬才會破滅。同樣地,這次的網路泡沫,也不會立刻被戳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