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說我從小就是「紗門王」,雖然小時候愛推的紗門早消失,我還是喜歡四處敲門,兜兜轉轉,結合資源,促成創意。
上周去中山北路台北光點旁巷弄拜訪ppaper的包益民,發現這裡自成一區,與東區潮牌街、師大夜市、永康街的味道都不同。藏了各色小店,政府請在地設計師點綴巷弄,連角落都耐人尋味。台北這些個性不同的小區,如同各式各樣創意人,做事方法不一樣,都希望生活豐富。
像我在飄著雨的周末到華山看「幾米世界的角落特展」,人潮很多。幾米作品在經理人李雨珊推動下,從繪本發展成為舞台劇、電影、展覽,這回找各國設計師合作呈現書中場景,還有小小的劇場,兩個多月已累積五萬人次參觀。他們做創意是花許多歲月精細而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於是這件事情產生極大的力量。
而我做創意習慣摸摸弄弄,多面向地進行。像最近與外貿協會老董王志剛談如何把台灣文創結合商展,在大陸推出台灣達人秀,帶台灣優秀達人到大陸巡迴,幫他們找商機。又與麗嬰房的老大哥林泰生談如何結合他們在大陸一千多個門市,為小朋友做點事。
媽說我從小就是「紗門王」,一醒來就推開紗門「砰」的一聲往外跑,整天看不到人影。現在紗門早消失,我還是四處敲門,雖不是媒體大亨、沒有公部門資源、不是金主、又不是超級經紀人,還是希望用小螞蟻的力量撼撼大樹,資源大就大做、資源小就小做,希望接起產官學間斷裂的連結,讓創意與產業好好發揮。
南京市長季建業帶著二五一億元台幣的龐大採購金來台灣,許多大老闆排隊拜會,我也為文創合作躋身其中。過去是大陸官員搶著拜會台商,現在則是台商搶著排隊。想想真是十年河東、十年河西。
這些年變化太大,電視圈也不例外。台灣電視以前是觀摩對象,近年來大陸不僅歷史劇做出口碑,時裝劇也出頭,「杜拉拉」說職場、「雙面膠」說婆媳,都做得刻骨銘心。反觀台灣,周星馳每年重播八百次,套句陶子的話,怎麼所有藝人都像往生了一樣,因為電視台整天重播大家的「紀念專輯」!
若只想待在熟悉環境不往外探索,注定會在市場上落得越來越慘。最近電視台決定在黃金時段重播,眾人錯愕,但我知道出頭說話的往往沒有好下場,像上回電視台播韓劇,我在專欄裡稍加評論,說者有心、聽者還真的有意,接下來,便再也沒機會在該台做連續劇;這回出面發言的老妹王莉茗得當心。
四處逛得肚子餓,想吃點媽媽味,便到仁愛路朱記吃餡餅,豬肉餡餅一口咬開,不久湯汁居然凝固成白色豬油,酸辣湯也不像話,老店實在不必創新、守住老味道就好。趕緊走到東門攤子再吃餡餅壓驚,一口咬下,原汁原味,真好!
(稿費捐贈聯合勸募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