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股市的調整,都可以看到哪些個股相對抗跌,今年台股指數來回劇烈震盪,但以中國內需為市場的品牌通路股卻逆勢上漲,顯示未來「買中國」的具體方向,就是擁抱相關族群。
看來台股已經面臨的不是「會不會漲」的問題,而是未來要「漲什麼」的課題。
例如麗嬰房,這家嬰幼兒產品公司,成立於一九七一年,在台北市南京東路開第一家門市,迄今四十個年頭,在台灣共建立二七九個零售通路;然而九三年進入中國至今十八年,則建立了一四二九個據點,用不到一半的時間,取得超過台灣五倍的成果。
金融海嘯爆發的二○○八年期間,麗嬰房繳出EPS(每股稅後純益)一.○七元的獲利成績,○九年則大幅成長到一.六四元,今年法人的預估則有挑戰二元的實力。以目前三十三元左右的股價來估算,其本益比已達十六、七倍,遠遠高出傳產製造業十倍本益比許多。
從內需零售與食衣住行的角度來選,台股中具有相關概念的還真不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食品股的天仁。中國人愛喝茶,光是喝茶就有幾千年的歷史,這不只是一種民生需求、更是一種文化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兩岸有太多生意人是靠著茶葉,買賣而興家旺業的。
今年第一季天仁繳出了EPS近一元的佳績,其毛利率更高達六○%。除了本身潛心經營與創新求變的精神外,中國觀光客來台,享譽全球的凍頂烏龍成為非帶不可的伴手禮,也讓天仁沾光。
但早期在景點買的茶葉品質價格參差不齊、受騙上當的也不少,而天仁的茶葉雖不見得符合所有專業品茗人士的胃口,但水準之上的品質,以及合理公道的價錢,經過口耳相傳後,已成為中國觀光客買茶葉的首選。
近來天仁股價愈墊愈高,成交量卻愈縮愈小,很顯然是籌碼被收走後根本不想釋放出來。之所以如此,除了天仁獲利的成長、目前本益比偏低外,另一個關鍵就在中國的天福身上。
天福在中國已有一○三九家直營連鎖店,擁有八家公司、五家茶葉、茶食、茶蜜餞等加工廠,在福建漳浦還設立了茶博物館與茶學院,目前天福已經是中國最大的茶葉集團,預計最快明年第三季在香港上市。
沾上內需通路都值得期待
在「衣」的部分,曾經是成衣王國的台灣,在紡織業所醞釀出來的爆發力與轉機力更是非同小可。
例如,屬於裕隆集團旗下一員的嘉裕,以往績效並不凸顯,過去五個季度本業都還在虧損,不過轉投資的上海凱那爾公司代理亞曼尼(ARMANI)等品牌,在中國已經建立了二十五個行銷據點;○九年認列一.一七億元的獲利,今年首季則認列了四一五五萬元的獲利,光是靠著在中國賣亞曼尼,就讓嘉裕轉虧為盈。
而以成衣代工起家的台南企業,在中國自創品牌與通路則更是值得聚焦的重點。台南企業目前在成衣代工仍占集團營收的七成左右,不過其生產基地在中國的比重僅一七%,在印尼與柬埔寨則占了近八成,在這波中國工資上漲的過程中,台南企業是典型的受惠股。
台南企業在中國的自有品牌Tony-Wear與Emely,主攻的是中高階服裝市場,合計擁有近一千個通路據點,且預計明年回台上市。
今年前五個月,台南企業公司自結EPS高達一.七五元,法人對全年EPS預估值達三.九一元,對照目前股價本益比竟然只有八倍多,未來評價可以調高的空間也相對較大。
此外,由製造業跨足中國內需的品牌或通路事業者也不少,例如泰山,市場對它除了擁有二一.八%全家便利商店的通路價值之外,其在廈門的甜品連鎖店,今年預計要擴展到十家;全球運動鞋製造龍頭的寶成割捨掉電子事業,其集團旗下的寶勝國際,合併東之杰後,在中國的通路據點則超過一萬家。
至於輪胎大廠正新,市場往往把它看作是製造業,殊不知正新除了藉由中國壯大生產規模,其瑪吉斯(MAXXIS)品牌,已進入全球前十大。以目前中國汽車正常運行數量超過七千萬輛計算,每年光是更換輪胎的需求就有一億條,擁有品牌效益的正新,長線評價都還有往上調的空間。
本業看起來毫不相干,但轉投資在中國播下品牌通路事業種子,且已經萌芽的中纖也可留意,其直間接持股八三%的上海波蜜公司,經過近二十年的發展,已成為華東最大的飲料加工廠;除了自有的「波蜜」與「漢品」之外,也代理美國運動飲料第一品牌「佳樂得」以及諾華的「阿華田」。
目前上海波蜜已正式轉虧為盈,加上中纖最近處分了兩塊土地,手上不缺擴展的現金,即使本業前景還不甚明朗,但股性已明顯轉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