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永續經營,是每個企業主都在深思的問題。面對天然環境改變的威脅,一些已有一套成功獲利模式的老品牌,在追求品牌永續經營的同時,也開始讓品牌內涵中的永續精神提升到更高層次,把對環保的關懷投注在經營內容裡,透過員工與每一位客戶的接觸和互動,傳達愛地球的理念,創造企業和環境雙贏的局面。
使用棉籽絨製作減碳內衣 新內衣愛地球 華歌爾點燃商機
每年都到法國等地參加內衣展的商品研發策略部協理黃郭德,看到日本旭化成纖維公司的「Bemberg棉籽絨」技術,直覺認為這非常適合用在自家的內衣上。因為棉花只需要一年就能重新生長,在生長過程中不會傷害環境,而且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對減碳很有貢獻,於是與旭化成纖維接洽,雙方開始合作製造最適合使用在內衣上的布料。
結合日本公司開發環保內衣
我們的老祖宗早就知道用棉花織成布,但是以往棉花使用的是棉絮部分。旭化成纖維發現,棉籽周圍的毛絮更有使用價值。只是這些毛絮的數量有限,採集的困難度也高,目前全球只有旭化成和一家義大利廠商擁有採集棉籽絨、並紡成紗線的專業技術。
黃郭德指出,使用棉籽絨可以充分利用棉花的每一部分,沒有絲毫浪費。更重要的是,環保不必犧牲舒適度。因為研究結果顯示,棉籽絨像是會呼吸,身體溼度高的時候,它會迅速向外排出溼氣,由於能調節溼度,穿起來就不會悶熱,這樣的機能對希望永遠保持衣物乾爽的女性來說非常重要。此外,棉籽絨的纖維與肌膚摩擦力小,穿脫時不易產生靜電,本身有光澤感,也都是傳統棉花所欠缺的。
環保內衣引發經銷商加訂單
棉籽絨也獲得生態紡織品標準(Oeko-Tex Standard 100)的認證。旭化成指出,棉籽絨是生物分解性纖維,埋在土裡就會自行分解。假設在夏天,溫度三十五度、溼度八○%的條件下,約兩個月後,重量就會降到一半以下。如果燃燒,也不會產生有害的氣體,完全不必擔心對自然環境造成負擔。
由於消費者重視環保概念,而且成本未轉嫁到商品上,棉籽絨華歌爾廣宣副理胡亦娟說:「原本這項商品是打算測試市場水溫,目標只是銷售一萬件,結果商品還沒擺在店面銷售,經銷商就一直打電話來訂貨,所以後來追加到三萬件。我們現在決定持續銷售,而且要採用第二代的棉籽絨,將來還會有新一代的環保內衣問世。」從舊東西找商機,讓老品牌因應了最新潮流,又達到永續經營的目標。
黑松沙士率先通過碳足跡驗證 盤查碳足跡 黑松降低營運成本
打破過去僅限於電子大廠的綠化運動、低碳管理,一九二五年創立的黑松公司率國內所有食品飲料業者之先,揭露產品碳排放資訊,旗下黑松沙士成為全台第一瓶通過碳足跡驗證的飲料。
「所謂的碳足跡驗證,就是把產品『從搖籃到墳墓』的過程當中,產生的二氧化碳記錄下來。」黑松研究處處長鄭崇亮指出,每一瓶六百毫升寶特瓶包裝的黑松沙士,從原物料端如果糖、檸檬酸的生產開始,製造、配送過程,一直到最後消費者喝完把瓶子丟掉回收,這過程總共會產生三○三克的二氧化碳。
結合供應商算出精細排放量
三○三克這數字說來簡單,計算的過程卻十分繁複。鄭崇亮說:「碳足跡盤查不是自己悶著頭做就好,還需要所有產品供應商的配合。」在碳足跡盤查的過程當中,需要這些供應商提供原料製作、運輸過程會耗費的水、電、油等,「連開什麼車、加什麼油都要知道!」而黑松的供應商幾乎都是傳統的中小企業,相對保守而封閉,要他們提供這些資訊,更加困難。
黑松首先集合參與的員工和供應商,由負責輔導的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來進行教育訓練,顧問師張家淵說:「第一堂課我們不會去教大家認識碳足跡是什麼、碳足跡驗證要如何進行,而是先讓大家知道地球暖化帶來的嚴重後果。」
讓大家有共識,了解做這件事情的意義和重要性之後,接下來的任務就是製作「製程地圖」,「比想像中還要難很多!」鄭崇亮表示,包括原物料、製造、配送至零售、消費者使用、廢棄物處理等五個階段,每個環節都不能遺漏,「一開始畫得非常繁雜,一堆交叉線繞來繞去,又不能任意簡化,光畫這張圖大概就花了兩個月。」
花兩個月畫出「製程地圖」
初步的製程地圖完成以後,接下來還要鑑別邊界、蒐集數據,最難的還是在於這些估算數據的準確性,黑松研究處技術研發部譚德添就說,這樣來來回回修改絕對不下十次!終於,在去年十月,黑松沙士正式通過英國標準協會(BSI)的認證,「當然,這只是個開始。」鄭崇亮表示,透過碳足跡盤查的過程,黑松可以研究如何簡化製程,以及減低設備耗能的狀況,也同時降低水費、電費等成本。
此外,瓶身輕量化也可以減低碳的產生,鄭崇亮指出,瓶身每減一公克,約可減少五公克的碳排出,而幫瓶子「瘦身」,是在不影響品質的前提下,從設計面去微調,也藉此降低原料費用。黑松透過碳足跡盤查,不僅為地球盡一分心力,也在業界帶來示範效果,還藉此改善製程,減少營運成本,可說是一舉數得。
黑松為了碳足跡盤查,動員各部門同事和旗下10 家供應商。
「與氣候夥伴同行」計畫關心森林 掌握氣候變遷 匯豐創造永續
氣候變遷問題越來越嚴重,辦事處遍布全球的匯豐集團,受到影響的層面很廣,為此特別投資一億美元,與四個國際環保組織合作,推行匯豐「與氣候夥伴同行」的五年計畫,安排員工和地球觀察研究所(Earthwatch)與史密森尼熱帶研究中心(STRI)的科學家,一同在全球五個研究中心,研究溫室效應對亞熱帶森林的影響。結束這項兩星期的培訓課程後,這些氣候先鋒回到自己的國家和工作崗位上,著手推動永續經營相關活動和業務。
深入保護區建立碳循環數據
基於減少碳足跡的原則,作為氣候先鋒的員工不跨洲飛行,因此直到去年九月,中國浙江古田山生態保育林成為研究中心後,台灣匯豐銀行員工才有較多的機會參與這項計畫,去年共有六人在這裡接受培訓。這不是短期的旅遊,而是一項重要的任務,因此公司方面嚴格篩選成員,除了任職滿一年、績效達到一定水準的基本條件外,正確的心態和對環保的正確認識更是決定關鍵。
集團企業傳訊處副總裁王貞懿回憶說:「我當初填寫的英文申請表格問題包括:有沒有野外求生的經驗、能不能背重物走山路、是否了解匯豐做了哪些環保活動、期待培訓過程中有哪些收穫等,在填表格的時候,就開始感受到自己背負著重要的使命。」她笑說:「我不是那種很有運動細胞的人,為了避免在山上出糗,出發前我還特地健身了一段時間。」
古田山森林保護區位於距離杭州蕭山機場近六小時車程的地方,學員們每天早上五點半起床,六點就上山做田野調查,工作包括用繩子圈地,認識這些區域裡有哪些樹,在樹木上做標記、測量樹的樹圍、撿拾落葉、自行製作網架,並在樹林中架設網子等。學員們還會蒐集先前架的網子上的掉落物,可能是樹葉、樹皮、蟲的屍體、花的果實等,下午帶回實驗室烘乾、秤重、記錄,做分析、研究後,一一分類裝袋,看來不起眼的工作,卻是調查森林中碳循環的重要線索。
除此之外,田野調查的結果還必須輸入電腦建檔,供科學家統計。經過許多梯次的數據累積,每一個人的每一次工作都非常有意義。專家也會和學員們討論氣候變遷的相關問題,讓學員們對氣候變遷有進一步的了解。
從六名員工開始推動綠觀念
王貞懿說:「同一梯的十二名學員來自十一個不同的國家,但是大家都有一樣的理念和目標,覺得責任重大。這次活動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種身歷其境的震撼。平常待在冷氣房裡,頂多看看行道樹,這樣談環保不容易有感覺,自己身處深山中,接受大自然的洗禮,對地球環境因此有更深入的感情。」採購暨行政管理部經理許麗雅也說:「兩個禮拜下來,所有人對地球保育的堅持和熱情,讓自己也成為熱血沸騰的一員。」
氣候先鋒回到台灣的下一個工作,就是把綠色觀念透過各種措施,傳達給同集團的夥伴和客戶。例如汪欣儀是規畫品質管理部經理,她的工作是把碳足跡管理指標數據編製成「地球資源帳單」,讓各部門了解資源使用情形,並鼓勵同事一起降低碳排放量。施佳莉是採購暨行政管理部經理,她則要促使水+匯豐成為台灣第一家全面使用FSC(森林管理委員會)認證紙的銀行。
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一八六五年就創立的匯豐集團,希望透過企業的影響力,把來自親身體驗的信念傳達給更多人,為解決氣候變遷問題盡一分心力。
滙豐銀行台灣員工遠離城市2 星期,到森林研究溫室效應。(滙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