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etf推薦 退休金 00939 通膨 存股推薦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兩千五百億商機 天福遙遙領先

兩千五百億商機  天福遙遙領先
天福在大陸經營十六年,已開設了近千家門市,展店速度驚人。

黃玉禎

兩岸三地

攝影/陳俊銘

671期

2009-10-29 13:55

天福集團在大陸的成功,很大因素是乘著內需市場大幅快速增長的趨勢。據估計,中國茶商機每年高達人民幣五百億元,相當於新台幣兩千五百億元,成長力道驚人。而天福也因廣布的零售通路和獨特的銷售模式,抓緊市場需求,成為中國茶葉的第一品牌。

「中國茶市場的錢賺不完!」說這話的,是中國最大茶企業天福茗茶的總裁李瑞河。二○○八年天福集團營業額達人民幣十四‧七億元,雖受到金融風暴影響,整體業績仍有五%的小幅成長,算是交出一張漂亮的成績單。

而李瑞河會這麼說,不是沒有原因。根據中國茶業流通協會近年來的相關統計,就可以發現大陸茶產業快速發展的軌跡:茶葉種植面積由二○○○年的一○八萬公頃,發展到○八年的一百六十萬公頃,成長了四八%;茶葉產量由二○○○年的六十八‧三萬噸,發展到○八年的一二四萬噸,成長了八二%,早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產茶國。

不只生產量大,消費量同樣驚人。目前中國大陸的茶葉消費量年年成長,去年中國茶葉消費量達八十萬噸,年增率十一‧一%,總銷售金額達人民幣三百二十億元,年增率十二‧二%,而且每年增長的速度都在加快當中。

 

中國茶葉市場成長力道驚人


天福茗茶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是三%,這數字看起來不大,但卻已經穩坐龍頭寶座,天福集團總管理二處總經理李國麟解釋道:「因為茶葉是非常分散的產業,大部分的茶商向各地茶農收購之後,再加工精製、批發販售,或是直接開設茶行來賣茶,所以要做到相當規模真的不多。」

 

他進一步精算,台灣有兩千三百多萬人口,天仁目前有五十家直營門市,平均四十六萬人就可以開一家店;而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天福即使全力展店,可望在年底前開到一千家直營門市,仍遠少於這龐大市場的需求量,也難怪李瑞河把事業重心全放在大陸。

 

李瑞河指出,天仁在台灣經營將近五十年,開出了五十家門市;而天福在大陸經營才十六年,已經開設連鎖店九百六十家,且這個數字還隨時不斷增加中,充分證明大陸市場潛力巨大。此外,對高價位茶品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天福就是抓緊這快速成長的黃金時期,才能迅速擴充。

 

天福成功關鍵在通路

 

在中國有這麼一句話:「立頓是屬於全世界的,而天福是屬於中國的。」天福讓大家看到了,茶葉世界不但有立頓,還有天福,儘管行銷全球的立頓是國際市場上的第一品牌,但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卻不怎麼樣,所以聚焦於內銷的天福才能稱霸市場。

 

天福最成功之處在於通路,立頓是產品與通路並重的模式,而天福模式是完全以通路為重。李瑞河在進入大陸市場之初就發現,「種茶是不會賺錢的」,在茶葉界最不值錢的就是原料,因此很早就定下天福要走的是「自產、自銷、自營」的路線,以經營茶葉連鎖店的形式打入市場,如今已做到全中國最大茶葉販售通路。其他競爭者像是吳裕泰、張一元、日春等,多為地區性,頂多開到一、兩百家店,就連第二名的「八馬茶葉」,也只有四百家店,是天福的一半不到。

 

中國茶葉消費有兩個特點,一是茶葉消費的地域性比較強,各地口味偏好不同;二是消費者需求變化快,喜歡追求流行與新鮮體驗。所以,天福茗茶儘管從福建起家,但「什麼茶好賣我就賣什麼茶」,六大茶類如綠茶、紅茶、青茶等都賣,因為這些茶類在中國都有不同的市場。

 

李瑞河曾說,天福茗茶要做茶葉界的星巴克。星巴克倡導他們賣的不單是咖啡,而是透過咖啡傳送一種獨特的格調。天福集團在發展茶產業和傳播茶文化上的作法,其實和星巴克的理念很類似。因此李瑞河成立了茶博物院、陸羽茶藝教學中心,也在各地區成立「文化店」,在店中展示茶藝品、表演泡茶等,致力於茶文化的推廣,「不能只把茶當成飲料來喝。」他說。

 

「二十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也必將是茶的世紀。」李瑞河十分看好兩岸茶市場,他也鼓勵台灣茶農應該要西進中國,發揮台灣烏龍茶的獨特優勢,搶進大陸內需市場。

 

面對十三億人口的龐大商機,台灣的茶農與茶商要如何掌握商機?台北市茶商業同業公會理事長高毅芳表示,台灣茶有其獨特風味,尤其烏龍茶因地區不同而有不同的口感,中國的消費者愛嘗鮮,像阿里山烏龍茶就頗受歡迎。而現今的陸客觀光熱潮,也為許多茶農帶來直接的商機。她也指出,台灣茶若要出口至大陸,品牌化的經營十分重要,總的來說,台灣茶在大陸市場還有很大機會!

 

中國茶市場

陽光 海風 小廟

一堂榕樹下的善終課

 

結束了上午的門診,醫師余尚儒與護理師林蘭芳、秘書郭依婷等人來到東河鄉郡界探視95歲的阿添伯。

 

小廟旁的老榕樹,是阿添伯的「日照中心」,他常常在榕樹下一坐就是一整天。護理師林蘭芳一邊熱情地和阿添伯聊天,一邊幫阿添伯量血糖、血壓,確認他的高血壓得到控制,並解決阿添伯抱怨的皮膚癢問題。

 

阿添伯在日據時代當過兵,只站崗個一天,日本就投降了。這個往事也是居家醫療團隊和阿添伯聊天的話題。

 

阿添伯雖然高齡,但記憶力很好、生活還算可以自理。雖然曾經骨折所以行走不便,但有時還能照顧一下榕樹旁的菜園。

 

余尚儒說:「大家的觀念要改。不是那種躺床的才需要居家醫療。」實際上,以預防醫學的角度來看,如果這個人獲得居家醫療介入,能大幅降低潛在的健康風險和醫療成本,他就應該是居家醫療的照顧對象

 

余尚儒以阿添伯的狀況為例,「如果居家醫療沒有介入,結果他的慢性病沒控制好,發生意外的機率就會大增。如果他跌倒骨折了,又要送醫院,一住院說不定又併發肺炎進加護病房...。」而90歲以上老人,住院的平均存活率不到一半。

 

當老人發生併發症,不僅和死神拔河,家屬更是天人交戰。如果醫生沒有事先和家屬達成信任關係,「在危急時刻,醫生若和家屬不認識,根本不敢和家屬建議讓病人自然死,而家屬一定會把他推去裝呼吸器插管,不然會受到鄰居壓力。」家屬痛苦、病人也痛苦,缺乏互信的醫病關係下,善終共識難以成立

 

除了定期訪視檢查、預防併發症,居家醫療團隊另一個重要功能,是預防病患走的痛苦、讓他可以善終。而為了善終這「人生大事」,居家醫療團隊也作足準備。

 

余尚儒說:「善終這件事情,在醫院談、在家裡談、在榕樹下談,感覺完全不一樣。」居家醫療團隊每次出診除了量血糖、血壓、開藥,過程中與病家建立的信賴關係,能夠讓病人在邁向臨終的路上,多一份信賴和安心。

 

余尚儒醫師(圖右)與護理師一起探視榕樹下的阿添伯

 

場景轉到宜蘭三星鄉,89歲的阿妹阿嬤笑瞇瞇地迎接王維昌醫師和居家醫療團隊。她走路微喘、已經開始有心臟衰竭的跡象。

 

王維昌醫師和居家護理師們,與阿妹阿嬤、兩個退休的兒子,以及阿嬤的堂嫂坐在客廳聊天。這個「聊天」,其實就是安寧緩和家庭會議,讓大家瞭解阿妹阿嬤未來如果有急救需求、是否需要急救、以及想要如何邁向臨終。

 

過程中大家和樂融融,沒有悲傷和遺憾,就像一家人討論家族旅遊。

 

王維昌醫師說:「居家醫療要做的,就是以病人為中心的全人醫療、在地安養。」從預防醫學、建立醫病信賴關係,在地安老善終的理想,自然水到渠成。


 

在家安老善終

社區裡 沒有人是局外人

 

在偏鄉,不可能每個村莊都有醫護人員,但從日本的經驗可以看到,良好的社區互助精神,能讓在地安老事半功倍。

 

余尚儒與居家醫療團隊舉辦「都蘭塾×社區保健室」,邀集社區住民討論,尋找社區老人照護的解決方案,大家七嘴八舌分享對村裡老人家的觀察。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居民發現,守護社區的老人不只和醫療專業有關,社區裡的每一個人都可以盡一份心力

 

余尚儒說:「我們先在社區創造議題、創造社區共同參與的氛圍。未來,大家才有可能走到互助的階段。」希望鄰居不讓老人在家善終的悲劇,能夠不再上演。

 

都蘭塾的另一個任務,是培育社區熱心人士成為「保健員」。保健員可能是病患家屬,也有可能是村里長。保健員不涉及醫療行為,光是探望獨居老人、看看他有沒有按時吃藥,就能大大改善老人的病情控制。

 

除了守望相助,保健員還能協助病患有效率地就醫,讓「聰明就醫」不只存在醫院場域中,而是能深入每個人的家,降低醫療資源浪費並減輕家屬的負擔。

 

都蘭診所秘書郭依婷說:「接下來,我們還要舉辦『社區客廳』,舉辦活動,讓獨居老人有機會融入社區。」

 

一行人與村幹事蔡淑芬走進都蘭的巷弄,探望獨居的阿民伯。阿民伯一周去醫院洗腎三次,自從太太癌症往生後就一人獨居,在北部生活的兒女無法常常探望。

 

「歡迎來診所泡茶聊天喔!」聽到都蘭診所的邀約,阿民伯一掃寂寞,開心地笑了。

 

只靠少數醫護、照服人員的熱血是不夠的。守護越來越老的台灣,沒有人是局外人。

 

余尚儒醫師(圖中)、護理師林蘭芳(圖右)探視獨居的阿民伯(圖左)

延伸閱讀
她失智臥床、失去溝通能力,只靠一條鼻胃管維持生命…醫嘆早做「這件事」:人生最後一哩路自己作主
她失智臥床、失去溝通能力,只靠一條鼻胃管維持生命…醫嘆早做「這件事」:人生最後一哩路自己作主

2025-04-10

她幫兒推輪椅來醫院,卻是要治自己的乳癌!「要不是放不下這孩子,真的很想就這樣了結生命」
她幫兒推輪椅來醫院,卻是要治自己的乳癌!「要不是放不下這孩子,真的很想就這樣了結生命」

2025-02-12

呼吸器女孩生命倒數計時!他們奔波21公里助「回家」:即使疾病限制身體,仍可自由選擇夢想方向
呼吸器女孩生命倒數計時!他們奔波21公里助「回家」:即使疾病限制身體,仍可自由選擇夢想方向

2025-04-16

台積電撐腰,台股表現比費半指數抗跌,郭恭克:多頭格局未破壞,川普對晶片加稅是變數
台積電撐腰,台股表現比費半指數抗跌,郭恭克:多頭格局未破壞,川普對晶片加稅是變數

2025-02-06

35歲存款幾百萬,卻換來癌症!工作狂流下後悔眼淚「不該耗盡生命付房貸」:用時間換金錢,是最愚蠢的投資
35歲存款幾百萬,卻換來癌症!工作狂流下後悔眼淚「不該耗盡生命付房貸」:用時間換金錢,是最愚蠢的投資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