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慶驟逝,是台灣企業界的一大損失,他象徵老一輩企業家刻苦打拚的精神,對外,他對朋友及社會付出良多,但對內,他卻甚少細緻處理家務事,如今驟逝,雖對龐大的台塑集團早已規畫好接班事宜,但王家子女眾多,仍留下不少企業與家族間難解的糾葛。
擁有台灣經營之神稱號的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在美國時間十月十五日辭世,消息傳回台灣,社會各界同感哀悼,對他的企業好友與部屬來說,是損失了一位忘年之交與精神領袖;但對他的家人來說,失去大家長的哀痛之餘,長達數十年難解的豪門權力爭奪與愛恨情仇並未隨先人遠去而止息,茶壺裡,似乎正醞釀著欲來的風雨。
誰是贏家?王永在與三娘系統分庭抗禮
王永慶辭世,讓王永慶的三房夫人與九名子女,與王永在的子女們等家族成員,首度同聚一堂。原本彌漫在整個靈堂的哀痛氣氛,在王永慶三房李寶珠的發言後,透出一絲異常與緊張。首度面對媒體的李寶珠說,「大家一定要團結,家和萬事興。」
這番喊話乍聽之下,確實耐人尋味。業界人士指出,在台塑集團的接班規畫中,其實最大贏家就是三娘與其女兒們。大贏家呼籲團結,更顯意味深長。
三娘李寶珠長期深耕長庚醫院系統,長庚醫院又是台塑集團主要公司的最大持股者,加上三年前,不僅三房長女王瑞華被安排進入當時的六人小組,兩年前確定交棒時,次女王瑞瑜也被安排進入目前共治集團的七人小組。因此,三房不僅能間接透過長庚醫院掌握台塑集團最大股份,兩位女兒也都位居決策核心。也就是說,代表著最高決策核心的七人小組,除了三位老臣,王永在系統與三娘系統分庭抗禮,各占兩席。這是王永慶、王永在兄弟為台塑王朝安排的「決策平衡」。
但是就像一座翹翹板的七人決策小組,由三名老臣扮演中間的支點,王永在系統、三娘系統分據兩端取得平衡的決策模式。隨著王永慶離開,王永在年歲也大,台塑集團正式進入二代主導的時代,這不啻是七人小組「恐怖平衡」的開始。
誰來拍板?七人小組各有各的盤算
七人小組中,王永在的兩個兒子王文淵與王文潮年輕時就從基層歷練,石化本業專業底子雄厚,而後進者的王瑞華與王瑞瑜,相較之下,石化專業與歷練都難與之匹敵。
儘管如此,王瑞瑜在進入七人小組之後,開始積極展開「下鄉」,到高雄、麥寮、大陸寧波各工廠學習,鴨子划水的姿態,似有向台塑總經理一職鋪路的味道。但是石化專業的累積很難一年半載就達陣,何況,離婚後,學習之旅戛然而止,到今年初時,內部盛傳王瑞瑜爭取台塑副總的位子,未孚眾望的她,沒想到連王永慶那關都沒過得了。
至於王瑞華雖曾在美國台塑任職,但對台塑集團母體在台灣,且對於旗下事業畢竟不如王文淵熟悉,不過她性格與父親一般嚴謹,對諸多投資案要花很多時間研究,經常在七人小組的會議提出不少意見。據了解,過去兩年中,七人小組會議中,李志村、吳欽仁、楊兆麟等老臣通常沒有太多意見,但王瑞華的堅持,有時卻讓會議議而不決。
台塑內部人士指出,王文淵身為總裁,本來就是急性子,而王瑞華亦為副總裁,做事也自有堅持,兩人雖不至於劍拔弩張,但難免意見不一致,王永慶在世時,七人小組若有無法決定的事,交由王永慶大筆一揮,通常能加快決策的進度。未來少了王永慶,議而不決的情況,誰來裁定拍板?是交由王永在做最後決策,或是將由王文淵全權主導?甚或者,假以時日,當三娘系統與王永在系統二代子弟們,各自在集團旗下企業找到安身立命的位置,也將是七人小組解散時?
誰接長庚?持股變化牽動掌控實力
台塑集團四大公司中,台化由王文淵主掌,態勢已經很明確,台塑石化也由王文潮掌控之中。而台塑、南亞目前仍由老臣掌理,但台塑董事長李志村與南亞董事長吳欽仁年歲已高,未來這兩家集團內最早創立的公司會由王家二代誰接掌,可說是動見觀瞻。
目前王瑞瑜對台塑耕耘十分用心用力,而王永在近年則極力扶持三子王文堯在南亞的發展,只是兩人目前仍尚待歷練,未來將靜觀其變。不論如何,四大主力事業,王永在系統主導了其中二家已是不爭的事實,王瑞瑜能否實質掌理台塑,得靠實力,先贏得老臣們的認同。
若從股權來看,兩方的角力其實也充滿令人玩味之處。據了解,王永慶在兩年前交棒時,曾有意將長庚醫院董事長一職交給擁有醫學專業的楊定一,也就是王瑞華的夫婿,不過王永在卻有意見,認為「這是用我們父親名字命名的醫院,為何要交到外姓人手上?」因此王永慶始終掛名長庚醫院董事長。
如今隨著王永慶過世,誰來接任長庚醫院董事長,將是重要觀察指標。畢竟長庚仍是四大公司的最大股東,若一旦由王永在接任,王永在一脈是否能藉此越過三娘勢力,伸入握有集團最大股權的長庚系統,也有待觀察。
此外,今年初,長庚系統斥資七十億元大買台塑、台塑化股票,持股大增,而美國金融風暴爆發,台塑集團趁機實施庫藏股,各自都增加了持股實力。未來,兩方在台塑、南亞、台化以及台塑化四大公司的持股變化,在在將牽動彼此的掌控實力。
排除在外?二房是否遠離核心有待觀察
至於王文洋所代表的二房楊嬌一脈,目前僅有因為身體不佳、長期待在美國的王文祥,仍擔任美國台塑公司總裁,是二房在集團內的惟一代表,王文祥與母親長居美國,未來回台機率不高。而王文洋是否可能在父親過世後重回南亞,除非七人小組點頭,否則機率幾近於零。換言之,隨著王永慶過世,二房恐怕更將遠離台塑集團核心。
據傳,多年來,王永慶曾在海外,給了包括二房、三房九名子女為數不少的財產。
但兩年前確定由王文淵、王瑞華接掌總裁、副總裁之後,王永慶與王永在分別將名下市值高達九百多億元的股票捐贈給王長庚、王詹樣兩個基金會信託,而基金會的董監事則是由三房子女與王永在、老臣等擔任,此舉是透過股權信託保住經營權,達到永不分家的聰明作法,而二房同樣完全排除在外。
原本是王永慶身後從不出聲的楊嬌,此次在媒體包圍下,欲言又止地發聲,是否意味著想替自己的子女多爭取些什麼,在王永慶身後,讓家族內部將再起波瀾?也令人好奇。
巨人殞落,整個台灣社會都受到震動,很多人看到家屬的哀傷,也深深同感哀痛。王永慶完美畫下人生句點,但他所創造出來的台塑王國,能否平和地永續經營,則得靠其後繼者的智慧與努力。
■永慶對朋友、社會有情,卻對兒子無情?
在親近王永慶的友人眼中,王永慶的待人哲學分了好幾個層次。他最關心的是朋友,再則是台塑集團的基層員工,對集團內的幹部,則相對嚴格許多,而對家人則如對自己一般,要求最是嚴格。
當長子王文洋十幾年前被逐出台塑集團時,王永慶曾說過,「我就是個無情無義的人。」只要對企業有傷、顏面有損的人,他絕對排除,即使是長子,也不以為意。
長子王文洋從南亞離開到自己創業,對父親的怨氣始終難消,曾多次公開表示,「含著金湯匙長大的是我的妹妹們,不是我。」
但是對外,對朋友、對社會的關心,王永慶卻是另一種態度與作風。
與王永慶相交30年的前監委李伸一,1986年擔任消基會董事長,當時消基會財務吃緊見諸媒體,「三天後,我們就接到一筆無名氏的訂單,要訂閱3000份《消費者報導》。」當時《消費者報導》一個月是120元,一次定3000份,等於一個月多了36萬元,一年有432萬元的經費。
後來李伸一打聽之下,才發現這位無名氏就是王永慶,特地打電話道謝。王永慶說,「我覺得消基會辦得很好,絕不能倒,也知道你們不能接受企業捐款,因此用訂雜誌的方式,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金車企業董事長李添財與王永慶相識十幾年,提起王永慶的辭世,難掩傷痛哽咽地說,金車前一陣子面臨毒奶粉危機,王永慶在去美國前一周,還特地要女兒王瑞華打電話來關心。王瑞華轉述父親的話說:「你們危機處理得很好,如果有需要我們協助的地方,我們一定全力相挺,不要客氣。」
辭世五周前,他還特地寫了一封長信給副總統蕭萬長,一是敘舊,實則是懇請蕭萬長多幫忙六輕五期的計畫。接到信的蕭萬長,立即與王永慶見了面,承諾會全力協助。對王永慶來說,即使走到生命盡頭,他心頭念茲在茲的,還是台塑集團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