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在中國投資最大百貨公司「北京新光天地」,即使在天子腳下,即使有台灣百貨龍頭的聲名,說出事,還是出事。從新光三越的慘痛經驗中,到中國發展百貨零售業的台商,又學到什麼?
獨資經營很重要
雖然北京新光事件即將「政治解決」,但新光三越方面此次處理與中國合資方糾紛時所犯的錯誤,卻讓同樣在中國發展百貨零售業的台灣同業深以為戒。
七十多歲的鄭州丹尼斯百貨董事長王任生指出,「兩個企業合資一定要有大小之分,但如果有錢有地,獨資經營還是比較適合台灣人的性格。」丹尼斯就是一家獨資公司,遠東集團徐旭東入主後,太平洋百貨在中國的展店,也改以獨資經營為主。
去年新光三越和華聯在台北宣布新百貨公司雙方將各持股五○%時,許多台商就直覺這種安排有問題。九三年到上海創建太平洋百貨的太平洋崇光百貨營運長李光榮指出,九三年時,大陸人還認為台灣經驗強,對台灣合作方言聽計從,但十多年過去,這種認知已經根本改變,在這種情況下,雙方持股還各五○%,誰聽誰的,就會出問題。
上海太平洋百貨徐匯店當年與徐匯區政府下屬公司合作,台方就是持股七二.五%。
而且,台方主導也才能因應中國百貨業快速的變動,像太平洋百貨重慶店,台方百分之百持股,○五年下半年業績下滑,○六年上半年馬上就改裝,下半年業績立刻回升。相反的,上海徐匯店要改裝,由於中方有意見,經過董事會漫長的討論,拖了一整年,直到最近才動工。
資金運用要清楚
新光三越原先宣稱,北京新光天地投資七.五億元人民幣,事發後又澄清說,「七.五億是註冊資本額上限,真正註冊資本額只有二.五億元人民幣」,這種投資組合也讓外界看得一頭霧水。
像北京太平洋百貨盈科店,遠東集團持股五五%,香港的盈科電信持股一○%,西單商場持股三五%,三方都是按持股比重出現金,匯入合資公司的共同帳,像遠東集團負責裝潢,裝潢費就由這個共同帳戶出;店面是向盈科租的,但租金也一樣由共同帳戶出,資金進出清清楚楚,可以省去不必要的猜忌。
但新光三越和華聯的合資卻是各自出部分現金,然後分別以建地(華聯)及裝潢、招商(新光三越)作價,裝潢、招商的價值是虛的,如何估價,就成為雙方糾紛的起源。
而且,工程款是油水最多的項目,難免容易出事。像Gucci在新光天地占地一千三百平米,廠商光是裝潢就砸下八百萬美元。新光天地占地總面積十八萬平米,全館裝潢費無疑是一筆會引發中方覬覦的巨款。
潤泰集團董事長尹衍樑多次提到,中國人通常要花兩到三年來檢視某人是不是真正的朋友,是朋友則廣開方便之門,否則一切從嚴把關,因此,外資企業派駐中國的代表,最好是公司的精英,能得到老闆的信任,而且氣要夠長;要是做不到三年就離開,什麼朋友也沒交到,當然一事無成;如果一家公司派不出這種重量級的代表,最好由老闆親自出馬,不然不如不做。他自己曾算過,從八九年到現在,已經親赴中國超過四百次。
台方持股九五%股份的北京中友百貨經營團隊,只因為九二一地震回台幾個月,經營權就被持股僅有五%的華瑞商貿拿走。可見「本尊坐鎮」對於在中國經營服務業的台商來說,有多麼重要。
新光三越原先的宣傳一直突出總經理吳昕達個人是如何拚命,只用三百七十七天就完成硬體建設,讓新光天地開始營運,但是在人事安排上,就很少著墨。特別是當其他台商百貨公司都是由台籍員工擔任店長,而新光天地卻用了日本人擔任店長。一位台灣同業說,「由日本人經營管理中國內地員工,有點不識國情。」
遠東集團主管第一次到北京太平洋百貨開董事會時,中方首先就提到,台灣有位主管「只在下午二點到五點出現,其他時間都不知道跑到哪裡去!」顯見在合資企業裡,中方是用高倍數顯微鏡在盯著台幹。遠東集團後來立即把這名台幹調職,以平息中方的不滿。
李光榮還經常提醒台幹,中方人員有自信、有自尊,因此在對待他們時,一定要立場堅定,但態度親切。
北京新光天地在台方撤出後,日常營運開始出現疲態。原定九月三日在新光天地舉行的王力宏簽唱會,移師他處;多家著名的台灣風味餐廳來客減少;超市見不到來自台灣的熟客;樓面主管全部換成中方雇員;專櫃小姐百般無聊地站著發呆。號稱「中國第一」的百貨公司現在竟然透出國營超市鬆散的味道。
中國精品消費金額二○一○年可望達七十億美元,但是巨大商機伴隨而來的巨大風險,從這次新光三越的經驗,可以得到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