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台商的金融業務經營,以中信辜家最為積極,它以香港分行為基地,到了珠三角,搖身一變成為「上海和陸投資諮詢公司」,中信在珠三角的各項業務都獨占鰲頭,每年來自台商的獲利,約維持在三千萬至五千萬美元,未來成長空間還不小。
和陸年賺五千萬美元
辜濂松在深圳擺出大排場,邀請台商打球、餐敘,花的可不是冤枉錢。中信辜家以香港分行為基地,到了珠三角,搖身一變成為「上海和陸投資諮詢公司」,每年來自台商的生意,大約都能夠讓和陸的獲利維持在三千萬至五千萬美元,並且未來成長空間還不小。
對於大陸台商的金融業務經營,最積極者首推中信銀行,挾中信香港分行的優勢,還有昔日「花旗幫」大膽西進的策略,目前在珠三角,中信的各項業務都獨占鰲頭。
雖然中信銀否認與和陸之間有任何關係,但熟悉內情者卻都對二者關係心知肚明。和陸投資公司在中國大陸共建立了五個營業基地,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廈門、東莞等;不過,真正讓中信銀嘗到甜頭的,還是業務監督較寬鬆的珠三角。
香港分行當後盾 放款台商
台灣的銀行摸黑登陸,採取的模式大都是以香港分行為後盾,再加上廣東的應收帳款業務發達,拿著外銷型台商的每筆訂單為基準,先代墊外幣購買原料,廠商償還貸款時,再直接進入戶頭,扣掉代墊金額與利息。一般這種模式的放款,利率大約都會比行情多出一至一.五個百分點;同時依照客戶債信評等或盈利現象,要求回存二成至五成不等。
珠三角金融環境較友善
珠三角的出口採差額結算,多數外幣運作都在境外,不像長三角較規範,買原料或出貨都要全額結算;這個金融環境上的不同,造就了台資銀行在廣東業務的大豐收。
中信銀遍布全球各地的分行中,香港分行靠著珠三角台商的業務蓬勃,不僅創造了海外分行獲利第一的佳績,同時包括存放款利差、手續費等收入也都睥睨各營業部門。
就以深圳、東莞的業務來說,和陸投資就配備了一組二十多人的業務拓展團隊,靠著這群人馳騁珠三角,每年順利為銀行帶進將近新台幣十億元的穩定獲利;這批暗樁的優異表現,立刻引來同業高度覬覦,據了解,近來這組以當初小花幫之一的曹惠生為首的團隊,轉台另一家台資銀行,據說立刻讓這家銀行業績急起直追,按照預估,今年獲利應該可以超過千萬美元。
在亮麗的營業數字背後,事實上,台資銀行在沒有營業分行的背景下,即使是只操作台商業務,仍時有驚險畫面出現。
台資銀行曾於長三角吃大虧
四年前,當時的上海,台資銀行風起雲湧,只要上得了台面的商業銀行,幾乎都有一組、甚至數組人馬在十里洋場拓展業務。當中最受矚目者,首推建華銀行派出二十多人,借由與華一銀行合作模式,順利打進當地台商圈。
然而樹大招風,同時缺乏營業許可的防火牆,這些來自台灣的銀行員,即使在台商圈已掀起一陣旋風,但卻不敵大陸官方的黑手。
不僅金融監管部門,不斷透過業界放話要嚴懲這種行為,連工商、稅務等官方機構也加入這場掃蕩陣容中。這些在上海灘的行員,同時要肩負銀行業務壓力,還有隨時可能被約談甚至被捕的危機。
終於,在上海銀監部門放話要撒網抓人後,這些台資銀行員工風聞消息,立即兼程訂機票趕回台灣,直到現在,上海一帶的長三角都還是台資銀行心中永遠的痛。
相對於長三角,珠三角的管制較寬鬆,雖然沒有上海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氣氛,但卻不保證百分之百安全。曾有一位台資銀行的台籍員工坦承,有一次返回深圳帝國大廈辦公室時,碰巧撞見工商局官員來查有無工商登記證。當時這位機警的行員發現這種情況,二話不說,立即驅車趕往皇崗出關直奔香港,嚇得好幾個月不敢再進深圳。
明知這種刀口舔血的日子風險不小,但在兩岸官方制約發展,同時台商也有迫切需求的環境下,台資銀行也只能繼續過著這種打游擊式的搶業務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