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風力、玉米和大豆,象徵今日美國中西部草原富裕的契機。新一代農夫正為替代能源和生計,播下希望的種子。
卡斯羅德從傳統農夫轉型為能源企業家的過程,是從一九九五年的夏天開始的。他占地五百英畝的農場每年營業額超過十三萬五千美元,但是扣掉設備、燃料和其他成本之後,所有的利潤也所剩無幾。這種情況迫使許多農夫尋找兼職機會,或乾脆離開這行。
卡斯羅德後來認定乙醇是他轉型的最佳機會,於是他和幾個合夥人從明尼蘇達、南達科塔和愛荷華州的兩百二十位農夫處募集了三百萬美元的創業基金,蓋了當地第一座乙醇工廠。今日這座完全由農夫合作經營的工廠產能已經擴充到了兩千一百萬加侖,出產的乙醇大部分都銷往紐澤西州的加油站。在二○○二年,這間農民合作社的部分成員又跨足風力發電產業、生物柴油工廠,和另外十家左右的乙醇工廠。總計卡斯羅德和他的鄰居們已經投入了六千五百萬美元在綠色能源產業上。
他們完全沒想到報酬會如此驚人。從八年前工廠成立以來,一萬美元的股份已經賺到五萬四千美元的股息,原本投資的價值也已經漲到了五萬五千美元,農夫成為百萬富翁並不稀奇。不過這些財富通常都被土地所綁住,因此從乙醇和玉米價格飆漲所賺得的額外收入才真正能夠幫助農夫償還貸款、支付子女學費,或者買更新的農機設備。「他們最大的抱怨大概只剩繳稅了吧。」卡斯羅德開玩笑地說。
能源作物振興農業
能源農業的第一波讓卡斯羅德這類早起的鳥兒嘗到了甜頭。綠能資產讓他成為百萬富翁,在美國中西部和他一樣富有的農夫就算沒有上千位,也有個數百位。不過能源農業也帶來了一些隱憂,為了抵銷中東輸入石油數量降低的影響,越來越多的糧食作物將會被製成燃料,使得餐桌上的食物成本增加。那全球暖化呢?批評美國剛萌芽之乙醇經濟的經濟學家指出,如果把生產玉米和將其轉化為乙醇的天然資源都納入計算,那麼此舉對環保的貢獻可以說是九牛一毛。
農業生物科技先驅者則表示,他們即將可以用更好的生物燃料解決部分的問題。不過技術上的突破則需要投入大筆的研究經費。而在油價大起大落的當下,研究經費是否能夠源源不絕則是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不過現在,在明尼蘇達的大草原上,能源農業的未來似乎一片光明。一座座巨大的發電風車和工廠佇立在玉米和大豆田裡,這些設施大多生產環保的汽油添加劑──乙醇,少部分生產用在卡車和巴士上的潔淨能源──生物柴油。不論是加州豐饒的河谷,還是佛羅里達的柳橙果園裡,也開始出現同樣的景色。德州的農場現在能夠產出占全國風力發電四分之一的電量,足夠供應超過六十五萬個家庭之用;美國最大的乙醇生產州和風力發電區現在生產的生物燃料和發電量,不僅能夠自給自足,還可供給其他州使用。主要大豆產區賓州也希望在五年內,建造十一座生物柴油工廠,潔淨能源和生物燃料已成為農夫新的搖錢樹。
長期而言,風力發電可以從占美國供電量不到一%的比率,成長到二○%。目前占運輸能源約四%的乙醇和生物柴油,也有望成長到二○%以上。
雖然這些只是樂觀的預估,不過對於期待商品價格上漲,不願再仰賴政府補助的農夫來說,綠色能源代表的就是鈔票。假設原油維持每桶五十美元的水準,美國降低兩成的原油及其副產品進口,並且用國內生產的生物燃料來取代,則美國農民和其他生物燃料廠商面對的將是相當於五百億美元的商機。
風力發電也不可小覷。美國風力能源協會(The American Wind Energy Assn.)估計到二○一五年為止,風力發電可能會讓出租土地給發電用風車使用的農夫和郊區地主賺進一億到兩億美元的租金。綠色能源是「長久以來美國農業最大的新市場。」美國農業部的農業開發部門主管多爾(Thomas C. Dorr)表示。
油價波動牽動財富
不過替代能源的財富仍舊受到油價波動很大的影響。根據專家估計,在油價每桶七十美元時,生產一加侖汽油的成本為二點六美元,一加侖乙醇則為一點二五美元,不過隨著油價下滑,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則會縮小。因此隨著油價近日下跌,部分乙醇類股也因而受到重挫。不過州政府與聯邦政府大力提倡乙醇和其他綠色能源的作法,則有助於替代能源市場的發展。例如新的全國再生能源標準就計畫在二○一二年之前,累積乙醇產量到七十五億加侖。大部分的專家預期需求會遠超過政府設定的水準,部分是因為各州對生物燃料的要求,另外一部分則來自消費者對潔淨能源的偏好。不過也有人擔心乙醇產能擴充太快,一旦供過於求,使得價格崩盤,可能會有一票乙醇工廠被迫關門。
風力發電的報酬則較為穩定。農夫一年通常能夠從每一座發電用風車,收到兩千至五千美元不等的租金。如果你直接投資風車的話,還可能賺得更多。奈波爾夫婦(Paul and Alice Neppel)原本建造一座風車,是希望能夠減少其位於愛荷華州牧場每年多達二十萬美元的電費支出,不過去年,他們把能源賣回給當地的電力公司,反賺了十五萬美元。「只要早上起來看到風在吹,你心情就會很好。」奈波爾太太說道。
農夫還有其他的方式在新興的綠色能源市場獲利,其中之一就是種植樹木,以降低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許多企業相信,美國政府不久將會跟隨歐亞國家的腳步,對企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制定上限。如果真是如此,這個市場也將會隨之興起。
生物燃料的需求增加,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揚。農業經濟學家估計,玉米價格即將達到每蒲式耳三美元的長期價位,相當於每年增加九十億美元的產值,相對而言,美國政府對玉米農業的補助金,每年則可降低五十到一百億美元。
經濟學家樂見綠色能源的興起,也減緩農村年輕人口外移的速度。事實上,在經過長達三十年的人口外移之後,美國有些州已經看到人口回流的現象。根據估計,在未來十年內,生物燃料和風力發電的投資將會創造超過二十五萬個工作機會,而其大部分均位於非都會區域。
另一方面,乙醇的高利潤,即使在最近原油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依舊吸引了華爾街和其他大型企業的注意。卡斯羅德和其他農夫合資的工廠產能和營運模式都有所限制。因為其屬於合作社的形式,因此農夫要將投資變現不易,另外它也要求合作社成員供應玉米,所以投資人也必須是鄰近的農夫。
產銷模式面臨抉擇
所以最近,他和合作社成員開始討論和其他六個類似的乙醇工廠合併的可能。如此一來將使它們成為美國第二大的乙醇製造商。進一步的目標則是股票公開上市。傳言指出它們正考慮將事業出售,如果交易成功的話,原本一萬美元的股份,股價可能會飆漲到二十四萬美元。
卡斯羅德拒絕評論合作社的價值,但是他支持股票上市的作法。其他人則滿足於現在的架構,和穩定的股息收入,而且擔心一旦股票上市後,他們會失去對營運的主導權,當地社區所獲得的利益也將減少。有鑑於近來乙醇類股的股價表現,上市後股價也有可能會欲振乏力,卡斯羅德了解這樣的風險,不過他認為如果他們不調整作法的話,很可能會被產業整合的趨勢所淘汰。今年年底,合作社成員預計將對此提案投票表決。「他們充其量只是在討論要變得有錢,還是非常有錢而已吧。」他說道。(By Adrienne Ca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