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前,王陳彩霞只是位普通的裁縫師;三十年後,她帶領夏姿進軍國際。一路走來,夏姿以內斂中國風走紅國際精品市場。王陳彩霞說,「我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天分,我只知道怎麼樣把事情做得更好。」
設計師自創品牌是一條坎坷路。然而,在艱困的環境中卻有人異軍突起、越做越火紅,且蟬聯百貨公司女裝部門業績之冠。這兩大品牌,一個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夏姿,另一位是後起之秀黃淑琦。
近兩年,夏姿不僅是太平洋SOGO、新光三越百貨業績第一名的重量級客戶,更是國際舞台上最被看好的一顆星。
下個月,國際媒體將聚焦夏姿。先是進駐青島,接著法國與台灣門市因擴大經營重新開幕。九月的夏姿,喜事連連。
距上海外灘九號開幕不到一年,夏姿的身影又要進駐中國東北,枝葉擴散速度驚人,在國際舞台越來越清楚自己的位置。有這樣亮眼成績,設計總監王陳彩霞謙和地強調:「我是幸運的裁縫師。」
民國六十年代的台中縣清水鎮,王陳彩霞和其他裁縫師沒兩樣,坐在老式裁縫機前,腳踏踏板、手控布料,日夜不停為布莊趕工,耳邊除了縫紉機發出「達達達」聲響,就是扯布、撕布聲。三十年後,當所有裁縫師散落凡間,惟獨王陳彩霞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
好設計加好技術 裁縫店變國際精品
業界稱王陳彩霞為「王太太」,也因為她與夫婿王元宏鶼鰈情深。談到自己能有今天,王陳彩霞感性地看了先生一眼,再用理性的口吻回答:「因為我先生讓我無後顧之憂。」
在夏姿團隊中,王陳彩霞負責視覺設計,王元宏負責公司營運,兩人權責分明,搭配得天衣無縫。王陳彩霞之所以強調自己幸運,除了先生學商、術業專攻之外,還有一個關鍵的因素就是工藝團隊。
王元宏說,「生產、通路與開發等三部門,對時尚精品業最重要。」有很多品牌只有設計與通路,卻沒自有工廠生產,沒工廠代表缺乏工匠,而工匠在時尚產業舉足輕重。產業外移,台灣工匠越來越少,夏姿對擁有的匠才,以國寶級款待。
夏姿一路走來,不斷問自己優勢在哪裡,不斷整合資源。王元宏夫妻從自己開裁縫店到轉型為成衣加工廠。民國六十七年,從台中北上成立夏姿,工廠那批人追隨至今,正是王陳彩霞眼中至寶,他們是練就三十年內力的工匠。
王元宏夫婦感嘆新世代難出頂級工匠。以前家境不好,學一技之長謀生造就工藝,現在因應市場需求,技職學校改大專院校。國情不同,父母對工藝的價值觀也不同,這點夏姿人體驗甚深。年輕同仁遇發表會加班,反對的是父母,但身為一名工匠得耐得住辛苦。父母卻跟孩子說,「家裡不缺你一雙筷子,不用做那麼辛苦。」
義大利人自傲血液裡天生流著藝術因子,王陳彩霞認為他們只說對一半,義大利能成為時尚之都,是因為那裡擁有各式各樣的工匠。做鞋子有鞋匠,作畫有畫匠,就連賣豬肉,在法國也要具備專業執照才行。隔行如隔山,各行專業都應該受肯定。
台灣人與義大利人其實很像,台灣漢人逾一半有平埔族血統,血液裡流著藝術基因,只是台灣發展不過二十年歷史,和歐洲的兩百年怎麼比?王元宏認為,時尚需要時間,台灣時尚產業太短,不妨借用中國五千年文化。夏姿產品之所以大器,是因為參透了文化。
低調中國風 從此在世界時尚界立足
二十年前的三個字提升王陳彩霞設計層次。這三個字如魔法,讓夏姿用內斂征服時尚版圖。當時,王元宏夫婦專做改良式旗袍,訂單接不完,夫婦倆信心大增,決定外銷。沒想到第一批出貨得到客戶的反應是「太直接。」只有少數特定人士可以接受。當下,貨出多少不再重要,三字箴言卻大開王陳彩霞心眼。
原來國際市場無法接受赤裸民族風,這三個字聽在認真女人的耳裡,就像打開與國際接軌的頻道,開始第一次對話。重點是她聽懂了。夏姿創立就定位在精品客層,聽到「太直接」,聽懂了,王陳彩霞也決定朝國際化發展,往後的設計,逐漸把中國元素內化到產品中。
七十年代,台灣在時尚業以仿冒、複製聞名,王陳彩霞遊走國際之間到處碰壁,就像電影《麻雀變鳳凰》一樣,有錢不一定買得到東西。王陳彩霞含蓄地問:「到處被人拒絕,你知道是什麼感覺嗎?」國際原料大廠又特別愛挑客戶。
夏姿在全球各大展場來回穿梭,每回以最誠摯的態度、不斷重複介紹自己,才取得國際原料大廠信任。為了堅持與世界級精品用同等級東西,王陳彩霞手上那塊敲門磚敲了好久。
買得原料後,她寄了一封信致謝,讓對方知道原料將如何被珍貴使用。大廠都很專業,一看就知道該把這家公司放在什麼位置。信一季一季地準時送達,夏姿名氣也越來越響亮。
王陳彩霞說,「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天分,只知道怎樣把事情做得更好。」過去什麼東西賣得好就做那個產品,這是市場導向,不是夏姿。
夏姿要用很多創意帶給客人驚喜。國際精品,每一部分都會牽涉競爭力,在王陳彩霞的行程中,光了解原料,有時候一個月就要出國兩趟,這樣認真執著的態度,未來將在國際時尚舞台發光發亮。
/小檔案/
王陳彩霞
出生:1951年
現職:夏姿設計總監
學歷:小學
經歷:學徒、裁縫師、裁縫店負責人、成衣加工廠負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