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製造業達到世界水準,甚至開始砸大錢作品牌,
可是服務業一直沒跟上來,落後產業甚多。
今年的經濟成長率是十年來最高的,今年的房地產價格普遍上揚,今年掛牌公司的總獲利是歷史新高……,簡單說,這個島上居民所擁有的財富在增加中,除了股價下跌之外。去年收盤都還有六千點,這段時間創造出來的財富,被稱為經濟櫥窗的股市,卻完全沒有反映。除了說結構調整,投資大眾還不知道如何適應之外,另一個理由是:我們缺乏夠格的投資銀行家!
以政治為職業的人不等於政治家,依理類推,有投資銀行招牌的,不表示就是投資銀行家。這幾年已經有很多人以此為業,但是有代表性的作品卻遲遲不見。
新纖的股權爭奪
經濟學上說,失業率是對勞工最大的制約。一個經濟體沒有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勞工的談判空間就小,不論是個人或團體。同樣,如果一個資本市場,缺乏進取的投資銀行,就不會對經營者形成制約。
年初的開發經營權爭霸戰已經顯示這個問題,最近新光吳家在演的也都一樣,沒有人向股東、員工或顧客顯示他們的企圖心,好像誰當家都沒有差別。這些人,除了想幫自己找個位子之外,另外就只想用便宜的委託書,取得經營權。這種行徑,跟選舉想靠買票當選有什麼差別?
不經過現有經營團隊同意,以不同的視野規畫,在公開市場收購股票,強制取得經營權的惡意購併,是台灣資本市場現在需要的強心針。過去也有惡意購併,不過都訴諸於黑道或是威權,沒有透過公開市場成功的案例。導致大多數經營者,以收買市場邊緣人、巴結權貴當道者,作為鞏固經營權的策略。至於教科書說的,應該以股東權益為第一優先,原文送還老師。
如果市場有一群居心不良的投資者,不單以賺取差價為目的,碰到公司價值沒有被充分反映在股價的機會,也不排除介入經營。只要有一兩個成功的範例,就不會有媽媽為了小兒子名片上能有個稱謂,就弄得天下大亂。以公開市場操作定勝負,至少股價的波動,一般投資人也可以分享得到。
也不是說完全沒有好的投資銀行,例如富邦取回台灣電信集團的經營權,撤換所有的高階人員,讓公司的經營更透明,績效提升,股東權益獲得維護,其實是很好的案例。但缺乏爭奪的過程,刺激市場的效益就無法彰顯。
台灣的製造業達到世界水準,甚至開始砸大錢作品牌,提升挑戰的層次。可是服務業一直沒跟上來,落後產業甚多。想想匯豐銀行如何從小漁村的小銀行長成全世界最大的銀行,看看我們的銀行家現在在作什麼,無怪乎指數還要在四位數待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