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近一千五百億元的市場規模,
讓法商家樂福、大潤發與愛買吉安瓜分了近七成的市場,但是大局尚未底定,
量販店之爭愈萊愈激烈,誓言超越家樂福的大潤發有什麼樣突破性的策略搶下新市場呢?
去年量販店的周年慶大戰有多過癮?量販店的龍頭法商家樂福進行了連續三十五天商品超低價的「家樂福瘋了」促銷活動;大潤發則扛出了六百兩黃金、外加二十三輛汽車拚銷售業績。
這一役,當時吸引了逾三千萬人次「進場」助陣;為了這場量販店之戰,大潤發投入了將近六千萬元,家樂福則花掉了約一億元的費用。但這並非一年裡惟一的一戰,而只是當中戰況激烈、流血較多的一戰。
削價競爭──價格狗仔隊潛入敵方賣場
在一九八九年進入台灣的法商家樂福,以商品單項低價,以及強化生鮮供應和管理,在九六年超越了同樣有著歐洲血緣的萬客隆而坐上台灣第一大量販店的寶座。但就在這一年,首家台灣本土量販店大潤發正式開幕。
「我們找到了兩大切入點:由具專業資格的人員處理生鮮、讓消費者無條件退換貨。」大潤發總經理魏正元分析當年的戰術,「果然命中消費者的需要。」
之後,大潤發成功的第一步也讓家樂福意識到,競爭對手「後繼有人」。緊接著,價格戰就成了雙方彼此攻擊的常態。
九九年,家樂福率先在電視上「唱」出「天天都便宜」的承諾,發起價格戰。家樂福也將量販店的價格戰明朗化,推出了比品牌產品價格便宜三到四成的自有品牌「No.1」。
「量販店爭的,往往就是一元。而爭的這一元,就靠自有品牌!」家樂福開發暨購物中心總監田中玉說。在母集團擁有橫跨三十六國的國際採購做為後盾下,台灣家樂福的自有品牌商品快速增加到一千七百項,讓家樂福的年營收得以大幅領先大潤發達百億元之多。
大潤發則是在兩年前,被法商歐尚(Auchan)購併後,開始引進歐尚的「天天低價」策略並大力發展自有品牌商品「大拇指」,和家樂福的「No.1」打對台。
但即使是低價的自有品牌,定價上仍要緊盯對手。為了確保店內商品維持最低價,家樂福和大潤發都成立了查價小組,每天諜對諜般地潛入對方店家蒐集商品情報。為了不被發現,查價小組成員通常都隨身攜帶錄音筆、照相手機等以記錄價格,配備一點都不輸專業的情報員。
直到今年三月,雙方終於達成協議,開放旗下分店互相查價,查價小組成員只要在櫃檯表明身份後即可進入對方賣場,光明正大地在貨架前抄寫品項價格,並立即傳送回總公司以供價格調整參考。
魏正元表示,查價的檯面化,既使得價格競爭透明化,也讓商品回歸到合理的進價。田中玉更指出,之後,量販店的競爭也就從價格戰,逐漸轉向賣場服務和採購能力的提升。
去年,雙方開始紛紛進行老店改裝,或開設服務更多元的新店,逐步汰換掉早期倉庫型的賣場。但是,在法規、地點的限制下,家樂福與大潤發新開設的量販店幾乎到了「開門就對窗」相看兩瞪眼的地步,譬如,位於台北中和的分店,短短一公里內,就有兩家大潤發中間夾著一個家樂福,田中玉形容兩店的距離是「老太婆走路一分鐘半就會到」。
消費爭寵──新型態賣場各項功能齊全
同樣的情形,也將出現在台北市內湖地區,因為最近家樂福終於取得大潤發位於內湖一、二店後一塊約五千坪的土地,準備明年下半年開幕,好與大潤發的「店王」一較高下。
除了卡位,家樂福更大手筆地投資在老店與新店面的「組裝」,也就是集美食街、購物賣場,以及提供宅急便、影印、傳真、相片沖印等猶如便利商店的各式附加服務。十一月還將在新店開設一家最新型態的「生活城」,其中包括有主題餐廳、健身房、家居生活館,甚至還有高爾夫球練習場,兼具了食衣住行育樂各項機能。田中玉表示,「家樂福在今年底以前,全台各店都將改以這種『店中店、區中區』的新型態呈現。」
至於大潤發今年除了已完成土城店、新竹忠孝店的改裝之外,預計年底完工的台北中崙店也將以新面孔出現。
魏正元表示,裝潢得太高貴會讓顧客覺得商品的價格比較貴,而過多的裝潢會增加投資和營運的成本,這些成本終究會反映在商品的售價或是品質上。因此,大潤發新的賣場整建規畫只求基本標示清楚、整潔和動線順暢,不會把過多的心思放在精緻的裝潢上。
三年前,大潤發誓言要在三內年超越家樂福。如今期限就只剩下半年,雖然大潤發已展開與愛買的策略聯盟,但愛買與大潤發的店數相近,無論合作還是合併,都要耗費不少時間整合。
而整併後的家樂福與家樂福未來的勝負,相信還有一場硬仗要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