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大陸最積極的創投家劉宇環,過去三年已把投資重心放在行動商務及數位化內容等領域,他的前瞻性投資一直是引領投資風潮的指標。
在創投界十八年,我最大的體會是創業投資是一個「開發性工具( DevelopmentVehicle )」,而不是一項單純的「投資事業」。這個道理乍聽很深,其實相當單純,以美國早期發展科技為例,靠的就是創投資金,具有長遠眼光,講究的是五到七年,甚至更久的中長期獲利,利用資金來孕育產業發展之路。
不過,現在我們所屬的開發性工具又是什麼樣的局面?在二○○○年,美國創投業資金達一○六○億美元,去年是二三○億元,今年約估為一五○億美元,年年每下愈況,是否這個開發性工具不再奏效?其實並不盡然。
過去三年來,許多人經歷前所未有的景氣低潮,近期雖有 SARS 危機,但也總算度過了難關;「 SARS 」是考驗政府與民間的關係,兩者如何互動,溝通是否順暢,彼此認知如何;「不景氣」則是考驗創投與被投資者之間的關係,彼此的信任度、支持度、方向目標是否一致等,許多實際的問題都被凸顯出來。這都是重新評估彼此關係的好機會,溝通得好,會讓政府更具領導能力,讓創投更具開發的功能。
先來談談創投這個「開發性工具」的本質。 矽谷的「創投大道」——沙丘路(Sand Hill Road )帶領多少家公司步向成功, 更重要的是開發了全球最先進的技術,這條大道正是創投業的經典之作。
接著再來看亞洲的台灣,當年,台灣在李國鼎資政的推波助瀾下,集合出一個有心學習的專業領導班子——當時徐大麟的漢鼎亞太、陳立武的華登創投(劉宇環當時為華登的靈魂人物),兩批人馬把美國這一套專業創投引進台灣,即使在模式建立上,碰到很多困難,但都能一一克服,主要所靠的就是有一個清楚的方向、能看到趨勢、政策清析、配套單純,且對未來有願景的心態和環境,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台灣。
現在,大陸創投事業正好位於建立的過程中。十一年前,大陸市場未臻成熟,我代表華登創投計畫進入中國,和上海政府宣揚創投機制的概念,雖然受到挫折,但是觀念已在播種。現在上海市風險投資公司董事長華裕達、琛圳創業公司董事長闕治東、人大副委員長成思維(成舍我之子)都是啟動創投的重要領導班子。
一九九八年,中經合創投與北京市府支持的北京控股公司成立「北京高科技發展基金」,規模達七千萬美元,北京控股投資事業包括燕京啤酒、王府井百貨、首都機場等,這一役代表大陸官方已經意識到創投的重要,但也不可否認,相關法規仍不健全,還處於摸索階段中。
再來看看現在的新加坡政府,目前也正努力推動合資基金,這被視為新加坡浴火重生下新希望,注入這股新生命力者不乏來自台灣以及海外資金,例如光寶、新光、IBM,以及我們中經合。 韓國在經歷大重整之後,現在積極成立一個一億美元的中小創投基金,架構未來的韓國新產業,其中有不少台灣創投者的加入。
從矽谷、台灣、大陸、新加坡到韓國,創投業是一脈相連,但也不難分析出,讓創投能夠具有由點到線,由線再到面的推動力,正是以大中華區為主的創投事業。
創投可以開發新市場,也能產生新的產業價值。在「後達康時代」有許多新產業值得觀察。網路高峰期時,每個人似乎外務太多,反而無法把事情做好,我以為,談投資是「 Focus、Focus、Focus (用心)」,就像房地產講究「 Location、Location、Location (地點)」。在 Focus 的原則下,我認為新的投資方向是「無線」、「寬頻」、「亞洲」,分別代表產業技術和市場;具體的投資領域則切中在網際網路、無線通訊以及媒體。
中經合曾在一九九七年投資 B2B 電子商務交易平台 Commerce One (第一商務公司)有不錯的獲利,我可以說參與了網路的發燒期,也看到它吹出的泡沫。但是,我們逐步看到它在修正過程中的成果,不僅是從幾家網際網路公司近來股價的回升,而是他們找到了穩定而特有的商業模式。
其中, 網際網路結合無線的行動商務( Mobile Commerce )是我壓的寶,其中最有潛力的市場就在亞洲。 就帶動大陸網際網路一路攀升的 SMS (短訊)來說,一項統計指出,大陸一年的收發短訊為五六○億則,全球一年的短訊數量在三千億則,中國大陸就占了二成,這其中所蘊藏的應用產品以及商機,就看你有沒有去發掘它。
我常說:「 Smartphone is your wallet. 」(智慧手機就是你的皮夾),這句話一點也不誇張。 Smartphone (智慧手機)已經逐步結合 PDAs (個人數位輔助器)的功能,這種應用產品將帶動無限的商機。我們在美國投資的一家公司DivXNetworks,該公司擁有的 MPEG-4 技術軟體正如同 MP3 成為網上音樂標準一樣,也已經成為視訊產業的標準,利用這項優異的影像壓縮技術,可以在個人化放映機放映四十個小時的電影;相信不久的將來,這項技術會普遍應用在智慧型手機、PDAs、DVD 以及其他消費性電子產品中。
有新產品可以定義,就有新市場得以開發,關鍵還是回到創投的機制中。我常比喻,美國主流式的創投是比較冷血的,我認為創投應該要結合美國的創業精神和中國的儒家思想,並且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下,才可能把事情做成,若能常在對方的立場著想,了解對方的需求是什麼,這樣才能共體時艱,共度難關。
在這樣的思考邏輯下,不妨再來看看今日台灣創投的問題在哪裡?下一波資源要如何分派?如何吸引外資進來?又如何與本土結合?這都是在建立好的創投高品質時,必須要解決的問題。驅動的力量是新的獎勵辦法,定義出下一個產業的方向,並且建立技術發展路程,最重要的是建立一個專業而無私的領導團隊。
那麼,大陸又有什麼我們可以著力的地方?如前述,隨著寬頻、無線領域的基礎架構已趨成熟,未來通訊產品最大的市場將是中國大陸。中國的消費性市場也有能力發展出自己的產業標準, TD-SCDMA 通訊協定就是其一,影像晶片技術也可能大舉進入中國市場,進而建立產業標準。
這些應用令我聯想到大陸在二○○八年奧運會中的商機,在此也可以做為一個例子, 未來五年數位化內容( Digital Content )、影像顯示器、區域網路無線通訊、3G 應用等等,都有很大的商機, 台灣科技界應該進入這個商機當中,因為台灣有經驗、有人才、有資本,奧運將是在天時地利之外,一個很好的「人和」窗口。
天時、地利較難營造,但是人和則可以掌控。人和並不等於在大陸建立人脈,人脈在中國其實是最不重要的事情之一,人脈只是幫助你在最後加快腳步;但如果一開始就一心靠人脈,沒有真材實料,那麼就會跌得很慘。就兩岸共同發展新產業、新市場時,人和是兩岸能夠融合在一起的最大關鍵。我相信,大中華圈的創投將會扮演一個促成天時、地利、人和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