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間生產汽車零組件的車材股,漲聲不斷。 最近,東陽集團總裁吳永茂常聽到恭禧聲,稱讚東陽股價不時會有超越台積電的表現。比東陽更猛,中華汽車和國瑞汽車轉投資的江申工業,股價甚至有挑戰天價四十.三元的架式。隨著上市車材股表現突出,中部車材大王全興集團旗下的至興精機即將掛牌上櫃。台灣車材業的競爭優勢何在?東陽、全興、六和三大車材集團經營實力如何?且看我們的分析報導。
如果說中國概念股已經到了收成時刻,那麼台灣的汽車相關產業應該可說是進入歡呼收割階段了。這四、五年中國汽車市場疾速起飛,台灣車廠在中國十年布局的成長美夢終於成真。
更早西進的台灣車材業者, 不僅圓了替台灣組車廠代工( OEM 業務)零組件的中國夢,還有歐美售後維修零件( AM )不斷成長的大餅可食。這樣的態勢受惠最多的包括南台灣的東陽集團、中台灣的全興工業集團,以及北台灣的六和集團,產品各有區別,營運成長力道卻都值得期待。
去年,三大車材集團的台灣營業額分別在八十億元到一○六億元之間不等,其中,六和集團旗下的六和機械和中國六豐機械兩家公司,去年營收合計即達八十億元,今年也暫定以八十億元為目標,若再加計福特六和、九和汽車等業績,則營收規模勢將拿下三大集團中的冠軍。
塑膠件──六成是東陽生產座椅墊 幾乎都出自全興
近年來致力本業發展的東陽集團,以旗下持股五成以上的公司計算,去年台灣的營收已達一○六億元,加計海外版圖包含中國在內,則達一二一億元,今年預估全球營收可達一五○億元,二○○五年則將挑戰年營收二百億元的目標。
至於四月分首度將由旗下至興精機跨足資本市場的全興集團,去年含全部轉投資事業,台灣營收已達一百億元,今年台灣的營收至少可達一百一十億元,若再把中國轉投資一五%股權以上的企業都計算進去,則集團去年營收已達二百億元,今年的成長仍可期。
然而,對一般人的生活,到底上述三大集團又有哪些影響力?在全球碰撞塑膠零件維修市場中,東陽市占率達六成,若加計東陽持股達三成的福並工業,兩公司的市占率可達九成。也就是說在歐美或台灣市場,消費者只要使用所謂的副牌維修零件,尤其是塑膠件部分起碼有六成機率會用到東陽的產品。
再看全興集團,包括 TOYOTA 全車系的汽車座椅、福特車系的內裝、與最近開放進口的重型機車「哈雷」椅墊,以及除了 YAMAHA 外的機車椅墊等,都是出自全興的工廠。
至於六和機械則是國內,也是全中國最大的鋁圈製造廠,目前正以每年增加一百萬個的速度,預計二○○八年將達到年產一千萬個的產量,屆時將成全球第五大鋁圈製造廠。
因為產品各自不同,三大車材集團縱使全力擴張,迄今不僅未見相互競爭惡鬥,彼此間甚至還有合作的空間。全興執行長吳崇儀指出,該公司從生產汽機用的座椅起家,到投入生產方向盤、避震器、化油器、儀表板,目前全部生產零件合計占一台車的車價僅在八%到九%之間,未來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進大陸──六和布局領先群雄擴領域 三家是對手也是夥伴
三大車材集團中,全興鎖定代工業務和國內組車廠全力配合;東陽的代工業務則只占營收的二五%,其餘七五%的營收則是來自維修零件的外銷市場。東陽集團總裁吳永茂表示,為了供應全球各式車種所需維修零件,東陽目前產品品項上萬種,若以生產的零組件占車價比重看,應該在一二%到一五%之間。
為了全力進軍維修零件外銷市場,東陽還與同業密切合作,例如鐵製保險桿即向六和機械採購;至於板金件雖然有自家的開億工業提供,但東陽集團也是上市公司耿鼎企業的最大客戶,東陽還希望加強與同業的合作,積極整合同業,遏阻維修市場的殺價競爭。
六和機械雖然產品項目不多,以鋁圈、油箱和鐵製保險桿最多,但因技術佳,產品甚至直接回銷日本,其中,六和與日本豐田在昆山合資的六豐機械,正是豐田的鋁圈生產供應重要據點。業界人士透露,六和在大陸的生產基地共有超過十座工廠,生產品項單純,且大量外銷,可以大量集中在單一據點生產,經營規模和效益自然可觀。
相較之下,東陽和全興為了要和車廠配合,中國生產據點分散,合資對象也各有不同,規模經濟自然是不如六和。其中,東陽從一九九四年在重慶設廠生產保險桿、儀表板,到去年與大陸一汽四環在長春合資富奧東陽廠,合計中國據點共有八個。
一九九三年起,即在無錫設合資廠的全興集團,在國內市場漸趨飽和之下,更是從九五年開始,幾乎是全力投資中國市場,並與中華、裕隆等主要車廠合資設立生產據點。北從遼寧省的遼陽、南至海南島等地,共計設有二十一個倉儲轉運中心,並在其中六處設有轉投資公司,大陸布局最為綿密。
經濟部中衛中心經理黃肇義分析說,因為全興主要產品如汽車座椅等,體積較大運送不便,一個貨櫃只能兩至三組座椅,因此全興必須緊隨著大型車廠設立生產據點,以降低運送成本。也基於同樣原因,相較於東陽與六和主要營收皆來自外銷,國際化程度較高,原本主攻內銷市場的全興,近年也積極跨足體積較小且取代性低的汽車零組件,如機車碟煞盤、汽車門板到方向盤等,以爭取外銷訂單。
除了本業的發展策略不同外,三大集團的轉投資策略也不盡相同。東陽集團在二○○○年時海外資本支出過高、加上轉投資未賺錢,當年度首次出現虧損;集團副總裁吳永祥說,過去因為怎麼做、怎麼賺,員工根本沒有危機感,經過二○○○年的教訓,集團開始徹底改造,包括員工人數從一千八百人減至目前的一千二百人,兩年多回收逾二十億元的轉投資,公司負債比率更從五二%減至目前的四三%,未來要再降至三五%。
中概股──吸引外資的目光
相較於東陽回歸本業的改造工程,全興因為平均負債比率在一○%左右,因此,轉投資觸角相當廣,其中,又以成功地投資生產康師傅方便麵的頂新集團,含大股東個人持股達二八%最受矚目。此外,全興也投資保健器材公司、生產辦公家具的德芝美國際,即將上櫃的至興精機,也在機車碟煞盤擁有八成市占率、電動座椅後傾器擁有七成的市占率外,近年導入航太相關零件研發,轉投資腳步可謂相當積極。
三大車材集團經營風格迥異,策略各自不同,擴張腳步也各有盤算,卻各自都在汽車零組件市場擁有一片天。ING 安銀證券分析師張靖坤指出,中國汽車市場起飛,給予台灣汽車零組件業者積極的成長想像空間,外資近來大舉買進東陽、堤維西等車材概念股,看中的就是中國市場所帶動的成長題材。此外,從事外銷的車材股,還有歐美維修零件市場成長的大餅可分,比起專注內銷市場的公司又更能吸引外資的目光。
對車材大廠來說,中國市場固然可觀,但台灣業者最大的競爭利基仍在長年累積下來的模具資產,以及不斷進步的管理效率。
長期經營歐美維修零件市場的東陽執行副總經理吳永祥說,台灣電腦主機板業者在全球占有七成以上市場,惟因大量製造,業者只有價格可拚。汽車零件中的輪圈、輪胎亦復如此。但其他組件因每款車用的規格不同,模具都不一樣,因此,車材業者拚的是模具資產和生產效率,而不是人工成本,所以是最不需要外移的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