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我第一眼看到《 K19 》,還以為又出現一齣潛艇對決的戰爭片, 後來才發現這齣電影雖然改編自史實,卻是描寫蘇聯海軍面對生死、危機處理的災難片;劇中雖然不用對付敵人,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卻意外地與另一齣潛艇戰爭片《獵殺U571 》頗多神似。
因此前半段《 K19 》不能免俗地描繪哈里遜福特鐵血鍛鍊操兵, 不僅造成眾人怨聲載道,被陣前換將的連恩尼遜更有疙瘩。 這些情緒累積到 K19 出航面對海洋的嚴苛考驗,雖然哈里遜福特成功帶領全艦度過難關完成試航任務,讓眾人暫時肯定他的領導作風,此時卻出現了冷卻系統故障、反應爐溫度升高、輻射外洩的危機,當場讓所有人緊繃到最高點的壓力爆發全劇的高潮:有人打算叛艦迎回舊艦長、有人則忙著犧牲自我拯救全艦,人性的自私與高貴同時展露無疑。
正所謂英雄所見略同, 《 K19 》對領導人物精神描繪與關係對比,此時竟與《獵殺 U571 》影子重疊:相較於副艦長(不管是連恩尼遜或馬修麥康納)感情用事不捨官兵「個人生死」、艦長(不管是哈里遜福特或比爾派斯頓)卻必須冷靜無情才能維繫「全艦安危」,甚至更要考慮到大局、國家乃至於全人類命運,這種「整體凌駕個人之上」口號話題當然是很符合九一一後的美國氣氛;也使得《K19 》最感人的場景不是領導者的決策,而是部屬們明知會死卻依然前仆後繼忍受輻射修補反應爐的義舉,這種自我犧牲的悲壯讓《 K19 》充滿動人的哀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