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機歹歹,各行各業無不勒緊褲帶過日子,上半年連鎖家具業一片倒聲四起,卻還是有外資業者不畏景氣嚴寒, 來台擴大投資, 其中由英國最大家具品牌 MFI與三商行合資成立的三商美福,計畫要在二○○六年創造四十家的展店規模,看好國內市場的樂觀態度, 恰好與國內連鎖家具龍頭 IKEA,表示﹁拒絕再玩﹂的保守謹慎,成為強烈對比。
IKEA:今年不賠錢就算不錯
來台六年的 IKEA, 可以稱得上是台灣連鎖家具業的開山鼻祖,而且也是目前為止,經營最成功的業者,其後不少陸續跟進、也強調平價路線的家具連鎖賣場,下場都十分悽慘。
像是嘉新水泥轉投資的 HOMART、和信集團的和信家、統一和法商 PPR 集團合資的康福浪漫等,前兩家已經不堪虧損,宣告倒閉,只留下本錢雄厚的康福浪漫,還在和景氣苦苦對抗。不僅二、三線的家具品牌苦撐待變,其實在房地產不景氣的這幾年,就連業界老大哥 IKEA,也明顯感受到﹁錢難賺﹂的營運挑戰。
憑藉平價和設計並重的家具質感, 在台灣一炮而紅的 IKEA,在台灣兩家店的投資金額超過二十億元,尤其敦南店在一九九九年時,就已經達到損益平衡,亮麗的業績表現, 一度讓總公司眼光一亮,甚至直到去年,IKEA 一年的營業額都有十億元以上的水準,穩居業界之冠。
只不過隨著國內房地產行情的不斷下滑, IKEA 的獲利也跟著大幅縮水,去年小賺三、五百萬元,今年預計營收還會下滑五個百分點以上,公司方面更表示,﹁只要打平收支、不虧錢就算不錯的了。﹂
IKEA展店計畫明年第四季後再說
IKEA 行銷經理譚慧潔表示,面對景氣衝擊只好重新思考,IKEA 的展店進度一延再延,目前最新的開店計畫,已經從今年延到明年第四季過後,﹁我們認為以台灣的市場規模,至少可以再容納六到八家的 IKEA,但是需要長時間培養, 絕對不是現在。﹂
雖然不輕言放棄台灣市場,但是 IKEA 也將逐漸調整在台的經營形態,從過去集中在市中心精華路段,改為鎖定台北縣、台中市和高雄市三大都會區的周邊倉儲區,開店面積不再小於四千坪的量販類型。
而由三商行與英商 MFI 攜手, 各以五○:五○比例合資成立的三商美福家具,目前資本額為兩億元,三商行出資的部分,主要是由轉投資子公司全家福鞋業出資九千八百一十萬元,剩餘的一百九十萬元才由三商行補齊。
目前已經有八德店和信義店兩家營業據點,預計年底還會在北市都會區內尋找兩家連鎖店面,預計在二○○六年達到四十家據點的營業規模。
MFI預估三年後開始獲利
這次 MFI 集團首宗海外合資案,可以說是 MFI 進軍亞洲地區的灘頭堡。成立於一九六四年的 MFI,是英國第一大的廚具和臥室品牌,其中廚具在英國當地的市占率高達三三%,家具部分更高達四五%,擁有製造、組裝、配送和物流的上下游整合能力,因此三商美福總經理周德陽預估,今年營收目標可望在五億元上下,預計三年後開始出現獲利。
不過家具業界對 MFI 選在這個時機大舉登台, 普遍是給予﹁勇氣可嘉﹂的保留評語。特別是有些同業認為,廚具和臥室對台灣消費者來講,其實是兩種﹁不太搭軋﹂的產品類型,兩者關聯性不高,根本不會同時選購。
加上 MFI 所引進的家具類型,基本上還是偏重鄉村古典風格為主, 一方面選擇性太過單調,另一方面由於亞洲地小人稠,居住空間又以小坪數居多,並不適合大空間才能呈現的原木質感,加上過去木紋廚具在台灣的接受度仍舊不高,想要深耕台灣市場的道路,恐怕會走得相當辛苦。
不過三商美福在台灣也不是完全沒有機會,MFI 主要引進廚房和臥室家具,至於相關的家電配件,則與豪山牌等的本地供應商合作,除了方便提供消費者一次購足的套裝式服務,另外也可以連帶降低存貨成本。
台灣本土家具業的模仿能力驚人
在國外主要訴求白領階級的產品特性, 也讓 MFI 在高品質、中價位的市場頗有競爭力,加上免費安裝運送和實地丈量的服務,都是台灣目前連鎖業者中唯一的提供者,足以對向來要求顧客 DIY 的宜家家居,構成不易克服的利基優勢。
然而,台灣家具市場實在不好做,很大的原因是來自台灣消費者對家具的需求不算高,對家居環境的期待也不若國外殷切。由於對藝術和功能的結合觀念還不夠完整,因此台灣消費者對家具採購的概念很兩極,不是買搖起來很穩、很耐久的家具,要不就是選擇價格便宜、但是完全不講究搭配的家具類型。
另外,台灣長期外銷為導向的產業模式,也造就燈具、家具、廚具等製造業強大的製造和模仿能力,使得價格低廉、品質不俗的國產品相當具有競爭優勢。
IKEA 敦南店的封館活動, 兩個禮拜就做到四千萬元業績,只不過為了減輕庫存壓力,只能選擇零利潤﹁拚現金﹂,然而更令人好奇的是,同樣是國際級的外資連鎖廠商,MFI 對於台灣的看法卻是南轅北轍,到底誰才對,恐怕只有待時間來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