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產業結構中,關鍵零組件或上游原料一直是較為薄弱的一環,特別是最上游的材料,大多必須仰賴進口。不過,在電子精密陶瓷領域中的介電瓷粉,台泥旗下的信昌電陶,不僅打敗日本廠商成為國內市場主要供應商,更成為全球最大的供應商;如今,在既有的基礎上,信昌更積極朝積層介電瓷粉、高頻微波瓷粉發展,希望有朝一日能成為台泥集團下最亮眼的金雞母。
台泥在十八年前即成立精密陶瓷研發中心
信昌總經理紀慶霖表示,約二十年前,日本水泥業界較台灣水泥業界早一步面臨景氣遲緩問題時,便有許多日本水泥業者投入精密陶瓷的研究;而台泥當時雖未立即感受到水泥業的經營壓力,但因台泥大家長辜振甫向來與日本政商界的關係不錯,見到日本水泥業者的轉型與努力,台泥也在民國七十二年成立精密陶瓷研發中心。
經過三、四年的研究,台泥發展出好幾項具發展性的電子陶瓷商品,最後選定電子陶瓷最上游的介電瓷粉做為發展重心,並於七十七年五月成立台灣精密材料公司,隔年十月開始對外銷售。
在台泥跨入介電瓷粉之前,台灣並沒有業者從事這類上游原料的開發,國內相關業者所需的原料,都必須仰賴日本進口,因此,不僅隨時有斷料危機,價格也完全掌握在日本人的手中,當時日本產品到岸價格每公斤四百元以上。
不過,台泥實際投入生產後卻發現,該產品利潤空間超乎意料之外的大;為了搶攻市場,即使台灣精密只賣日本原料四分之一的售價(每公斤一六○元),毛利率仍超過三○%以上。
紀慶霖強調,比起進口貨,台灣精密的產品價格具如此的競爭力,毛利空間又是超乎想像的大,雖然相較於母企業台泥集團,台灣精密的營業及獲利不過是九牛一毛,但對於所有台泥精密陶瓷研發中心的人員及台灣精密來說,卻如同挖掘到金礦般的喜悅。
接手美大美電子 成立信昌電陶
由於價格實在較進口貨便宜許多,而且材料的穩定性也相對較進口貨好,配合台灣精密技術人員可就近提供各項的服務,日本廠商根本不具競爭力;台灣精密只要推出一種新的瓷粉配方,進口貨就在這個市場消失,逐漸地台灣精密取代了日本商社,成為台灣介電瓷粉的主要供應商;甚至到最後,日本人實在拚不過,乾脆放棄自己生產,改由向台灣進口介電瓷粉。
八十三年間,與當年介電瓷粉同樣的情況,同屬上游材料的半導性陶瓷電容瓷片,國內也沒有人生產,業者也必須仰賴日本進口,於是在國內電容器加工業者的一再建議下,台灣精密利用自行開發的半導性瓷粉製成半導性陶瓷電容瓷片,由瓷粉進一步跨入瓷粉下游半成品領域。
除了成立台灣精密,積極發展介電瓷粉各項商品外,台泥也跨入更下游的被動元件領域。民國七十九年五月,國內第一家生產晶片電容的美大美電子,因經營不善,將所有廠房、設備全數轉賣給台泥,台泥接手後,即成立信昌電陶,生產積層陶瓷電容器。
信昌成立投入積層電容器生產時,整個市場的需求並未完全引爆,因此,在經營、獲利上,信昌剛開始時並未嶄露頭角。不過,著眼於電子陶瓷應用領域愈來愈大,信昌仍不斷地擴充規模,八十四年九月先是購併台灣精密材料公司,之後又擴充積層陶瓷電容器產能,並新建廠房從事晶片電阻、電感的開發生產。
市場需求成長及毛利大不如前
經過這些年來的發展,信昌如今已取代日本春田、富士鈦、共利等廠商,成為全球最大的介電瓷粉供應商。以全球介電瓷粉市場來看,扣除部分廠商自給自足外,全球一年市場需求量約三千至四千噸,信昌年產量超過二千噸,市場占有率超過五○%。
另外,在半導性陶瓷電容瓷片上,目前信昌每個月產量約三億片,不僅成為國內及東南亞市場的主要供應商,兩、三年前也開始回銷日本、韓國。至於在積層陶瓷晶片電容上,目前雖占信昌營收的一半,且信昌切入的高階產品平均售價較市場一般晶片電容售價高一成以上,不過,由於去年到今年景氣的反轉,市場需求成長及毛利大不如前。
信昌雖然已是全球最大的單層介電瓷粉供應商,且迄今仍能維持不錯的毛利,不過,由於這部分的市場成長有限,除了固守這塊既有而穩定的市場大餅外,近來正積極切入積層用介電瓷粉及高頻微波瓷粉上。其中,積層介電瓷粉成本不過較單層介電瓷粉高出五成,但售價卻高出二倍以上,且市場需求成長更大,因此,信昌對積層介電瓷粉的發展寄予相當深的期許。
紀慶霖表示,過去信昌雖也生產積層介電瓷粉,但因產量有限,自給都不足的情況下,根本無法對外銷售。但目前考量到被動元件加工廠已近飽和,積層陶瓷介電瓷粉市場需求仍有一○%至一五%年複合成長率下,信昌現正擴建一座月產量五十噸的新廠,預計下半年即可推出 UFL 積層介電瓷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