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石傳說》幾乎是帶著傳奇性的光環問世的。不但擁有霹靂布袋戲在有線電視、錄影帶所建立的次文化風潮為後盾,在國片陷入極度低迷的時候,自稱耗時三年、耗資三億元的手筆,更讓它在瘋狂的 fans 支持之外,還占了一個宛如「 救亡圖存」的地位,就算不是民族電影的救星,也站穩了政治正確性的位置,幾乎不容質疑。但事實真是如此嗎?
就類型來看,《聖石傳說》是非常標準的武俠片:道德要求超高的主人翁(素還真)、為男性權勢鬥爭犧牲的女性宿命(劍如冰)、執迷不悔的野心分子(骨皮先生)、天生的壞人(非善類)和永遠搞不清楚真相的長輩(傲笑紅塵)……。就內容上來講,它算是相當古典的,所以素還真受制於自己的高道德標準,為了尊重諾言而不能適時揭發骨皮先生,還相當於送死地硬著頭皮跟傲笑紅塵決鬥,以及傲笑紅塵明明跟劍如冰兩情相悅,卻困於輩分而不敢結合的處境,都炮製得頭頭是道,非常能表現俠義世界的某些迂儒及盲點。但是硬生生地教「 非善類」 像外太空異形一樣,還刻意講些實在不好笑的現代流行語(甚至國、英語夾雜),就有點不倫不類了。即使霹靂在電視播出時就這樣,但既然製作成一部電影,而非連綿不絕的電視劇,就勢必要考慮統一性與基調的問題。
不過可以預計的是《聖石傳說》應能造成國片近年少見的觀影風潮,尤其中南部的票房還可能不遜台北,這跟本身霹靂迷的分布及布袋戲觀眾群的地域結構有關。至於《聖石傳說》的賣座會不會帶領國片脫離谷底?我倒不這麼樂觀。這有點像《灌籃高手》電影版一樣,所謂「 暴增」 的觀眾其實多數是電視觀眾,甚至是習慣在客廳看電影的觀眾(第四台、錄影帶、DVD 不一而足),他們進電影院只是一個暫時性的崇拜場所轉移,很難持續成為「 電影院觀眾」 。不過即使《聖石》只是國片的一時風潮,對蕭條的電影業也不無好處,只是如何在宛如慶典儀式的歌頌聲中真正找出它的意義與局限,是我更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