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在台灣,音樂創作者以不同的語言,不管是國語、台語、客家語、還是原住民的語言描繪眼中看的、心中想的這塊寶島,所以我們聽到許許多多關於台灣的聲音,也幫我們建立起對這塊土地的印象。這些像對待鑽石般切切割割的角度,每一面都熠熠發光,包括這張為電影《破輪胎》配樂的創作專輯,閃耀著一群執著於音樂創作,為台灣的影、音、形貌、氣質留下樂符的音樂見證。
這種邊緣色彩,在幾首歌詞中很自然地就流露出來,不管是〈台灣ㄝ子兒〉、〈江湖行〉、〈石頭心〉等,都有一種看待世間情的疏離情緒;與他們所描寫的台灣本土情感,不曉得是台灣歷史的悲情或是地緣的影響,顯得相當契合。這調調,並非創新反倒有繼續傳承的意味。
比起一般的歌謠類型,《破輪胎》放入很多現代音樂的元素,有人說這是「實驗性」濃厚,但是《破輪胎》專輯中的作品並非著眼於「實驗性」而下一帖猛藥的勁道;反倒細膩地鋪陳,因此固然草根式的唱腔很多,許多的配樂卻也優雅耐聽。
筆者十分同意編曲的李宜蒼自己的說法:「主流音樂是將音樂與情緒擺在對等的位置。然而其中應該還有想像與探索的空間,因此我使用隱喻的方式,嘗試不同的風格,以強調音樂的層次感……。」樂音之中不明顯的轉折與伏筆,反倒能將所欲表達抽象的情感釋放出來。
《破輪胎》專輯當中,附有長達二十幾頁的說明,包括對電影製作、對電影工作成員、對配樂、對樂團成員的介紹與說明。在我看來,這些厚重的理想宣言,就像是無謂的呻吟,是整張專輯中最不需要的一部分,只有關於曲目編排與歌詞內容的三、四頁是絕對必要的的存在,其他的,「大灣島」樂團成員應有自信透音樂本身來表達。
《破輪胎》專輯當中,附有長達二十幾頁的說明,包括對電影製作、對電影工作成員、對配樂、對樂團成員的介紹與說明。在我看來,這些厚重的理想宣言,就像是無謂的呻吟,是整張專輯中最不需要的一部分,只有關於曲目編排與歌詞內容的三、四頁是絕對必要的的存在,其他的,「大灣島」樂團成員應有自信透音樂本身來表達。
筆者奉勸聆聽者諸君,最直接欣賞的方式,就是傾聽這專輯中出色的創作,否則,很容易掉入文字的迷宮中,裡面有許多對社會的救贖,創作者的自溺、影像的迷思等等令你不知所措的東西,倒不如還是聽聽音樂,讓音樂回歸單純的本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