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戀人》是一部大陸電影嗎?是的。它是近年在大陸崛起的民營電影公司「紫禁城」投入近乎三千萬人民幣製作的電影。
之後,本片又在開羅影展得到銀獎及最佳女主角(梅婷),這次獲獎又被渲染為「在某種意義上是一次政治的成功,把共產黨人的人格魅力打到國際上去」,姑且不論這種天真的論調是否先搞清楚開羅影展的性質與權威性(並非每個影展是名副其實的國際,而且真的是公平競賽,過去亞太影展就被譏為「聯誼性影展」而有換獎、配獎的醜聞),也令人不禁懷疑《紅色戀人》會不會太「主旋律」了?
看完電影,我有點震驚,不是震驚這部電影拍得多好,而是它真像一部在好萊塢機制運作下的電影,一部用資本主義手法堆砌的共產主義故事。這部電影是從一個美國醫生的第一人稱觀點,來回顧三○年代上海,張國榮飾演的中共地下黨人「靳」,與假扮他老婆伴隨「革命」而動了真情的少女秋秋的生死戀。
看完電影,我有點震驚,不是震驚這部電影拍得多好,而是它真像一部在好萊塢機制運作下的電影,一部用資本主義手法堆砌的共產主義故事。這部電影是從一個美國醫生的第一人稱觀點,來回顧三○年代上海,張國榮飾演的中共地下黨人「靳」,與假扮他老婆伴隨「革命」而動了真情的少女秋秋的生死戀。
電影不僅重金禮聘張國榮以增添明星氣派,還從好萊塢請來兩名美國編劇,為這部電影增加了許多好萊塢式的橋段,比方「靳」因為腦中有彈片殘留所以會有癲狂症發作,而秋秋就在他誤以為是亡妻的情形下獻身,另外也不免俗地讓美國醫生愛上秋秋,甚至在雨中跪在地上大喊「我愛你」,來個三角戀加異國戀,日後當靳與秋秋為黨、為愛捐軀後,醫生也扶養他們的女兒長大。
過度的浪漫化,讓革命或歷史縱然有碩大的場景鋪排,內涵格局卻小得一如最純的愛情通俗劇。女主角永遠以崇拜的角度望著張國榮,美國醫生也理所當然地愛上女主角,而張國榮每次病發總得拿出俄國小說朗誦的煽情手法,甚至過時得好笑。導演葉大鷹之前在《紅櫻桃》的導技儘管中規中矩,至少史觀與深度還有,《紅色戀人》卻只是誇大了愛情,而把時代整個縮小了。
不過對台灣觀眾而言,最刺眼的恐怕是秋秋的父親一角,他原是中共地下黨人,後來被國民黨政府逮捕,被迫開槍殺死同志後,不知何故從此轉性,成為國民黨用來專門打擊共產黨的官僚,後來在父女相認的酒會上,被親生女兒開槍殺死。別講他從共產黨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黨的描寫,宛如天方夜譚;父女之間不共戴天,也刻板得近乎教條(總讓人覺得眼前突然有種紅衛兵大唱「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的肉麻光景)。
過度的浪漫化,讓革命或歷史縱然有碩大的場景鋪排,內涵格局卻小得一如最純的愛情通俗劇。女主角永遠以崇拜的角度望著張國榮,美國醫生也理所當然地愛上女主角,而張國榮每次病發總得拿出俄國小說朗誦的煽情手法,甚至過時得好笑。導演葉大鷹之前在《紅櫻桃》的導技儘管中規中矩,至少史觀與深度還有,《紅色戀人》卻只是誇大了愛情,而把時代整個縮小了。
不過對台灣觀眾而言,最刺眼的恐怕是秋秋的父親一角,他原是中共地下黨人,後來被國民黨政府逮捕,被迫開槍殺死同志後,不知何故從此轉性,成為國民黨用來專門打擊共產黨的官僚,後來在父女相認的酒會上,被親生女兒開槍殺死。別講他從共產黨搖身一變成為國民黨的描寫,宛如天方夜譚;父女之間不共戴天,也刻板得近乎教條(總讓人覺得眼前突然有種紅衛兵大唱「爹親娘親不如毛主席親」的肉麻光景)。
有趣的是這部百分之百好萊塢化卻一味歌頌共產光環的電影,卻沒遭到台灣電檢的刁難,反而是大陸不准它報名金馬獎。這不知道算不算是台灣民主進步的證明?
金馬獎少了《紅色戀人》沒有什麼損失,倒是在國民黨政府掌政下的台灣看一部大喊國民黨腐敗、共產黨萬歲,還用生死戀來包裝的電影,本身就像一部「黑色喜劇」了!
金馬獎少了《紅色戀人》沒有什麼損失,倒是在國民黨政府掌政下的台灣看一部大喊國民黨腐敗、共產黨萬歲,還用生死戀來包裝的電影,本身就像一部「黑色喜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