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邁入第二屆的台北電影節,差點因為片商與市議員的連手杯葛而夭折,好不容易在急速分工的編制下,完成了本屆影展的前置作業。最受影迷關注的國際影展部分,也已經把菜單開出來了。
華語作品中,賈樟柯的《小武》被視為近期大陸新銳的首選之作,值得期待。而過去為張藝謀電影掌鏡,攝影成就傑出的呂樂,處女作《趙先生》把一個上海男人的外遇與整個中國電影的情欲傳統,作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注腳。而台灣導演張作驥的《黑暗之光》甫在東京影展摘下多項大獎,這部年度最佳台灣電影,也值得影迷先睹為快。
另外,台北電影節的整體風格是一個較傾向於推薦新銳的影展,所以日本及北歐的新潮專題,可以算是本屆影展當中的主題強打。北歐新潮中的『敏郎悲歌』在年初的柏林影展轟動異常,尖銳的人性透視,直追同一個集團所攝製的《白癡》、『那一個晚上』,來勢洶洶。而以高中女生同志戀情為題材的《同窗之愛》,則是今年全世界最棒的同志電影之一,清新、幽默。哈日單元的《中國鳥人》、《豬的復仇》,都是透過奇異傳說來帶出現代人性困局的佳作。如果想要調劑一下,松阪慶子復出主演的《乒乓溫泉》則是溫馨的通俗劇電影。
紀錄片當中,《成吉思汗藍調》、《舞域大師》分別以音樂、舞蹈為素材,獨樹一格。動畫則有《鐵巨人》和《藍色的恐懼》分別標示美、日動畫藝術的差異。不過我會特別提醒真正的「影癡」們注意「驚人的第一部」這個單元,其中包括許多平常難得一見的大師早期作品,機會可貴,更應該好好把握。
當然,好不容易才在兩大影展的版權爭奪戰中獲勝,而得以參加本屆台北電影節的《生生長流》,片中自然流洩的生命韌性與溫煦人性,對於急需在災變重建中找尋生命力的台灣而言,更是意義非凡。
除了國際影展部分,今年台北電影節還有由台灣藝術學院策辦的「國際學生電影競賽」及校友「侯孝賢、李安作品回顧展」,不過舉辦地點是在西區的「絕色影城」,而非國際影展的放映地點「華納威秀」,可別跑錯地方。而包含商業類及非商業類的「台北電影獎」也將公布、頒獎,則是另外一個焦點。
全世界每個有文化的美麗城市,幾乎都有屬於自己的影展,當台北市好不容易終於有文化局的時候,希望未來影展能夠在清新、藝術、全民、文化的氣息下,好好茁壯,那將會是台北的榮耀與影迷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