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台積電 兆豐金 股市 00929 航運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2025人資長論壇 數據驅動下的人才管理與永續實踐 打造以人為本、與社會共生的幸福企業

2025人資長論壇 數據驅動下的人才管理與永續實踐 打造以人為本、與社會共生的幸福企業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左四)參與《今周刊》主辦2025人資長論壇活動,匯集產業專家含:《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右四)及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巫慧燕(右三)等人,共同推廣人才管理與永續實踐。

2025-04-11 11:16

在AI浪潮席捲全球之際,數據與永續已成為企業轉型的雙軸心。現代企業不僅積極落實ESG,更應著重社會面向,關注員工健康與職涯發展。今周刊於3月26日在高雄福華飯店舉辦「2025人資長論壇」,匯集產業專家共同探討AI人資變革、健康友善職場與員工理財教育等議題,協助企業打造高效、包容與健康的職場環境。

2025人資長論壇於高雄登場,重量級講者與企業代表齊聚,分享前瞻觀點。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以健康主題切入,指出肺癌是台灣死亡人數最多的癌症,2016年今周刊報導「台灣新國病」後,立即推動員工健檢,呼籲將健康篩檢納入企業管理。針對台灣65歲以上長者憂鬱症比例曾高達12%,今周刊以「超福利時代」為題,探討企業如何協助員工退休規劃。本次論壇聚焦友善職場、員工持股信託及AI時代人資管理轉型,助企業應對挑戰。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巫慧燕指出,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生育率卻全球墊底。預估2070年,65歲以上人口與勞動人口將達1:1,企業如何吸引人才?提供身心支持與穩定的退休基金將成關鍵。

 

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則表示,面對變局,政府與企業經營壓力劇增,規劃人力發展、推動企業轉型的同時,也要兼顧員工幸福感。轉型雖具挑戰,高雄市政府重視以人為本的企業環境,期盼與企業共創幸福職場。

 

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暨特聘教授陳晉興分享幸福企業關鍵:肺癌的篩檢與防治的重要性。

 

幸福企業關鍵:肺癌的篩檢與防治的重要性

 

「員工健康是幸福企業的關鍵。」臺大醫院外科部主任陳晉興醫師指出,20年來肺癌的發生人數、死亡人數均居首位。儘管每年健保支出在肺癌治療高達200多億,但國家投入大量資源,對肺癌防治效益卻有限。更令人擔憂的是,台灣肺癌發生及死亡人數尚未進入高原期,國健署預估,2030年全台肺癌人數每年將達2.8萬人。

 

肺癌並非不治之症,2017至2021年數據顯示,第一期肺癌五年存活率高達94.6%,第四期約有13.1%,早期發現至關重要。陳晉興指出,胸部X光難以察覺早期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是目前最精準的篩檢工具,輻射劑量均在安全範圍內。台大醫院曾幫300位45歲以上主治醫師進行篩檢,發現12人有第一期肺癌,經及時處理,手術後十年內無人復發,「員工健康是企業最大資產,遠離肺癌,要從篩檢開始。」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指出,退休理財應盡早開始,長期投資的勝率非常穩定。

 

樂享退休 建立正確理財觀念新關鍵 

 

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前理事長王儷玲提出,勞保制度潛藏財務危機,單靠政府或雇主提供的退休金,已不足以應付退休需求。然而,實際進行退休規劃的民眾不到四成,且多數人重視投資理財,忽略年金保險、醫療與長照保險的重要性,以保險來說,越晚買成本越高,「聰明的退休理財應該提早開始,長期投資的勝率非常穩定。」

 

協會調查發現,民眾退休理財的常見誤區包括:過晚啟動規劃、選錯投資工具,甚至對自身退休金有多少、缺口多大缺乏基礎認知。王儷玲建議,退休理財的報酬率應在4%至6%,並採取多元資產配置策略,以分散風險。人資主管可鼓勵員工勞退自選、提高勞退自提比例,加強退休理財宣導等,亦可透過「好命退休計算機」等免費線上工具,試算自身退休金缺口,進一步完善退休財務規劃。

 

國泰世華銀行信託部協理陳美娟以實例分享,國泰以員工持股計畫創造勞資雙贏。

 

以員工持股計劃創造勞資雙贏,實踐永續價值 

 

國泰世華銀行信託部協理陳美娟介紹員工持股信託,她舉國泰金控為例,員工每月提撥固定金額,公司則100%相對提撥獎勵金,用於購買自家股票。除了具加薪效果,還能強化員工對企業的認同感,包括信義房屋、統一商、台積電等企業,均透過信託作為徵才留才、提升經營績效的雙贏制度。

 

此外,陳美娟強調,當前詐騙橫行,信託機制不僅能有效保護員工資產,確保財產穩健增值,還能防範潛在的資產流失風險。

 

叡揚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人資服務事業處雲端導入服務部經理 趙德卉強調提昇企業效能AI人資數位轉型的重要性

 

提昇企業效能AI人資數位轉型的重要性

 

論壇下半場以AI人資變革為主軸。叡揚資訊人資服務事業處雲端導入服務部經理趙德卉指出,AI浪潮正重塑職場生態,許多工作將被數位技術取代,人資的關鍵角色在於整合AI技術,強化員工培訓,協助員工在不同職位上成長。

 

叡揚開發的智能招募系統,可利用AI協助篩選履歷、收集資料,並提供面談重點建議;結合企業即時通和HR Bot,自助回應員工特休天數、人事規章等常見問題,減少行政作業服務時間。另外,趙德卉強調,企業永續應從知識與人才永續著手,建立知識庫系統,能累積經驗與專業知識,AI技術已將知識管理模式進化至直接生成摘要,甚至支援多語言轉換和流程圖生成,活化組織知識。不過她也提醒,AI應用並非在各方面都能有高效益,企業應依據實際痛點,找到適合的解決方案。

 

領導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首席顧問師 王聖源說明AI變革下,組織如何利用AI領導企業管理。

 

AI變革下,組織如何利用AI領導企業管理

  

領導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聖源表示,AI應用席捲企業界,從人資管理、營運決策到財務風控等方面,大幅提升效率。然而,企業也面臨AI管理風險,包括決策偏見、數據隱私、權責不清等問題。例如,導入AI履歷篩選系統後,因歷史數據偏誤導致性別歧視;英國醫療系統則有AI診斷失準,出現權責難以釐清的困境。

 

為應對AI變革帶來的多元風險與挑戰,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於2023年發布ISO/IEC 42001,成為全球首個AI國際治理標準。王聖源指出,企業導入ISO42001標準可全面評估潛在風險,確保AI應用的合規性、安全性及永續性,同時明確管理責任、建立監管機制,讓AI管理達到最佳狀況。他建議,企業勇敢迎戰AI,管理者應主動學習並理解AI技術,以提升決策管理效能,確保組織在AI浪潮中保持競爭優勢。

 

金豐集團/金豐企管董事長董峰豪介紹AI帶來勞雇關係的新型態。

 

AI帶來勞雇關係的新型態

 

「AI時代來臨,勞工維權更容易!」金豐集團董事長董峰豪指出,過去勞資關係不對等,但隨著勞動意識抬頭、勞動法律對勞工的保障加強,再加上AI能協助勞工了解自身權益,企業不可再漠視勞工維權的決心與權益。

 

董峰豪舉例,《勞動事件法》核心在於舉證責任轉換,所有勞資爭議須由雇主舉證;《性別平等工作法》在MeToo事件後更受關注,不僅加重雇主的連帶責任與罰則,一旦發生性騷,企業須立即採取補救措施,而員工數達一定規模的公司,更須訂定申訴管道、懲戒規範,並進行相關教育訓練,否則雇主將面臨高額罰款。此外,《職業災害保護法》則強調勞工保障的強制性,勞工到職第一天即自動生效,這些都是人資部門經常忽略的關鍵事項。他提醒,許多企業並非故意違規,而是對法令的瞭解不足,事先做好規劃,才能創造勞雇雙贏。

 

卡內基訓練執行長陳傳宏分享在AI轉型下,企業如何透過有效溝通提升人才心理安全感。

 

透過有效溝通 提升AI轉型下的人才心理安全感

 

卡內基訓練執行長陳傳宏表示,AI不僅提供資訊,更帶來「想法」。根據調查,越高階的管理層認為AI對他們影響越大,但年長者對AI信心度較低,年輕人則展現更高信心。「這種影響越大但沒把握的矛盾,為員工帶來衝突與心理安全感危機。」

 

Google在2012年的亞里斯多德專案中發現,成功團隊的首要關鍵在於心理安全感,具體展現在每位成員都能暢所欲言。然而,卡內基訓練調查顯示,僅1/4的受訪者非常同意其工作環境鼓勵意見表達。

 

「AI無法取代的是人性。」陳傳宏強調,溝通雖有隱形成本,許多人因此選擇捷徑,放棄溝通,但這正是管理者不可迴避的責任。若主管能以開放態度及同理心溝通,與員工建立互信與協助關係,才能支持團隊成員挑戰現狀,積極面對AI轉型。因為人性的對話正是有效溝通、發揮人才潛能的關鍵。

 

104資訊科技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分享AI轉型思維:從人力資源到人才管理。

 

AI轉型思維:從人力資源到人才管理

 

104資訊科技副總經理暨人資長鍾文雄指出,AI技能培訓已成為新世代求職者的重要考量。自三年前全面啟動數位轉型以來,104將人資部門定位為AI數位轉型先行者,不僅提升效率、以數據輔助高層決策,更致力推動員工善用AI工具,強化人才培育。

 

2024年,104將「創新思維」定義為核心職能,透過線上課程、AI應用比賽、mentor制度等,鼓勵實作與知識內化。同時運用AI優化900萬份履歷的人才管理系統,提高徵才精準度,成果豐碩。鍾文雄強調,數位轉型成功要素在於高層支持、全員共識、跨部門協作及學習資源提供等,未來HR將持續深化數位轉型,確保企業競爭優勢。

 

本次論壇吸引超過二百位人資主管與企業管理者熱烈參與,梁永煌表示,隨著全球變局與AI時代來臨,企業應遵守勞基法、善用科技工具優化工作流程、尊重照顧員工,以提升競爭力並緩解缺工問題。面對未來挑戰,人資管理將扮演關鍵角色,唯有持續創新並重視員工福祉,企業才能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穩健成長,共創永續發展的未來。

 

下午場的關鍵對談,由《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邀請企業代表討論「AI時代下 翻轉人資管理思維」並在活動結束前進行合影。

 

李四川分享氣候變異故事

 

李四川一身輕裝來參加,他在致詞時分享一個家鄉小學同學的故事。李四川是小琉球人,故鄉有位小學同學,移民印尼從事海水養殖三十年,他告訴李四川,印尼的海水溫度比起三十年前上升了兩度。這位小學同學說,「小學自然課本教的,下雨是因為海水蒸發;如今,全球暴雨現象愈來愈多見,如果海水溫度提高三度,雨會下更多。」氣候變異現象同樣在台灣發生,李四川提到,「以前說金山、萬里、阿里山會淹水,誰會相信?」減碳已刻不容緩,有賴每個人採取行動。

 

所謂行動,並不難,李四川提及去年赴日參加城市會議,主辦單位鼓勵與會者脫下西裝和領帶,讓冷氣溫度調高,從而降低耗能;台北市也積極推動多項綠色政策「淨零新生活運動」,從平地增加綠化、鼓勵建商在建物陽台種樹,到推出TPASS通勤月票,鼓勵搭乘大眾交通工具,都是自綠行動的具體實踐。

 

陳美伶則在講座中分享她致力於廢棄資源轉化為地方創生動能的成績單。她舉出不少精采案例,例如台灣每年報廢上萬支進口棒球木棒,將這些壞掉的木棒製成椅子,或是改造成精美家具及文創商品,再與球隊合作,經球星簽名後拍賣,更具特殊意義。

 

潭美颱風剛過,陳美伶提到,每年颱風傾倒或自然枯枝所產生的廢棄木材,都應該可以再利用。她認為,「把原本的廢棄物變成剩餘資材」,而不是把廢棄物送進焚化爐,卻又大量進口,造成無形的浪費。她的分享在在也是自綠的亮眼實踐。

 

今年有許多展區吸引親子同樂,在「今周閱讀區」進行「綠行動小畫家」活動,與擁有碳足跡及環保標章認證的「雄獅文具想像力製造所」,共同打造快樂畫圖的園地,吸引大小朋友聚集。

 

統一超商的超商吉祥物「OPEN將」也來到現場,擔任起「日常碳」主題策展的介紹人。展攤展示多款低碳健康商品,如「天素地蔬」、「Simple Fit」可供選擇;頭好壯壯的OPEN將更在現場引導小朋友參加統一超所推的「世界關燈日」,與四四○種品牌一起關燈的趣味活動。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左),特別到太古可口可樂展攤前,把空寶特瓶投入 「減碳循環站」中。

台北市副市長李四川(左),特別到太古可口可樂展攤前,把空寶特瓶投入「減碳循環站」中。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分享,把每年上萬支打斷的球棒再製成 家具、文創商品,就是自綠的表現。

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分享,把每年上萬支打斷的球棒再製成家具、文創商品,就是自綠的表現。

 

太古可口可樂推無標籤飲品

 

此外,蘋果劇團也大受小朋友歡迎。蘋果劇團企畫部經理吳玟慧在第一天開場時,就帶領兩位劇團成員共同亮相,一人扮演象徵大自然的烏龜,另一人代表科技;第二天中午,則有三位劇團成員扮成小獅王等角色,把自綠生活「ACT NOW」的第六項行動「循環4R不能忘」,透過戲劇角色引導,與小朋友遊戲互動,現場反應十分熱烈。

 

今年太古可口可樂推出全台唯一單瓶販售的無標籤鹼性水「bonaqua怡漾」,同樣吸睛。怡漾鹼性水的瓶身設計透明簡潔,不但拿掉常見的塑膠標籤,瓶身使用台灣首創的一○○%優質食品級再生酯粒(rPET)、由一到一.五個回收寶特瓶再製而成,結帳條碼則改印在瓶蓋上,以此簡化回收程序,提高回收效率。現場還設置「減碳循環站」,只要把喝完的空瓶直接放入回收機,就等於實踐了「瓶到瓶」回收行動。

 

兩天自綠生活節,再次在華山文創園區掀起熱潮,一共吸引近萬民眾參與,送出約一千三百份自綠好禮,加上九場自綠沙龍,由講者分享自身的減碳自綠實踐,參與來賓帶著民眾一起成為「ACT NOW」實踐者。

延伸閱讀
0056、00929...4月除息ETF「54C」佔比狂飆,買幾張要扣稅?小資族快看:這檔配息逆勢加碼,還能退8.5%稅
0056、00929...4月除息ETF「54C」佔比狂飆,買幾張要扣稅?小資族快看:這檔配息逆勢加碼,還能退8.5%稅

2025-04-21

0056配1.07元準備除息!若台股再暴跌能抄底?施昇輝:用天價42.77元算殖利率「答案很清楚」
0056配1.07元準備除息!若台股再暴跌能抄底?施昇輝:用天價42.77元算殖利率「答案很清楚」

2025-04-23

All in千萬退休金,0050、0056選誰?夠自己花用,還能留下最多財產給子女...施昇輝:0056躺贏的兩大關鍵
All in千萬退休金,0050、0056選誰?夠自己花用,還能留下最多財產給子女...施昇輝:0056躺贏的兩大關鍵

2025-04-23

0056、00878、00919...高息ETF存股攻略!月月加薪4萬,成本要多少?加碼這檔「神隊友」,拚資產翻倍
0056、00878、00919...高息ETF存股攻略!月月加薪4萬,成本要多少?加碼這檔「神隊友」,拚資產翻倍

2025-04-24

勞保年金選月領,要60歲、65歲還是70歲領最划算?達人公式試算:「這方式」能多領近40萬
勞保年金選月領,要60歲、65歲還是70歲領最划算?達人公式試算:「這方式」能多領近40萬

2025-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