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分5級,當前技術正從L2+邁向L3與L4,各大車廠對於自駕配備提升的追求,值得密切關注。
全球對汽車電子的高階產品需求增長,胡連高毛利產品逐步放量,產品結構將持續優化。
三月十五日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前科學家馬克.羅伯(Mark Rober)在YouTube發布試駕配備Luminar光學雷達的自駕汽車影片。Luminar為美國上市公司,主要開發自動駕駛汽車上基於視覺的光學雷達和機器感測技術,光學雷達又稱光達或LiDAR,該技術利用雷射脈衝建構周圍環境的3D圖像,成為自駕系統的「眼睛」。影片發布後迅速吸引超過一一○○萬次觀看,並推動Luminar股價在三月十七日飆升二七.一%,再度引發市場對於純視覺與LiDAR兩個主要技術路線在L3級別以上自駕車搭載的趨勢探討。
自動駕駛分五級,當前技術正從L2+(高級輔助駕駛)邁向L3(有條件自動駕駛)與L4(高度自動駕駛)發展。L2+雖可在部分路段讓系統自行運行車輛,但駕駛仍須全程監控隨時準備接管,且因無監管機構認證,駕駛須負擔全責;而L3以上級別才正式跨入自動駕駛領域,在特定場景下,系統可以完全控制車輛,駕駛員無需持續監控,且具備監管機構認證,事故責任可能轉由車商承擔。監管機構的核可成為邁入L3以上級別的關鍵,主要考量汽車自駕系統是否具備「冗餘」(系統為了提升其可靠度,刻意組態重複的零件或是機能,及當某個感測失靈還有備用)能力來確保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