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投資 股票 高股息 金融股 存股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台積電變「世界的台積電」焉知非福?總統府國策顧問林逸民:培養新護國神山,台灣會更富強安全

台積電變「世界的台積電」焉知非福?總統府國策顧問林逸民:培養新護國神山,台灣會更富強安全

2025-03-18 18:25

近年來,台積電一直被塑造為「護國神山」,如今因美國總統川普高度重視美國需有本土半導體產能,前往投資千億美元,許多人頓覺得「地動山搖」,擔心台積電是否遭佔便宜?更因先前篤信台灣安全基於護國神山,如今擔憂「川公移山」損失「矽盾」。這種兩極化的高度政治化討論,其實對國家戰略與長期產業發展並沒有幫助。

 

台積電當前的確是全球首屈一指的偉大企業,甚至還處於高速增長期,2020年台積電全年營收約新台幣1兆3392億元,至2024年全年營收約新台幣2兆8943億元,超過倍增,更何況台積電在1999年的營收約新台幣1,156億元,也就是說20年來已經成長為超過10倍,在這樣的快速成長之後,還能短短幾年內營收規模再翻倍,可說驚為天人。

 

即使如此,把台灣的價值完全等同於台積電,仍是相當離譜的謬論,光論外銷來說,2024年台灣外銷總額約4750.7億美元,台積電佔約不到兩成。

 

戰略層級不同,勿過度演繹「矽屏障」

 

單一企業的發展策略,與國家的產業政策,再到國家的總體戰略,屬於完全不同層級。

 

冷戰時代美國多次與日本的貿易談判中,農業部聲討日本許多不合理的非關稅貿易障礙,譬如聲稱日本人腸胃構造不同無法吃外國農產品等謬論,美方代表正在咄咄逼人,日方談判代表汗流浹背,突然美方接到指令要求別再談了,日方如釋重負,這是因為冷戰時期日本為美國東亞反共戰略中心,全球戰略布局的層級遠高於產業與貿易層級。

 

台灣方面也略同,美國自韓戰以來開始保護台灣,當年張忠謀尚於麻省理工學院就讀,還要很久才會創建台積電;澳洲半導體記者克雷格艾迪昇2001年出版《矽屏障》一書,是「矽盾」說法之始,當年台灣淪為「麻煩製造者」;經歷前述台積電營收20年10倍增,近年來再倍增,美國對台灣的保障是否增為20倍?這段期間台灣的國際地位曾經歷較不利的時刻,也曾經歷有利的時刻,但與台積電的成長並沒有呈正相關,而是與美國的戰略優先在歐洲還是亞洲有關。

 

台積電對全球產業的地位無庸置疑,可在外交、貿易談判上為重要籌碼,不過在戰略層級上,台積電赴美一事,且不論產能只佔一小部份,若認為產業會造成美國對台戰略的改變,那恐怕是想像過度。全球戰略會大為影響產業戰略,不論是以色列哈瑪斯戰爭造成紅海航運危機,還是川普為壓制中國大打貿易戰,但產業戰略則鮮少能反過來對全球戰略造成顯著影響,狗搖尾巴,非尾巴搖狗。

 

因此,還是以產業戰略層級本身來思考,對戰略方面不需杞人憂天。在此,先由台積電本身的利弊得失,再進一步討論台灣的國家產業戰略,來看台積電的美國投資。

 

台積電高市佔率的潛在危機

 

川普屢屢讚揚台積電市佔率達「97%」,其實是一個相當大的警訊,歐美國家對於企業具備壟斷地位相當敏感,實際上台積電總體來說2024年全球市佔率為67.1%,已經足夠引起歐美的反壟斷警覺,川普還特別提出最先進製程幾乎完全獨佔,標榜這樣的獨占地位,我們可能視為「台灣之光」,但是台積電必定心知肚明,這是遭各種反壟斷打壓的前兆。

 

過去超微(AMD)曾經一度岌岌可危,英特爾正是因為擔憂成為完全獨占地位會橫遭打壓,才故意讓競爭對手超微苟延殘喘,保留一定但不成威脅的市佔率。對具備全球性優勢的獨強大企業來說,如何迴避歐美國家的反壟斷壓力,始終是重要課題。

 

美國企業具備獨佔壟斷地位者,包括微軟、Google、蘋果,在歐洲屢屢遭反壟斷的諸多打壓,如今有川普為美國企業撐腰,遭不公平待遇時,川普政府會相對應報復。

 

不妨思考:台積電若市佔繼續提升到引起歐洲國家的敏感,開始動輒找麻煩時,台灣政府有能力成為其靠山,為其撐腰嗎?恐怕是力有未逮。

 

台積電響應川普政策,成為川普美國製造半導體的招牌企業──雖然其實美國產能最終可能只佔小部分──一方面避免川普政府找麻煩,在遭其他國家騷擾時,也可望以川普政府為靠山。

 

台積電成功迴避拯救英特爾的燙手山芋

 

 

台積電本身固然擁有專精的卓越技術,但是也仰賴廣大上游產業供應鏈無數科技的支持,其中許多與美國直接間接相關,其主要客戶也許多是美國企業,美國若是有心要找台積電麻煩,台積電遇到的困難程度,將不下於美國把台灣視為「麻煩製造者」時期台灣在國際上的窘態。因此,可看出台積電對於配合川普,比台灣政府還更積極。

 

最早傳出,川普政府是希望台積電接手英特爾的半導體製造部門,若是如此,台積電可說接下一大燙手山芋,啞巴吃黃蓮,雖然也會有所收穫,可能可從中得到部分英特爾的專利與尖端技術,不過終究弊大於利,台積電不希望擔上振興英特爾這樣「不可能的任務」。

 

據路透社報導,台積電因此主動向川普政府提出提案,拉上其他幾家高層也是台裔、華裔的大企業,包括輝達、超微、執行長陳福陽為馬來西亞華人的博通,與台積電四家一起成立合資企業,共同扛起英特爾的製造部門,分擔責任,把承接的燙手山芋分量減少到四分之一。這個提案是在魏哲家白宮記者會之前。

 

最終,台積電只需自己投資美國,不再需要承接振興英特爾的改革任務,不僅不須接下整個燙手山芋,而是連四分之一都不需要接,相信台積電高層都為此鬆一口氣。

 

徹底甩開了可能的競爭對手

 

由於台積電大力配合川普政策,前往美國投資,使得川普得以放心的撤除拜登時代的半導體補貼政策。這乍看之下是美國省錢,台積電本身也會少拿補貼,看似不利,然而,台積電的獲利能力終究來自於市場供需,若競爭對手跟上,積極殺價搶市,造成的獲利損失恐遠超過補貼,反而是撤除了補貼,有助於確保台積電的競爭優勢。

 

半導體每個世代的投資金額越來越龐大,如今已經成為超高度資本密集的產業,台積電今年資本支出高達380~420億美元,台積電的競爭對手,不論是南韓的三星電子,還是美國的英特爾,都因深陷財務困境而望塵莫及,然而,拜登所提供390億美元補助及750億美元貸款,一旦全數投入,台積電的主要競爭對手就有本錢一搏。

 

如今川普大刀砍除拜登時代的半導體補貼,只有台積電有能力拿出一年400億美元水準的資本投資,其他對手沒有足夠的獲利能力能賺到如此多資金,也不敢危害財務健全進行豪賭,在這樣的投資能力差距下,每年台積電領先的幅度都將更大幅提升,直到競爭對手徹底投降。少拿了雨露均霑的補貼,反而確保台積電可一枝獨秀。

 

台積電終究需要「轉大人」

 

台灣人常常期盼台灣能誕生偉大的跨國企業,台積電如今其實已經足以成為偉大的跨國企業,但是對於真正的跨國經營,先前仍是興趣缺缺,其主要原因,魏哲家於台大EMBA百川講座演講中透露端倪:「我們在亞利桑那州,我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受盡各種訓練。」

 

台灣其實真正是台積電的搖籃,魏哲家自承台積電很受台灣政府照顧,許多先進製程都超前既有法規,政府也不知該如何訂定新法規,就跟台積電一起商量後制定,到美國就沒有這種特權,照一般常規的方式來,台積電需出錢為政府聘請專家來協助制定法規,不僅耗費資金,更曠日費時。魏哲家也提及台積電到美國遇上勞資問題,強勢工會造成許多困擾。

 

在聯邦制國家,不同州、邦,法律都有所不同,這是全世界的常識,對台灣企業來說卻不是,台積電到美國之前,從未想過一個國家會有聯邦政府與州法規衝突,州與州法規不同的現象。要成為跨國企業,如何適應這樣的政體差距,是必要的課題。

 

跨國企業全球投資各國時,沒有特別量身打造法規才是正常狀況,而歐美國家的工會都相當強勢,台積電遲早還是要跨出這一步,能適應各國不同的法規狀況以及勞動條件,能在這樣的經營條件下管理營運,才能真正成為跨國企業。一旦台積電能掌握跨國企業的管理能力,走出台灣搖籃「轉大人」,將能「鯉躍龍門」迎來新一波的蛻變以及高速成長。

 

以台灣產業戰略思考:需展望未來的新神山

 

相信不論川普政策如何,台積電當今的璀璨盛世都還能再持續相當一段時間,但是,產業高速成長期之後,終究會迎來成熟期,以及最後必然走向衰退期,這與生老病死一樣不可避免。過去英特爾也曾不可一世、呼風喚雨,但如今卻被視為扶不起的阿斗。放眼長期的未來,台積電勢必有一天也會走向成熟,甚至於開始衰退,屆時台灣必須要有下一個新神山,國家產業戰略著眼的方向必須擘劃未來,而不是僅看眼前。

 

回顧過去可以給我們一些提示,當初台積電是怎樣誕生?那時台灣的老護國神山是塑化產業,不可一世、呼風喚雨的是台塑集團的王永慶,對於當時醞釀中的台積電,王永慶一點都不認為會是未來新神山,甚至鄙夷其發展性,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於訪談中曾提到被王永慶拒絕三次的往事,最後在政府要求下,台塑才心不甘情不願的投資約1億元佔5%股份,台積電成立沒幾年,台塑就出清全數持股。

 

如今塑化產業已經進入衰退期,台積電則正是當紅的神山,股價可以上千,如果台塑還留著當初的持股,光是轉投資獲利就能飛上青天,千金難買早知道,不過從歷史可以讓我們學習經驗,未來有一天,台積電也必然會進入成熟期,或是終究進入衰退期,那時台灣新的護國神山,在現在,一定也是還看似不起眼,甚至大家懷疑其未來發展性,就像當年王永慶看待當年的台積電一樣。

 

我們必須讓這些未來新神山的幼苗能發芽、成長、茁壯,未來才會有新的護國神山,就像扶植當年的台積電。

 

台積電是否造成「荷蘭病」?

 

(照片來源:台積電提供)

 

市場機制如同物理原理,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台積電的巨大成功,也當然伴隨巨大的反作用力,過去幾十年來學界與業界就一直在討論,這並非要批評台積電,只是市場原理的必然。

 

但是當台積電成為護國神山後,過去的這些思考,突然間都變得不能提,否則好像是對神山不敬,當時相關討論會被打為反本土,但是如今隨著在野黨以台積電赴美炒作疑美論,同樣的思維,卻又變成護航政府,同一主張被貼的政治標籤可完全相反,可說啼笑皆非,但這也提醒我們,不應該用泛政治化的思維來看錯縱複雜的國際經貿與產業議題。

 

台積電龐大的體量,已經不是台灣一個島嶼可以容納,不僅限制了台積電的發展,也正在讓許多幼苗窒息。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提出台積電是否造成台灣「荷蘭病」的思考,許多意見稱荷蘭病是來自石油天然氣的天然資源,與台積電性質不同,所以不能相提並論,不過,荷蘭病的敘述之中,包括賺取太多外匯使得貨幣升值,以及優厚待遇吸引人才使得其他產業人才枯竭,這兩點,都符合台積電當前對台灣的影響。

 

護國神山產業必然是能影響全球的產業,因此台灣未來的下一個護國神山,很大可能性還是會是出口產業,但是如今台積電賺進大把外匯、引入大量外資投資,使得台幣堅挺,對出口產業不利,不僅當前的其他出口產業都受影響,未來神山的幼苗,也必須在較為不利的匯率環境中掙扎。

 

台積電對台灣資源的消耗,較多人提到的是電力、水、土地,這幾項資源也相當重要,以土地而言,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占地達4.5平方公里,相較之下,整個南科才10.43平方公里,台積電若日後還要再倍增營收,需要興建更多廠房,台灣要找出適當的土地已經捉襟見肘,但美國則還有大把空地可供選擇。這也是台積電終需走向國際成為跨國企業的原因之一。

 

然而,台積電對台灣最大的資源消耗,其實是人才,台積電的磁吸效應,加上少子化的影響,使得如今各行各業出現嚴重的人才短缺,尤其是當台積電因為少子化,放寬擇才的標準之後,其他行業更是哀鴻遍野,苦中作樂戲稱「有手有腳」就雇用。

 

不僅產業界,連同學界亦受到嚴重影響,理工相關科系畢業生畢業後直接進台積電就業,不再攻讀碩士、博士,也不再出國留學,使得各大專院校理工科系的師資產生嚴重斷層,從學界到教育部以及其他教育研究單位,都相當關切這樣的問題。

 

繼續將台積電留在台灣,不只台積電會無法更進一步成長,也會高度排擠台灣的所有資源,使得未來的新神山如今還是幼苗時期的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危及理工科系人才培育;產業過度集中於電子業以至於台積電,則會使得非理工相關專長的台灣人,無法得到良好的職涯發展。上述問題,早在台積電赴美之前已經討論數十年之久。

 

大器祝福台積電走向國際,台灣會更富強

 

台積電的確是台灣全國,包含政府政策,也包括無數將子弟送進台積電生產線的家庭,共同呵護培育出來的偉大企業,全民都可與有榮焉,但是幼鷹長大要離巢高飛,台積電也到了應該離巢的時候。

 

台積電的巨大成功,其實也已經造成台灣從產業結構、社會結構,以至於學校體系的重大問題,的確到了該「減壓」的時刻。

 

其實,之所以會有台積電,不是僅有台灣人的勤奮努力,美國創造的國際環境也相當關鍵,不僅是美援撐起了戰後台灣,以及美國韓戰後的軍事保護,就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興起本身,也跟美國政策上的轉變息息相關,1980年代原本日本半導體產業在國家領導下突飛猛晉,甚至讓英特爾差點夭折,美國推動《美日半導體協議》,1986年簽署,日本被迫開放半導體市場,美國並對日本出口晶片徵收100%懲罰性關稅,日本半導體產業受到重創,但日本企業所佔據的市場並沒有回到美國半導體業,而是轉往了台灣與南韓,台積電與三星電子都因此崛起。

 

如果不是美國當初對日本與台灣有差別待遇,台積電恐難以興起,如果不是冷戰下妾身未明的環境,培養出一整個世代吃苦耐勞,卻又不是只會一個口令一個動作,而是有一定思考能力與自動自發主動性的台灣工程師,台積電也不可能達到今日的獨霸地位,然而隨著晶片製造如今已經進入2奈米,製程要再微縮已經有物理上的障礙,要從何方面、如何提升技術門檻,未來製程上會需要何種人才?恐怕也是需要海納百川,不再是只靠台灣人打天下。

 

原本幼鷹還在巢邊戀戀不捨,川普推了一把,應思考「焉知非福」,而不是認為「塞翁失馬」。

 

台積電正面迎向成為跨國企業所需要的所有「轉骨」挑戰,未來將更加閃耀,台灣將有偉大的跨國企業,全民都可與有榮焉;台灣也能騰出空間來,培養未來產業,不僅台美關係更密切,台灣也將更加富強。

 

作者簡介_林逸民

總統府國策顧問、福和會理事長、台灣聯合國協進會理事長

美國眼、外科學院院士、羅東五福眼科院長、前馬偕醫學院董事長、台北醫學大學兼任臨床教授

延伸閱讀
台積電第18次秒填息,張忠謀若一股沒賣進帳5.62億!外資3月來賣超逾11萬張,究竟破千元能買?
台積電第18次秒填息,張忠謀若一股沒賣進帳5.62億!外資3月來賣超逾11萬張,究竟破千元能買?

2025-03-18

頂大商碩、擅多國語言,為何70家公司全發「感謝信」…文組生竹科吃不開?台積電徵8千人這26系都要
頂大商碩、擅多國語言,為何70家公司全發「感謝信」…文組生竹科吃不開?台積電徵8千人這26系都要

2025-03-18

台積電除息大戲將登場,這次能「秒填息」?跌破千元不擔心,外媒「3原因」:長期投資者要把握
台積電除息大戲將登場,這次能「秒填息」?跌破千元不擔心,外媒「3原因」:長期投資者要把握

2025-03-17

台積電的「AI金手銬」:為何全球90%的晶片產自台灣,卻養不出一個ChatGPT?
台積電的「AI金手銬」:為何全球90%的晶片產自台灣,卻養不出一個ChatGPT?

2025-03-17

一年從台積電提款4千億!新加坡主權基金成財政支柱,貢獻1/5收入...為何這麼強?從淡馬錫和GIC看端倪
一年從台積電提款4千億!新加坡主權基金成財政支柱,貢獻1/5收入...為何這麼強?從淡馬錫和GIC看端倪

2025-03-16

台積電再2天除息4.5元!專家籲投資人「不要盲目抄底」 曝絕佳低接買點:再跌也有限
台積電再2天除息4.5元!專家籲投資人「不要盲目抄底」 曝絕佳低接買點:再跌也有限

2025-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