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一個月後,最新民調滿意度近五成!關於經濟政策,川普強調非常多次,與美國國家安全相關的製造業及供應鏈要回到美國落地,而且一再強調,希望通過對等關稅將製造業帶回美國,他正在尋求通過關稅來促進美國製造業及其競爭力 (President Trump looks to bring manufacturing back to US with tariffs,Trump has unveiled multiple tariffs since taking office)。
因此,以半導體工業為主要核心出口產業的台灣首當其衝!以目前市場訊息判斷,加上出口美國的半導體原料課稅,在美國生產製造晶片成本仍然高於亞洲生產成本。在美國建一座晶圓廠是台灣建廠成本的數倍已是共識,運維成本當然更高。
投資美國成為趨勢 資本從何而來?
即使如此,半導體供應鏈、AI伺服器製造商赴美已經是無法避免的趨勢,製造業投資美國也是必然的趨勢。那麼,下一個問題就是,非美國的半導體供應鏈,投資美國的巨額資本資出從何而來?期待美國晶片法案的補貼?赴美上市或分割子公司赴美第二上市或赴美發行ADRs是否是一項雙贏的選擇路線呢?
我們先看宏觀資料,依據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首次公開募股最新統計數據報告顯示(University of Florida,Initial Public Offerings:Updated Statistics),在1980-2024年期間,美國IPO(首次公開募集上市)市場中,境外公司佔據IPO或二次上市的資料,分別是:
總體境外公司數量及占比:總統計數據是9823家IPO(包含美國存託憑證ADRs),境外公司有 1197家(ADRs 591家),占12.2%;其中,中概股是327家(ADRs 280家),約占3.3%。
年度波動比率:非美國的境外公司早期占比低,1980年境外公司占1.4%,中概股為0。2007-2010年境外公司顯著上升,2024年境外公司占30.0%,中概股占11.3%。
回報率:整體IPO平均初始回報率18.8%,外國公司各年不同,受市場和公司自身影響。
安謀、艾斯摩爾、台積電 都是赴美籌資成功案例
我們再分析幾個國際半導體巨頭的美國資本佈局IPO、ADRs的實際案例:
․安謀國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ARM)
ARM是一家總部位於英國劍橋的晶片架構設計公司,成立於1990年,其前身可追溯至45年前。ARM自身不製造晶片,主要將技術智慧財產權授權給其他半導體晶片製造公司,如英特爾、IBM等。
1998年4月17日,ARM在英國倫敦證券交易所上市。2016年,軟銀集團斥資320億美元收購ARM,使其成為私人公司。2023年8月,ARM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申請在那斯達克重上市,股票代碼為“ARM”。同年9月14日,ARM 成功登陸那斯達克,上市首日股價大漲25%。
ARM的商業模式主要為許可證授權和專利使用費,選擇赴那斯達克上市,一方面是看重美國資本市場的融資能力和全球影響力,有助於其在晶片架構設計領域進一步鞏固領先地位,吸引更多全球客戶和合作夥伴;另一方面,那斯達克對科技公司的高度認可和包容,也為ARM提供了良好的資本運作平台。
․艾斯摩爾(ASML):1995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Amsterdam)上市,接著在那斯達克二次上市(ADS,美國存託股份)
技術合作與研發需求:ASML是全球領先的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其極紫外光刻(EUV)技術處於行業頂尖水準。美國在半導體技術研發方面擁有眾多頂尖科研機構和大量高端人才,赴美上市有助於ASML加強與美國科研力量的合作,獲取更多先進技術資源,進一步鞏固其在光刻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例如,通過與美國高校和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研發專案,加速新技術的突破。
市場拓展與客戶關係:美國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場之一,擁有眾多晶片設計和製造企業,如英特爾(Intel)、輝達(Nvidia)等,這些企業是ASML的重要客戶。
․護國神山台積電(TSMC)1997年赴美ADR
資本募集與產能擴張:半導體行業是典型的資本密集型產業,台積電不斷進行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張需要巨額資金。美國資本市場具有強大的融資能力,赴美上市可以讓台積電更便捷地募集大量資金,滿足其在先進制程工藝研發和新晶圓廠建設方面的資金需求。赴美上市能為其提供有力的資金支持及全球股票的流動性。
․聯電(UMC)赴美ADR
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聯電作為全球知名的半導體代工廠商,赴美上市能夠提升其在國際資本市場的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
優化資本結構與運營效率:通過赴美上市,聯電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投資者群體,優化公司的股權結構和資本結構。
․其他非美國公司赴美ADRs案例
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德國公司,其ADR代碼為IFNNY,在汽車電子、功率半導體、工業電子等領域具有很強的實力。
日月光(ASE Technology):其ADR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上市,是全球知名的半導體封裝測試服務提供者。
重資本的半導體業到美國上市有5大優勢
我們總結一下,美國資本市場優勢是否與半導體行業重資本特性相匹配:
1.上市模式與融資管道強大
美股擁有多種上市模式,像首次公開募集上市(IPO)、美國存託憑證上市(ADR)等,企業能依據自身狀況靈活選擇,快速踏入資本市場。在融資方面,美股市場涵蓋股市債市、銀行貸款、私募基金等多樣管道,對於資金需求大、研發周期長的半導體企業而言,能更好地籌措資金。
2.監管與市場認可度高
美國擁有健全的法律以及完善的公司治理和資訊披露制度,這增強了市場的透明度與穩定性,提升了投資者對在美上市企業的信任度。
3.技術反覆運算與資金需求
半導體行業技術更新換代極快,企業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金用於研發,以保持技術領先。赴美IPO或ADR可以使企業獲得更充裕的資金,加速技術研發和產品反覆運算,在激烈的全球競爭中佔據優勢。
4.全球市場佈局需求
半導體產品面向全球市場,美國是全球重要的半導體消費市場和技術研發中心。赴美上市有助於企業提升在全球半導體行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更方便與美國及全球其他地區的上下游企業開展合作,完善產業鏈佈局。
5.國際化戰略考慮
赴美上市或發行ADR是企業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通過在全球矚目的資本市場亮相,企業可以吸引全球優秀人才,提升品牌國際形象,增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為拓展全球業務奠定基礎。
為了配合川普的製造業重回美國政策,重資本的半導體供應鏈,赴美上市融資,或分割子公司赴美第二上市融資,或赴美發行ADRs籌資,是否是一項雙贏的選擇路線呢?大家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