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無人機,「反無人機」系統在國防戰略中同樣扮演要角,過去少有民間廠商著墨,但對台灣新創公司「創未來」而言,反無人機雷達、干擾器、硬殺攔截器,卻是它的獨門看家本領。
創未來執行長王毓駒曾是交大電子工程系副教授,當年創業,題目就是自己的研究專長——相位陣列雷達。「它的用途滿多,我們就是去找應用的出海口,評估哪些應用機會最大,也能夠符合公司不同階段的發展。」他最終鎖定航太與軍工產業,原因是這兩類產品要求高性能,對成本比較不敏感。
創未來先從低階市場搜尋突破口,發現市面上缺乏用在鳥類或無人機偵測的雷達,無論風力發電機運行場域、邊境防禦,其實都需要這類雷達,以台灣無人機禁航區來說,以前只能靠人工現場抓獲。創未來先試了鳥類偵測雷達,「第一年我們去國外參展,一堆人來問會不會做無人機的偵測雷達,因為市面上的雷達非常貴,」王毓駒舉例,當時為了偵測一架1千美元的無人機,竟得用到100萬美元以上的雷達,根本不划算,「以前這市場沒什麼人關注,對我們來說是好機會。
翻轉成輕薄、易用、價格親近
當王毓駒看見無人機偵測需求遠大於鳥類,便改變方向,專注在無人機偵測雷達的研發。市場痛點在成本,因此他想做的,是性能差不多,但價格更低的雷達,這意味著必須在有限成本內,跨越技術門檻,把性能「擠出來」。團隊重新調整產品架構、演算法,花超過兩年時間,打造出性能相差無幾、重量跟成本卻僅有對手三到五分之一的雷達,性價比大幅提升。
這款可攜式超薄型陣列微型雷達,只有約15公斤,摺疊後相當於20吋行李箱大小,不過偵測掃描範圍更大,是全球第一個半徑4公里測距的無人機偵測雷達,主要用在邊防,像是台灣外島架設的雷達,就捕獲不少來自中國軍方的無人機,特別的是,它就連自動導控、非手動操作的無人機也能偵測到。
打入全球國防市場
創未來正在研發將自家的雷達放進無人機,它比傳統雷達解析度更高、偵測距離更廣,但如何「減重」又是一道難題。無人機強調輕量,但要雷達效能好,功耗就高,功耗高就要加強散熱,這麼一來又可能超重,所以一開始設計就得想好,如何在重量與體積都縮小的情況下,維持高效能,比如創未來採取先進封裝技術,就能解決散熱問題。
「可是雷達偵測到無人機後,要怎麼反制?」裝上雷達後,客戶卻對王毓駒提出疑問,因此創未來也投入干擾器和硬殺攔截器研發,前者可干擾由人操控的無人機訊號,但對不靠GPS的自動化無人機效果有限;後者就是另一種全自動化無人機,雷達告訴它目標位置,攔截器就會飛過去將目標擊落,也可做群體防衛及攻擊。
由於攔截器要在完全沒有GPS的狀況下完成任務,必須訓練負責操控的AI如何鎖定目標進行攻擊,「這東西不好做,軟體、感測器都要做得好,所以我們有優勢。」王毓駒指出,目前創未來的干擾器已供貨給外島軍方,搭配自家軟體,用平板就能遠端操控;攔截器還在測試,預計明年量產。
創未來去年營收超過兩億元,亞洲、中東與美國皆有客戶,接下來則要拓展歐洲市場,希望讓全球都看見台灣軍工產業的競爭力。
新創小檔案
公司名:創未來科技
創辦人:王毓駒
成立時間:2018/12/20
核心技術:主動式電子掃描陣列
核心產品: C-UAS( 反無人機) 系統、低軌衛星通訊酬載、遙測酬載
團隊人數規模:220 人以上
外部投資人: 華威國際、台杉投資、大亞創投、ITIC、合庫創投
設立至今累計募資金額:9 億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