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類半導體中的碳化矽(SiC),因其耐高溫、高壓的特性,在電動車、資料中心等領域裡接連被導入,不過這幾個市場往往是國際IDM(整合元件製造)廠的天下,過去台灣半導體業者很難涉足,現在卻有一家成立僅5年的台灣新創公司,不但晶片效能不輸歐美大廠,更打進了AI伺服器、電動車供應鏈中,這家公司叫做即思創意。
成立於2019年的即思創意,創辦人兼執行長顏誠廷出身工研院,在研究團隊中研發第三類半導體碳化矽,看好新材料未來前景,顏誠廷決定與兩位朋友一起成立了即思創意。
想突圍 從消費性產品到電動車元件
回想起創業初期,顏誠廷坦言「前期真的是滿辛苦的。」雖然他過去與第三類半導體代工大廠漢磊合作已久,所以在產能上不是問題,但相比於成立多年,客戶、通路齊備的國際IDM大廠,即思創意身為新創公司,品牌知名度不高,因此如何挑選市場與客戶,成為如何突圍的重點。
顏誠廷指出,公司最早聚焦消費性電子產品市場,一方面這是台灣供應鏈擅長領域,再來考慮公司規模,後續也藉著與台灣類比IC設計龍頭立錡合作,計畫將SiC導入手機、電腦的快充。
該計畫因為2021年景氣反轉、市場需求急凍,新產品最終沒有走入量產,卻依舊帶給公司不少經驗,立錡相當讚許即思創意的技術力,顏誠廷表示「他們對我們滿鼓勵的」,甚至將公司介紹給了母公司聯發科,後來再透過聯發科認識了全球EMS(電子代工製造服務)龍頭鴻海。
透過聯發科的介紹,鴻海中央投資部門在與即思創意接觸後,於2022年決定投資、成為即思創意第一個機構投資人,顏誠廷指出「鴻海積極佈局電動車,與我們的碳化矽晶片是滿好的結合。」他分析,不只是電動車裡面需要用到SiC,就連鴻海旗下6吋晶圓廠鴻揚半導體,雙方都有合作的機會。
即使如此,當時對即思創意來說,正在經歷一段前景不明的日子,一是消費性應用尚未進入量產,再來汽車用1200V碳化矽產品,因為大量中國業者加入,導致價格快速下跌,顏誠廷觀察,「中國同業幾乎是不計成本、賠錢在賣,加上中國有國產化政策,對我們確實是比較辛苦一點⋯⋯」。
眼看烏雲籠罩,曙光也在同年出現,原來不只是電動車、消費性電子產品會導入碳化矽,就連AI伺服器供應鏈裡的電源供應器業者,為了提高能量轉換效率,也開始評估使用碳化矽,給了即思創意一線生機。
顏誠廷指出,公司在需求有多大都不知道的情況下,率先願意與一家台灣電源供應器廠商合作,「當時很多公司一聽到需求不清楚、就會考慮要不要接,但對我們來講,就是一個機會。」後來經過了超過一年的客製化調整,即思創意順利把產品推進AI伺服器供應鏈,應用在AI伺服器電源供應器(PSU)中,將在今年下半年量產。
客製化搶進AI伺服器供應鏈商機
至於,在碳化矽重要的電動車出海口上,即思創意也有突破。一家台灣電源供應器業者,想要在電動車的電池管理系統導入碳化矽,顏誠廷表示「因為需要客製化,不是每家公司都願意幫忙做驗證。」
即思創意公司雖然規模小,顏誠廷反倒指出優勢「我們比較有彈性!」後來該名電源供應器業者,與即思創意分工合作、解決客戶的問題,最後該產品預計在今年進入量產。
展望未來,顏誠廷觀察,台灣電動車有國產化需求,還有儲能、電網應用等應用也會導入碳化矽,他透露,碳化矽除了要做出高壓產品,成本也要有競爭力、可靠度也不能少,「我們的產品測試驗證期,更是一次要驗高達4千小時。」
談起碳化矽的市場應用,顏誠廷表示,台灣雖然電動車品牌較少,「但在全球電源供應器產業裡面,台灣還是很強的。」因此電源供應器業者,也是現在即思創意主攻的客戶群,電動車領域,公司也不缺席。從碳化矽出發,善用台灣供應鏈優勢的即思創意,也替自身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市場。
新創小檔案
公司名:即思創意
創辦人:顏誠廷
成立時間:2019/10/17
核心產品: 碳化矽(SiC)功率元件
團隊人數規模:20 人
外部投資人:鴻海(鴻元國際投資)
設立至今累計募資金額: 2 億以上~ 未滿3 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