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創業能量,是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國家發展委員會2016年提出的「亞洲.矽谷推動方案」,建構創新創業生態系,帶動百工百業,打造護國群山。
歷經亞洲.矽谷1.0和2.0的推動,已創造不少具體成果,自2015年至2024年6月,全台新創家數由3,150家成長至7,000多家,每年新創獲投金額由2015年8.4億美元,成長至2022年22.2億美元,並已有4家獨角獸成功出場,新創社群更以「荒漠到雨林」,形容台灣新創環境的轉變。
在既有基礎上,國發會在2024年又進一步提出「亞洲.矽谷3.0」,扣合政府目標在2028年前,創造每年1,500億元的投資量能,以目前每年新創投資金額大約700億元來看,這意味著不管是資金和標的物都要倍數成長,「亞洲.矽谷3.0用生態系的角度推動,讓台灣的新創環境有質、有量、有錢,」國發會主委劉鏡清說。
壯大生態系 造就下一波產業創新
為了擴大生態系,國發會連結各方能量。首先串聯學校,成立創業學程,教導創業知識與管理,初步希望學員產出創業計劃書,同時連結企業創投(CVC)、國發基金和創投公會;也鼓勵博士生用研究成果創業。國發會也和大學討論成立基金,預計投資畢業15年內的校友,不僅校友獲得資金,學校研究也能走到市場端,「如果每個學校都能組這樣一個投資圈,對校友和學校來說是雙贏。」
國發會也帶入海外資源,推行橋梁計劃,把海內外的投資串在一起。預計今年9月,在東京成立辦公據點,讓台灣的投資和新創公司,有機會接觸日本市場;反之日本的資金和新創也有機會注入台灣。明年國發會鎖定美國,接著走向中東歐、東南亞,吸引各國好的新創標的來台灣發展。
除了資金和標的物,台灣新創環境也需要人才。目前國發會正研議「數位牧民」的開放,也就是可遠端工作的專業人才,這些人大多屬於數位領域,目前全球大概有3,500萬人,劉鏡清希望可以吸引10萬人來台,最終有1萬人留下來,加速台灣數位發展;另外也提供創業資金及其他協助,鼓勵在海外發展AI專業的台灣人回台工作。
劉鏡清認為,這個生態系和以前最大的不同是,第一是質量的提升,透過學校推行系統化的創業教育訓練;第二是串聯學校基金、企業創投、創投公會和國發基金等不同資金來源,擴大傳統投資管道;第三是連結海內外資源,讓台灣的創業者有機會接觸到海外,海外的創業者也能來台灣,讓整體新創市場更加活絡。
「將來台灣就是一個彼此互通的新創市場,真正成為亞洲矽谷!」隨著生態系不斷壯大,劉鏡清樂觀預估,每年1,500億元的投資量能不僅能提前達陣,甚至每年上看3,000億元都有可能。
用資本力量帶動新創加速、超速
過去亞洲.矽谷計劃在扶持新創上,也已累積不少成果。以國發基金創業天使投資方案來看,匡列額度50億元,至2024年6月已投資268家新創共37.55億元,帶動投資145.89億元。
在政府資源協助下,台灣不少新創都迅速成長,台灣知名新創如PINKOI、KKday、Gogoro等,都有國發基金的挹注。另外像是台灣最大的多元線上課程平台Hahow,是新創社群代表及業界領袖共同推薦的「指標型新創」(NEXT BIG)之一,近幾年在政府支持下,參與日台新創高峰會、引薦企業人脈資源、國際媒體報導等,讓Hahow成功打開海外市場,複製成功經驗到海外,展現台灣新創能量。Hahow自2015年成立以來,年營收增長超過300倍,致力成為數位學習界的Netf lix。
而致力對抗癌症的CancerFree Biotech(精拓生技),是2022年國發會與柏克萊公衛學院(SPH)合作輔導的團隊之一,於同年獲得美國最大規模招商活動SelectUSA醫療科技領域亞軍,並於矽谷知名創業實境秀Meet theDrapers中,奪下全球總冠軍,獲得百萬投資;後於日本「SusHi TechTokyo 2024」躋身全球前7強,並奪下東京市政府、日本清水建設株式會社兩項特別獎,展現台灣生醫實力。
劉鏡清認為,在亞洲.矽谷1.0和2.0打造的基礎下,台灣的新創發展越來越國際化,關注創新創業的人明顯增加,整體大環境也對新創更加友善。政府投入了大量資源和政策支持,新創的發展也和企業轉型產生正相關,都讓新創生態系發展更加豐富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