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控模型品牌拚轉型
空拍機出師未捷 國外參展找靈感
一九七九年成立的雷虎科技,曾一度躋身全球前三大遙控模型品牌,但在二○一六年以前,遇上遙控模型市場萎縮,導致連年虧損,但自掏腰包接手雷虎的陳冠如反而認為是轉型良機。
在陳冠如眼中,雷虎的遙控玩具涵蓋海陸空各類產品,手握Thunder Tiger航模、Rc10遙控車等品牌產品打下的江山,也具備不少技術能量,他思考雷虎必須發展多條成長曲線,「做模型需要用到的精密加工、馬達技術,能運用作為牙科領域的高階器材。」這是雷虎第二條成長曲線,至於商用無人機產品,則不失為另一個可以進攻的市場。
自一三年起,雷虎以牙鑽機為代表的醫療產品線率先打進市場,從一七年至今,已創造近三成營收。
相形之下,無人機市場的轉型並不順利,甚至第一步就遭遇失敗。「八年前,我們做空拍機,只做了第一代產品,就覺得⋯⋯,不要再做了。」陳冠如解釋,當時市場上充斥著大疆創新等中國公司產品,挾著政府補助,低價盤據市場。當時同等級的大疆空拍機,終端銷售金額幾乎就是雷虎的生產成本,雷虎進軍空拍機的第一炮可說是出師未捷。
陳冠如只能摸著石頭過河,接著訂出「做特殊用途、並且講求產品穩定性」的發展方向,但究竟應切入哪個利基市場,一開始他也沒頭緒。
「我們也想過拿無人機去噴農藥呀,也想說台灣有離岸風機,可能需要無人船(巡邏)。」但幾乎都觸礁告終,直到一次國外參展,陳冠如看到美國電信業者AT&T展示的救災應用,無人機掛著基地台飛行,以維持災區網路通訊,讓他靈光乍現,「我就跑去找中華電信,做了可以飛六個小時的災防無人機。」
整合5G通訊與AI技術
攜手中華電信 奠無人機管理系統能力
投入災防應用雖然無法讓雷虎擺脫虧損,但透過與中華電信的合作,雷虎敲開通往國防產業的大門。一八年起,雙方整合5G通訊和AI技術,雷虎得以建立無人機管理系統能力,築起管理多台無人機協同飛行的能力。
雷虎埋頭跟中華電信合作兼練功的同時,也四處張望可發展的商機。二二年俄烏戰爭爆發,炸出了新的無人機商機,「幾千元的無人飛行機,可以對付幾千萬元的坦克⋯⋯。」陳冠如意識到機會來了,果然很快地就接到歐洲國家上門詢問,是否能生產具備低價且適合量產的FPV(第一人稱視角)模型機。
雷虎對FPV並不陌生,「玩家都說這是『穿越機』,戴上眼鏡遙控飛行、體驗很刺激。」雷虎總經理蘇聖傑指出,雷虎在模型時代建立起一定的無人機開發基礎,不僅可以讓無人機高速飛行,還可以確保影像穩定傳輸,讓雷虎能迅速跨入國防無人機領域。
只是,陳冠如也坦言,國防無人機要成為雷虎的第三條成長曲線,還需時間。今年第三季,雷虎營收仍有六○%來自遙控模型,醫療產品則占二五%,軍用無人機貢獻相對仍低。但他自信地表示,各國都有自己的國防設備規格,必須客製化。「只要雷虎獲得客戶的認同,要超越目前成績是很簡單的。」
二三年中,雷虎未雨綢繆所投資的馬達自動化產線,順利地在今年第三季量產,機會永遠是給準備好的人,「今年,我們有了第一筆(國外國防客戶)訂單。」陳冠如笑說,雖然不知道最終買家是誰,但歷經八年摸索,雷虎終於找到航道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