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發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中,中國政府推動半導體自給率在2025年要達到70%。但是面對國內技術局限及西方國家限制,中國在2023年的半導體自給率僅僅達到23%,顯然與中國的政策目標還有很大的距離。若只統計以中國為總部的半導體公司,中國的半導體自給率更低。而且,中國增加的半導體生產集中在成熟製程晶片。
半導體自給率進度落後
長期以來,中國的半導體大部分都是仰賴進口。根據市場調查公司IC Insights的統計,2009年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410億美元,但國內只生產42億美元,自給率只有10.2%。之後幾年,中國半導體自給率緩步提高到2014年的15.2%。
為加速提高半導體自給率,在2015年發布「中國製造2025」計畫中,中國政府設定到2020年自給率達到40%的目標、2025年實現70%的目標、2030年達到80%。
中國在2014年設立國家積體電路投資基金(大基金),促進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發展,希望實現技術自主化和產業鏈本地化。第一期(2014-2019)基金共計190億美元,第二期(2020-2024)基金共募集270億美元,第三期(2023-2028)基金共募集475億美元。今年五月成立的第三期基金將投資在先進晶片、設備與材料,以應對美國及其聯盟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限制。
經過大基金投資的促進發展,中國國內生產半導體大幅增加,從2014年的117億美元擴大到2021年的312億美元,但是中國半導體市場需求也大幅增加,從2014年的770億美元增加到2021年的1,870億美元。因此,中國半導體的自給率從2014年的15.2%只有微幅增加到2021年的16.7%,期間維持在14%至17%之間。
若進一步看,根據IC Insights的統計,外商對中國半導體生產的貢獻超過50%。2019年中國半導體市場規模為1,246億美元,中國生產的半導體產值為195億美元,自給率為15.7%;但是,以中國為總部的公司生產之半導體產值只有76億美元,也就是說,僅計算以中國為總部的公司生產,中國半導體自給率只有6.1%。
近年增加產能多在成熟製程
用同樣的方法計算,2020年中國的半導體自給率為15.8%,但以中國為總部的公司之半導體自給率只有5.8%;2021年中國的半導體自給率為16.7%,但以中國為總部的公司之半導體自給率只有6.6%。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TechInsights在今年10月發布的圖表估算,中國的半導體自給率在2014年為14.5%,從2015年至2020年維持在13.6%至16.6%之間。之後,中國的半導體自給率顯著提升,2021年達到17.6%,2022年再提高到18.3%,2023年的一舉增加將近5個百分點達到23.3%,並預期在2027年達到26.7%。然而,中國目前增加的產能都在成熟製程晶片,並非7奈米製程以下的先進晶片。
根據市場調查公司TrendForce的統計,中國三家主要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華虹集團及晶合集成)的全球營收市占率從2022年的9.6%下降到2023年的9.0%,再進一步下降到2024年前三季的8.9%。這顯示,過去三年,以中國為總部的公司生產之晶片營收占全球比重不增反減,應是中國公司生產的晶片集中在比較廉價的成熟製程晶片。
延伸閱讀:台積電全球市佔65%又創新高!駐星代表童振源:3奈米需求大增,Q3賺贏三星7倍...一表曝兩大晶圓廠起落
作者簡介_童振源
中華民國國際政治經濟學學者,現任駐新加坡代表,曾任僑委會委員長、駐泰國代表、國安會諮委、行政院發言人、行政院陸委會副主委、國立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政大預測市場研究中心主任、遠景基金會中國經濟分析計畫主持人。
本文已獲作者授權轉載,原文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