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六年,技嘉以生產主機板及顯示卡起家,隨著市場競爭愈來愈激烈,創辦人、前副董事長劉明雄力推,公司應該發展PC以外的事業,五位創辦人達成共識後,選定伺服器產業,二○○○年成立網通事業群,兩年後就替谷歌代工伺服器。
○七年,輝達推出用於伺服器的圖形處理器(GPU)Tesla,當時大多數伺服器廠不看好這項技術,技嘉卻答應合作。
「第一時間就覺得這個東西對我們會有利,因為我們技術練得很扎實。」葉培城說,技嘉不僅看好伺服器市場,也相信輝達執行長黃仁勳的能力,雙方已在顯卡業務合作過,他認為黃仁勳有理想、掌控力十足,面對危機都能順利化解,跟著他可以把市場做大、一起成長。
策略》開各種規格讓客戶挑
技嘉在伺服器採取跟PC同樣的品牌通路策略,不鎖定單一客戶,而是讓客群遍布全球。由於無法預測客戶需求,技嘉開好各種規格讓客戶挑選,甚至做客製化調整。
這種作法,就連輝達也曾疑惑:「還沒看到實際需求,為什麼你們要花那麼大成本做?」不過,正是這個決定,讓技嘉磨出技術,能設計多元的伺服器解決方案,吸引全球各地客戶上門。
不同於廣達、鴻海等伺服器代工廠,客戶以四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為主,技嘉以品牌伺服器出貨,商業模式與客群較接近美超微(Supermicro),客戶大多為二級或區域型資料中心服務業者,從研究機構、政府部門、加密貨幣礦商到一般企業都有,比如台灣半導體龍頭、IC設計大廠,都是技嘉伺服器夥伴。
耐磨》半導體大廠猛出考題
十多年前,就有半導體大廠敲響技嘉的門,對方原本在談下單的對象,是規模比技嘉大五倍的伺服器代工大廠。「客戶需求只有五十台,對大型代工廠來說數量太少,技嘉卻願意接單。」葉培城說。
此外,技嘉第一家客戶就是最「龜毛」的日本客戶,也曾與谷歌合作過,半導體大廠了解後,認為技嘉有技術、有彈性,便決定合作。
然而,想跟大公司做生意沒那麼簡單,「我們一直被考試啊!」葉培城回憶,客戶要求會使用伺服器的部門,都要加入討論,並有決定權,若是中途發現還有其他部門可能有使用權,一樣得加入他們的意見,來來回回經歷一年半的磨合與「考試」,才終於拿到訂單。
葉培城指出,該公司已與技嘉結盟,共同研發浸沒式液冷散熱,並導入先進晶圓廠區運用,下一世代產品訂單也會交給技嘉。
二二年ChatGPT問世,掀起AI熱,葉培城先是觀察到外資密集上門拜訪,「我想說奇怪,什麼時候外資對我們公司這麼有興趣?」
經詢問才發現,AI晶片霸主輝達,早就在大力宣傳AI帶動伺服器商機,並點名當下有能力出貨伺服器的廠商,一家是美超微,另一家則是技嘉。這也讓外資們驚呼:「美超微的確是專業伺服器廠商,但怎麼會有台灣的技嘉?」因此紛紛到公司一探究竟。
葉培城曾問輝達為何主動推薦,對方告訴他,在別人認為時機還沒到、不想投資時,唯有技嘉具備研發系統、做出成品的技術,即使需求還沒完全發酵,仍帶動技嘉二三年股價一度在兩個多月內大漲逾一倍。一家在伺服器產業默默耕耘逾二十年的公司,終於在國際嶄露頭角。
踏入伺服器領域的時間早,讓技嘉在市場占有一席之地,但它的對手也非停滯不前。技嘉主要競爭者美超微,近年在全球大擴產、大小客戶通吃,葉培城就曾被投資圈質疑:「你們產能夠不夠?」「你看美超微投資多少,你們到底要不要擴產啊?」

技嘉在AI伺服器需求未發酵前,就被輝達點名已有出貨能力。圖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今年電腦展上,拜訪技嘉攤位。(圖/技嘉提供)
底氣》穩紮穩打業績破500億
儘管如此,葉培城仍堅守穩紮穩打的步調,「我們一向循序漸進,複製模式、擴大產能可以很快,不需要著急。」隨著客戶需求增加,技嘉其實也非毫無動作,除了桃園廠持續提升產能,美國、馬來西亞也已擴展組裝產線,預計明年上半年上線。
今年十月,美超微再陷假帳、財報難產、可能從那斯達克下市的風波,業內人士認為,美超微擴張太快,可能是導致財務出問題的原因之一,技嘉可望獲得來自美超微客戶的轉單。
此外,業內人士也指出,技嘉創辦人擅長策略投資,二○○○年搭上主機板商機,雖然後來競爭加劇,但○五年挖礦熱潮帶動顯卡需求大漲,如今AI再度逆轉局勢,伺服器爆發性成長,脫離沉寂多年的時光。
「技嘉伺服器不是突然冒出來,我們其實在這裡深蹲很久了,花了二十幾年才做到去年的五百多億元(業績)。」葉培城坦言,技嘉投入伺服器有的成功、有的沒成果,比如自研的安謀(Arm)架構伺服器Ampere,至今投資還沒回報,「這種的我們也是有啊!」他謙虛地說。
技嘉在伺服器領域蹲馬步時間長,還得忍受多年不賺錢,只有願意堅持到起風時,才能看見曙光。二三年技嘉將產品主力為伺服器的網通事業部門,獨立為全資子公司技鋼,被外界視為技嘉有意推動小金雞技鋼上市賺一票,日後股價也有機會母以子貴。
法人指出,技嘉較早進入市場,與客戶累積一定的信任感,後進者不易取代,比起美超微專注美國,技嘉更廣泛經營全球市場。
但當輝達AI伺服器走向液冷散熱,基礎設施建置成本提高,企業寧願直接租用、購買算力,可能導致品牌伺服器整體潛在市場(TAM)的天花板降低,且與代工廠相比,品牌廠不容易打入四大CSP。
葉培城當然知道市場競爭只會更激烈,「我們不怕競爭,PC一路以來價格殺到見骨,不是沒經歷過。」即使要跟上輝達晶片迭代速度頗為辛苦,技嘉依然會緊抓客戶需求,做到最好,並持續開拓新市場。
當初接下乏人問津的生意,技嘉花二十四年打下伺服器江山,絕不僅僅是「跟著輝達走」,長遠布局眼光、在起風前勤練功、時機來臨時保持適當的節奏前進,缺一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