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台積電曾評估「管理層收購」!宋學仁提4個誘人條件,張忠謀:1句話深印腦海30年「一旦答應,台積電就失控了」

台積電曾評估「管理層收購」!宋學仁提4個誘人條件,張忠謀:1句話深印腦海30年「一旦答應,台積電就失控了」

張忠謀

科技

今周刊攝影資料庫

2024-11-28 15:22

編按:最新釋出的《張忠謀自傳》,內容提及2007年,高盛集團提議台積電進行「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層與金融機構合作,以貸款和資金收購公司所有流通股,藉此提高管理層持股比例。儘管這項計畫看似能為管理層帶來豐厚利益,張忠謀在經過審慎考慮後,卻毅然拒絕這一提案。

 

台積電在台灣成立的第二年,1988年,在美國發生了金融史上首見的「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 案。

 

一個大規模上市公司雷諾納貝斯克(RJR Nabisco) 的CEO,為了要炒高公司的股價,並增加自己的持股比例,與一「金融機構」結盟,企圖以高於當時市價的價錢,收購所有市面上該公司的股票,而且仍由自己經營——這就是所謂「管理層收購」。

 

這樁案子的結局呢?股價被炒高了,但收購者不是該CEO結盟的金融機構,而是另一家「私募基金」。CEO反而失去了他的職位。(注1:Barbarians at the Gate , by Bryan Burrough and John Helyar, (Harper & Row Publisher, 1989),敘述這個引人入勝的故事。)

 

雖然這樁「管理層收購」案並沒成功,但此後不少此類案子都成功了。

 

我沒有想到的是:居然「管理層收購」的可能性,也會發生在台積電頭上。

 

高盛宋學仁向台積電提出「管理層收購」

 

▲高盛集團合夥人宋學仁(左)

 

2006年是台積電破紀錄的一年,營收近百億美元,營業淨利近40億美元,當時市值(每股股價乘以股票總數)已超過500億美元。

 

2007年2月2日,高盛集團合夥人宋學仁來訪,建議高盛銀行結合別的金融機構,再加上向其他銀行的貸款,便可與台積電管理階層結盟做「管理層收購」。

 

宋的說辭是:

(一)  總共出資700億美元,收購市面上所有台積電股票,但管理層已擁有的股票除外。而這700億美元的資金約一半來自貸款。

(二)  對管理層的好處是:藉貸款的槓桿作用,可以增加我們的持股比例。

(三)  貸款利息(當時約為8%)可以用不發股利省下來的現金支付。

(四)  公司的資本支出、員工紅利等都可以不變。

 

聽了宋的說辭後,我答應考慮。一星期後我照原定的行程去舊金山做一次演講後順便去了紐約一趟。

 

專管此類購併投資案的高盛資深合夥人康奈爾(Henry Cornell)及他的副手弗里曼(Rich Friedman)也是一位資深合夥人,來我紐約家討論此案。

 

他們的言辭與宋大致符合,但對此案是否能做成,似稍較宋保留。

 

1句話深印腦海30年!張忠謀拒絕「管理層收購」的2個理由

 

 

在此之後,我從紐約去德國法蘭克福,參加思愛普(SAP)的企業領袖會議,再回美國紐約,之後又去波士頓,參加MIT的理事會及經濟系的「訪問委員會」,然後才返台灣。

 

返抵台北已是3月4日,在這將近一個月的美歐旅程中,我有空閒時常在想這「管理層收購」案,所以在返台時,對此案已有相當定見,但仍請台積電財務處長做數字分析,並與CEO蔡力行有數次討論,蔡自二月知悉此案時即表示反對,我在三月返台後他仍繼續反對此案。

 

3月8日,康奈爾來台,與宋學仁到我辦公室,要聽我的決定。

 

我告訴他們:我們不做!宋有點失望,但康奈爾卻有如釋重負的表情,並對我說,通常管理層非常熱心要做「管理層收購」,我是稀有的不願做者。

 

其實我不要做的原因很簡單,主要的只有兩個:

 

(一)  財務規畫太勉強。

 

所謂「員工紅利、資本支出、研發投資一切不變,只把股利轉做貸款利息」簡直不可能。

 

事後證明這個判斷是對的,因為貸款3百多億美元,利率8%所要付的利息的確比後來數年台積電所發放的股利多。

 

此外,若做了「管理層收購」,台積電就會變成非上市公司,籌措資金的管道只會剩下股東增資與借款。

 

因為股東數目有限且已投入龐大的資金,增資機會不大。又因為舉債金額已非常高,能再借的也有限。

 

而且原本借我們三百多億美元的銀行團,勢必要求嚴格的貸款條件,不僅大部分的資產得抵押給他們,對財務比率的要求也會很多。

 

如此一來,如果營業淨利有任何風吹草動(事實上,次年,2008年市場就不景氣),必將影響我們資本投資及研發投資。

 

(二) 公司主權將旁落

 

「管理層收購」是一個對管理層富有誘惑性的名詞,但是真正的收購者是出錢的財團,收購假使成功,公司的主權也在他們手上。

 

我自1988年雷諾納貝斯克案後,就常注意類似的案件,在九○年代,曾有機會與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主管此類投資的經理人請教,他說了一句話我至今還記得:「一旦管理層同意參與『管理層收購』,管理層就失去控制。」

 

總之,在2007年3月,我覺得台積電在公開上市的環境下,大有可為。如果做「管理層收購」反而綁手綁腳。至於管理層持股比例低,那就把公司市值做大嘛。

 

事後看來,2007年「不做管理層收購」的決定絕對是對的。兩、三年後,我們看到市場成長的機會,迅速地增加資本投資幾乎三倍,不僅花光所有的自有現金,還要舉債,當然相應的結果是連續多年快速的成長——假使我們當年做了「管理層收購」,收穫這樣的獲利與成長就是不可能的事。

 

作者簡介_張忠謀

1931年生於浙江鄞縣。1949年前往美國,就讀哈佛大學一年級,隔年轉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1952、1953年分別取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及碩士。

1955年進入希凡尼亞公司,自學半導體,開啟了對半導體的熱忱,與半導體結下一生之緣。

1958年任職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展開在德儀25年的工作生涯。進入德儀後,深受公司賞識,1961年獲德儀以「全薪、全費」送進史丹佛大學電機系攻讀電機博士,1964年取得博士學位。

回任德儀後,屢建戰功,一路晉升至積體電路部總經理、全球半導體事業集團總經理及集團副總裁。

但是德儀在1970年代迷途,把公司重心放在消費者電子產品上。1983年辭職德儀。

1984年任職美國通用器材公司總經理。1985年受邀來台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隨後創立台積電。

1987年台積電正式營運,並擔任董事長,以「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作為台積電的企業核心價值、「技術領先、製造優越、客戶信任」作為三大競爭優勢,帶領公司堅定且穩步地前進。

2018年,七奈米技術獨家領先世界,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專業晶片製造皆出自台積電,同年卸下台積電董事長,正式退休。

在他三十多年擘畫細耕下,台積電從一開始沒人看好的公司,成為全球沒人能夠忽視的公司,他開創的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不僅加速了世界科技的進程,也改變了世上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

現與妻子張淑芬居住在台北,過著充實而寫意的退休生活。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張忠謀自傳》

延伸閱讀

人生All IN台積電!張忠謀5年3次辭職挨批「欠缺人和」:57歲的我無路可走「只剩下台積電這條路」
人生All IN台積電!張忠謀5年3次辭職挨批「欠缺人和」:57歲的我無路可走「只剩下台積電這條路」

2024-11-28

93歲張忠謀寫自傳老淚縱橫:彷彿重新活過一遍...曝三星李健熙曾約吃早餐,給「記憶體的誘惑」忠告
93歲張忠謀寫自傳老淚縱橫:彷彿重新活過一遍...曝三星李健熙曾約吃早餐,給「記憶體的誘惑」忠告

2024-11-28

張忠謀親揭培養接班人內幕!劉德音當年拒接70人小部門「我管1萬多人耶」,魏哲家卻一口答應...職場錯誤迷思
張忠謀親揭培養接班人內幕!劉德音當年拒接70人小部門「我管1萬多人耶」,魏哲家卻一口答應...職場錯誤迷思

2024-11-25

台積電哪需要裁員?張忠謀曝15年前回鍋CEO、撤換蔡力行祕辛:不只影響「被離職」員工,全公司都沮喪
台積電哪需要裁員?張忠謀曝15年前回鍋CEO、撤換蔡力行祕辛:不只影響「被離職」員工,全公司都沮喪

2024-11-21

台積電40奈米曾害輝達巨虧,張忠謀親赴美「去黃仁勳家吃披薩」,他傻眼「你怎麼只想吃」...揭露書房和解祕辛
台積電40奈米曾害輝達巨虧,張忠謀親赴美「去黃仁勳家吃披薩」,他傻眼「你怎麼只想吃」...揭露書房和解祕辛

2024-11-20

張忠謀自傳下冊熬6年、張淑芬只看一點點,自揭為何不敢看下去!做公益老公怎麼說:乖乖在家等我就是支持
張忠謀自傳下冊熬6年、張淑芬只看一點點,自揭為何不敢看下去!做公益老公怎麼說:乖乖在家等我就是支持

2024-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