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周刊》11月25日以「綠色引擎:ESG實戰指南」為題,舉辦《ESG永續台灣國際峰會2024秋季場》,來自科技、金融、製造等不同產業的領袖齊聚一堂,分享其永續轉型之路,展現台灣企業在綠色浪潮中的創新與決心。
大會首先由《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致詞。梁發行人指出,《今周刊》長年以來耕耘ESG議題,製做和國人健康、環境等息息相關的報導,並獲得社會廣泛返響。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鼓勵眾人一同關注ESG,打造更美好的台灣。今周刊攝影團隊
舉例來說,《今周刊》長期追蹤「肺腺癌」題目,肺腺癌為台灣十大癌症之冠,奪走無數人生命,《今周刊》與醫師合作,到各縣市分享肺腺癌防治。10月下旬出刊的「失智照護」報導,討論了現行失智照護困境以及理想的照顧模式,企圖推動更完善的照護轉型。
企業創新實踐永續轉型,共創綠色供應鏈新未來
論壇的下半場,由《今周刊》研發長王之杰擔任主持人、戴爾科技集團全球環境事務部門亞太區總監戴令徽、永豐金控永續長林本明、永豐餘投控董事長葉惠青、犀牛盾共同創辦人王靖諭參與對談,分享企業的「ESG實踐指南」。
戴爾科技集團全球環境事務部門亞太區總監戴令徽分享了與台灣供應商合作的成功案例。在推動Close Loop(封閉式循環)計畫時,戴爾選擇突破傳統,不只使用一般回收塑膠,更致力於將電子廢棄物轉化為新產品的原料。
戴爾的ODM大廠緯創也看到了永續回收願景、成立專門的回收處理公司,於是戴爾與緯創一拍即合、開啟合作。「這中間的產業鏈非常複雜,當時還沒有把它建造好。」戴令徽表示,除了緯創,後續還有許多台廠陸續加入戴爾的回收實驗,戴爾攜手台廠,一同在永續回收領域中做出貢獻。
審慎評估每一個案件 永豐金:金融機構用的是社會大眾的錢
永豐金控永續長林本明,強調金融業在永續轉型中的謹慎態度。林本明表示,國內太陽能電廠三成都有永豐金控的支持,永豐金控深知要平衡社會大眾的資金安全與綠能發展。「金融機構的錢不是自己的錢,而是在用社會大眾的錢。」林本明解釋,這是為什麼要慎重評估每個案件的原因。
永豐金控現在也開始涉足地熱、小水力發電等領域,林本明強調「耐心」這個特質在永續發展中的重要性。這些新興能源的項目如果因時間延宕,導致財務預估超出原來的預期,金融機構需要做的就是了解客戶、耐心等待並提供支持。這正是永豐現在所做的事情,也是未來下一個十年要磨練的方向。
做ESG不能不能單打獨鬥 永豐餘:早做比晚做成本低
永豐餘投控董事長葉惠青則介紹永豐餘引進荷蘭Wikkelhouse全循環屋的嘗試。位在台北101前水舞廣場的全循環屋,是由24層特殊處理紙材製成的建築,不僅堅固耐用可達50至100年,碳排更只有傳統鋼構建築的二分之一、RC結構的三分之一。
葉惠青認為,做永續「早做比晚做的成本低,而且不能單打獨鬥。」現在國際趨勢要求供應鏈都要減碳,葉惠青呼籲企業應當攜手供應鏈減碳,他還特別提到要關注供應鏈的範疇三(Scope 3)排放,呼籲產業鏈共同努力。
犀牛盾:永續是道三維題 應告訴消費者正確價值觀
犀牛盾共同創辦人王靖諭則從品牌角度分享永續經營之道。「永續是一道三維的題目,除了製程、行銷、溝通的面向,還有時間這個維度。」王靖諭表示,犀牛盾是重視長遠而非短期的品牌,儘管永續不一定能馬上讓品牌獲利,不過犀牛盾仍選擇先做示範,用行動證明永續轉型的可能性。
王靖諭表示:「我們要360度去包圍消費者,告訴大家什麼是正確的價值觀。」唯有這麼做,「永續」才可能更深植在每一個消費者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