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來臨,許多企業都在焦慮:到底要不要導入AI?該怎麼做?導入後我有什麼風險?資策會執行長卓政宏週五(11/22)給出答案,他指出,企業應建立「數位韌性」,不僅要讓全部員工都參與導入、學習AI,也得將資源分配在創新事業。
卓政宏今在《今周刊》經濟展望論壇以「數位韌性產業未來藍圖」為題發表專題演講,所謂數位韌性,就是指面對技術的改變,產業能夠有多大的應對能力。
台灣企業AI導入現況:意願高漲,卻苦無指引
卓政宏表示,很多企業都陷在焦慮中,不知道該不該導入AI、怎麼評估風險,以資策會調查來看,在台灣,個人到企業都擁抱AI,尤其台灣知識工作者的自主學習應用達84%,高於全球;但企業組織導入AI就落後全球,也就是說,企業缺乏實質的計畫跟願景,擔心AI會胡說八道,無法信任。
要讓企業降低焦慮,就得有法規或指引。他指出,目前全球AI監管政策是指引跟條例共軌發展,差別在管制程度,比如歐洲提出人工智慧法, 將AI系統依風險分成四類來監管,並分階段生效,這就傾向於用直接的法規來規範;日本、韓國提出指引,也就是說,只告訴你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該怎麼做、需要注意什麼,但並沒有立法規範罰則。
卓政宏認為,指引其實對產業來講比較友善,過去這幾年資策會就曾提供多項技術指引,協助企業導入AI,「買了AI工具,不等於導入,需要串接必要模型、調整既有模型和訓練,所以指引是必要的。」
中小企業跟上AI浪潮2大關鍵:人才培育、資源分配
而企業若不想被淘汰,就得跟上AI潮流,那麼究竟要怎麼做?
卓政宏說,台灣以中小企業為主,規模不大,但反應速度快,這是優勢之一,不過最大的是人才問題。
卓政宏建議,企業要做能力的建構,不是指有AI專門小組去學就好,其他人不必學,比如日本某家商社就規定每位員工都要去考數位認證證照,才能夠留在公司,觀念的改變能力的建構才有可能帶著大家走。人才最困難也最重要,現在導入AI,應該讓全員參與發揮最大價值。
再來則是資源分配。卓政宏說,當企業要開始做新的事業,必須要投入足夠資源,舊的業務幫公司賺錢,但企業也要把適當資源分配在創新業務上,他比喻:「新科技的出現就是產業新陳代謝的時候,」做出這樣的調整,目的就在讓個人與企業,都能比過去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