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最新釋出的《張忠謀自傳》,內容提及2009年台積電的裁員風波。金融風暴期間,台積電面臨嚴峻挑戰,當時的執行長蔡力行決定裁員5%,節省人力開支。
豈料被解僱的台積電員工舉著「台積電說謊」牌子,逕自跑到已退休的張忠謀大直住家外抗議,讓致力於把台積電打造為「幸福企業」的張忠謀震怒,也迫使78歲的他決定返任CEO。
張忠謀78歲回鍋任CEO召回「被離職」員工:台積電不需要裁員
2009年5月我決定召回「被離職」員工一舉,提升了所有同仁的士氣。
我在德儀有史以來第一次裁員時就體驗到:裁員時沮喪的不只是被裁的員工,而是全部員工。
未被裁的員工,包括中高層經理人,一般的感想是:難道公司已停止成長?或者是:最高階層一點都不在乎員工,一有問題就把員工當開銷。
總之,未被裁員工的懷疑會是:這樣的公司,我還要待下去嗎?
事實上,我自台積電在九○年代初期成功立足後,就堅信:以我們的創新商業模式、價值觀及策略,再加上因為我們成功逐漸為人所知,吸引了源源而來的新人才,台積電會是一個空前的成功。即使短期因為市場不景氣而生意不好,也會相當快恢復,那麼,為什麼要裁員呢?
2009年6月重兼CEO後的幾年,是我成就頗為豐富的年代。
改變2400多位「派遣人力」為「正職同仁」(2010年)
在同一地區內,如果一個僱主僱用的人員有「同工不同酬」現象,這個僱主是自找麻煩,他(她)的麻煩小則士氣不振,大則工會干涉,群體抗議。
但是我在返任CEO後,發現台積電約有兩萬兩千位「正職員工」,卻有3200位「派遣人力」。
其中約500位「派遣人力」是屬於一些不同於一般「正職員工」的專業,例如保全、醫護、團膳、宿舍管理等;但是絕大部分約2700位「派遣人力」的工作與既有的「正職員工」相似——僱用「派遣人力」的原因是降低人事成本。
在2009年底,我發現了這問題後,就找了5位與此問題有關的副總,成立「專案小組」,要求他們擬出辦法,以「正職員工」取代「派遣人力」。
2010年三月我們對全體同仁公布此辦法,並在六月至九月執行。辦法是在原本2700多位工作與既有「正職員工」相似的「派遣人力」中,遴選2400位新任「正職同仁」。
未經遴選的300多位,台積電也經仲介公司為他們找到新工作,或領取我們提供的「關懷金」離去。
此「替代案」還有一個我未預料,但也不驚訝的後果——2400位自「派遣人力」改為「正職同仁」的生產力,竟與原來2700位「派遣人力」的生產力一樣,我們不需要多添人。
做對的事,常有好報。
延伸閱讀:《張忠謀自傳下冊》千字自序首度曝光!張忠謀:在德儀最後「絕望的6年」賠上婚姻、催生台積電
作者簡介_張忠謀
1931年生於浙江鄞縣。1949年前往美國,就讀哈佛大學一年級,隔年轉入麻省理工學院機械系,1952、1953年分別取得麻省理工學院機械工程學士及碩士。
1955年進入希凡尼亞公司,自學半導體,開啟了對半導體的熱忱,與半導體結下一生之緣。
1958年任職美國德州儀器公司,展開在德儀25年的工作生涯。進入德儀後,深受公司賞識,1961年獲德儀以「全薪、全費」送進史丹佛大學電機系攻讀電機博士,1964年取得博士學位。
回任德儀後,屢建戰功,一路晉升至積體電路部總經理、全球半導體事業集團總經理及集團副總裁。
但是德儀在1970年代迷途,把公司重心放在消費者電子產品上。1983年辭職德儀。
1984年任職美國通用器材公司總經理。1985年受邀來台擔任工業技術研究院院長,隨後創立台積電。
1987年台積電正式營運,並擔任董事長,以「誠信正直、承諾、創新、客戶信任」作為台積電的企業核心價值、「技術領先、製造優越、客戶信任」作為三大競爭優勢,帶領公司堅定且穩步地前進。
2018年,七奈米技術獨家領先世界,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專業晶片製造皆出自台積電,同年卸下台積電董事長,正式退休。
在他三十多年擘畫細耕下,台積電從一開始沒人看好的公司,成為全球沒人能夠忽視的公司,他開創的專業晶圓代工商業模式,不僅加速了世界科技的進程,也改變了世上幾十億人的生活方式。
現與妻子張淑芬居住在台北,過著充實而寫意的退休生活。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張忠謀自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