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落腳德國德勒斯登、成立ESMC,帶動一波台灣半導體供應鏈赴歐洲佈局潮,其中又以車程距離德勒斯登大約僅一小時的捷克北部,最受到台灣供應鏈青睞,未來可能將成為台灣供應鏈廠商在歐洲的重鎮。
但台積電在美國亞歷桑那建廠的進度一再延後,屢次傳出新進員工或施工包商「水土不服」的負面消息後,國內業界不禁擔憂,如何避免在歐洲重蹈台積電在鳳凰城的覆轍。
全球第三大矽晶圓製造商環球晶(6488)董事長徐秀蘭分享歐洲經營心得,大致可以分為兩點,第一是不空降台幹至當地事業,而是由在地管理團隊負責在地事業。
第二是要彼此尊重對方文化,因為環球晶圓有18座工廠,分布在全球九個國家,從亞洲、北美到歐洲都有,員工有7000多人,內部開會時常常都是小聯合國,所以大家需要彼此尊重對方的文化。
環球晶全球7000多人,台灣不到1/4
根據環球晶2023年永續報告書,在全球7305位員工中,台灣員工佔不到1/4,海外員工佔76%。
若以一般職員來說,亞洲以54%佔比居冠、台灣以21%居次,歐洲也有17%。
若以中高階管理層來說,台灣是47%、亞洲是20%、歐洲是18%,其餘是美洲。
▲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分享在歐洲的投資及經營心得,認為歐洲很有底蘊、百年企業不少,是台灣可以學習及合作的理想夥伴。(圖片來源:唐紹航攝影)
環球晶董事長徐秀蘭周一(18日)以「環球晶圓的歐盟投資策略」為題,受邀在2024投資歐盟論壇發表專題演講時表示,環球晶2011年從母公司中美晶的半導體事業部獨立出來,至今已13年,而中美晶是1981年成立,至今43年。
「可是我們這些工廠,比方說丹麥工廠今年是第60年,馬來西亞的工廠今年第51年,義大利工廠已經40幾年,所以我們公司雖然很年輕,但是因為透過併購就認識到非常多很優秀的團隊。」
「而且,歐洲公司給我最大感覺就是,歐洲有太多百年的公司,有很多真的是底蘊很不一樣,我自己覺得學習到很多。」
第一,注重族群融合,不同文化互相尊重
徐秀蘭以環球晶每半年一次的高層年度會議為例,說明經營一家跨國半導體企業的心得。
「我們很在乎族群融合,我們每一次開會,我們開玩笑講是小聯合國會議。每一次年度計畫預算會議,每六個月開一次,十個國家country head跟department head回來。我每次挑一個國家,就在那個地方開會。」
「所以,沒有很好的共融默契,就很難達成,而且是不同文化的互相尊重,這是我們的DNA。」
她也提到投資歐洲後的觀察,以丹麥為例,「我們投資丹麥從2001年就開始了,丹麥我原來是非常陌生,是一個很漂亮的國家,但我從來不知道它有很好的工程學校、工程能力跟人才」。
「我們在丹麥學到了它的人才,而且它是非常有效率的國家,而且非常守法,基本上是可以信賴你經營團隊做的決定。」
▲環球晶的丹麥事業現況。(圖片來源:劉煥彥攝影)
第二,本地管理團隊主導各國營運,不派台灣人去
徐秀蘭在演講中指出,為何環球晶不派台灣人去各國管理當地事業,而是由當地國家的在地團隊管理自家人。
以歐洲的義大利及丹麥總共三座半導體工廠為例,「在這三個工廠,我們沒有派任何一個台灣人在那邊管理,都是當地非常優秀的管理團隊、非常優秀的研發團隊在執行。」
她說明,環球晶由於透過多次海外併購而壯大,成為目前全球在日本以外的最大矽晶圓製造商,「就是要用same language, same time zone(同一時區、相同語言)去服務客戶。不要說客人發電郵給你,等到你過完農曆新年再回答他。」
「我們不希望客人為了跟你溝通,要學另外一個語言,幾乎每一國(事業)當地都能夠服務客人,所以概念上就是我們希望提供給客人local service,希望跟競爭者比較的是,我們服務的比當地供應商更好。」
「你要做的比當地競爭者更貼心、更好、更及時,就必須要有很強的當地團隊,而且用當地mindset(心態)去做,所以我們決定讓自己像一個local公司一樣。」
▲環球晶的義大利事業現況。(圖片來源:劉煥彥攝影)
台灣人熟悉半導體本業,但不熟悉他國環境
徐秀蘭接受《今周刊》訪問時也提到,「我們有一點幸運就是,因為人(各國經營團隊)已經都很久了,所以他們都完全清楚當地關係,那當然現在德勒斯登有太多公司進去,人才不夠,大家就從台灣派人去。」
「可是台灣派人去歐洲,你是懂那個本業,但是不熟悉那個環境,不熟悉就壓力會比較大。」
徐秀蘭也認為,歐洲的企業很有底蘊,有太多人才,而台灣半導體企業投資歐洲的相對較少,「那裡有太多我們台灣人可以學習,也可以一起工作的好文化跟好夥伴。」
專題不授權媒體夥伴
延伸閱讀:
環球晶去年EPS衝45元新高 為何2025年可能更樂觀?「晶圓女王」徐秀蘭:不只AI拉抬 還有五大利多將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