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看見明天
熱門: 美股 行事曆 年金 00891 房地產
投資理財
保險稅制
產業時事
職場生活
今周大耳朵 Podcast
富足今周起
幸福熟齡
ESG永續台灣
專題報導
今選頻道
存股助理
今周學堂
訂購優惠
活動報名

打團隊戰整合新舊員工 誓言當叫車平台的谷歌 LINE GO從大數據尋商機 拚彎道超車

打團隊戰整合新舊員工  誓言當叫車平台的谷歌  LINE GO從大數據尋商機  拚彎道超車
歷經9個月的新舊融合,LINE GO董事長林群盛(前)帶領核心團隊不斷推出新服務。

曹悅華

科技

攝影/唐紹航

1456期

2024-11-13 13:41

叫車平台已經是紅海市場,各大業者只能靠不斷下殺價格搶客;
裕隆與LINE強強聯手,年底前將再新增包車、代駕、充電等服務,緊綁LINE生態系,力衝三年獲利。

上百輛貼上「熊大」車貼的納智捷n7在路上奔馳,乘客沒有事前預約,還不見得能搭得到。這,是裕隆集團旗下叫車平台LINE GO,今年十月推出的減碳車隊。

 

今年叫車平台已淪為價格戰,「我們必須做出差異化,才能追上其他競爭者,這支n7車隊就是其中的一步。」LINE GO董事長、同時也是裕隆集團移動服務事業群總經理林群盛接受《今周刊》專訪時,一語道破LINE GO上路短短一年,會員數大增七十萬人的關鍵。

 

他說的話並非誑語,去年八月,裕隆旗下的汽車融資公司裕融砸下九.五億元,取得LINE TAXI服務提供商觔斗雲聯網科技公司五○.七%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同年十月,他們將其改名為LINE GO,服務上路一年來,該平台會員數達四三○萬人、司機數一.四萬人,比去年同期成長約兩成,在叫車平台裡排名第三,僅次於計程車龍頭台灣大車隊及耕耘十年的Uber。

 

七十歲老企業  側重系統攻防

 

其實,在他們入主前,LINE TAXI已經連續虧損六年,他們要如何在叫車平台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

 

導入裕隆集團的資源,改打團體戰,是林群盛打造LINE GO的第一步。

 

林群盛觀察指出,舊有的LINE TAXI團隊成員,平均年齡在三十五歲以下,背景多來自新創公司,人格特質是做決策速度快、習慣單打獨鬥。但,裕隆集團是一家有七十年歷史的傳統企業,走團體作戰路線,「就像是籃球比賽,年輕人想打機遇戰,但有經驗的教練,就會認為要有系統地進行攻防。」林群盛如此比喻。

 

以今年十月LINE GO推出減碳車隊的新服務為例,購買n7的司機每個月可省下約一萬元油錢,而車體空間大,也能提升乘客體驗,同時,還有機會幫集團帶動新車銷售。

 

而根據該公司統計,n7投入減碳車隊一個月以來,平均每周有五%的趟次成長。

 

納智捷總經理李應生說,確實有愈來愈多的消費者,是在搭乘過n7後感到驚豔而來店看車,營業用車領牌比例也愈來愈高,另外也有數支車隊開始跟納智捷洽談合作。

 

LINE TAXI創辦人之一、現為LINE GO技術長黃佩恩坦言,過去LINE TAXI並沒有車廠的資源,因此同仁多半看見哪裡有機會就往哪裡衝,也難以控管司機數量或服務品質。在裕隆加入後,團隊開始會評估如何發揮綜效,更有利於跨出傳統計程車業者的框架。

 

又如,既有團隊曾提出LINE GO有六四%的用戶,年齡在二十到三十九歲之間,若是能推出共享機車服務,就能抓到年輕人市場,規模量變大也能帶來較高收益。

 

但林群盛則認為,市場上已有Gogoro、WeMo、iRent等業者做相關業務,反觀充電樁市場還很破碎,有高達三十五家業者。若能整合全台四○%的充電樁,讓消費者不用下載多個App,只要透過LINE GO就能使用服務,不只可以切入藍海市場,對集團減碳車隊也有助益。

 

接著,林群盛鼓勵員工從消費者角度出發,增加舊有團隊「沒想過」的服務。

 

Uber市占居冠、台灣大車隊司機數最多 ——國內前四大叫車平台比較

 

從顧客角度出發  做客製方案  

 

打開LINE GO平台,介面上不只提供叫車,目前還有共享租車、機場接送、門市日租服務,到年底前還會新增包車、代駕、充電等新服務。

 

原來,過去LINE TAXI團隊,把自己視為是一個計程車的叫車平台,但林群盛認為,他們必須轉型,提供交通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簡稱MaaS),才能夠精準抓住消費者需求。

 

「不是幫消費者叫車,預估車資就好了,我們要當叫車平台的谷歌,幫消費者做出客製化方案。」林群盛觀察,台灣消費者多半對價格、搭車時間很敏感,必須運用科技,提供他們更多選擇。

 

例如,一位乘客要從桃園機場前往台北市區,四十分鐘至一小時的車程,車資可能落在一三○○元。他思考,若是平台能提供直接搭計程車、計程車轉乘捷運或客運等不同路線方案,不只能讓資訊更透明,也有機會抓住不同客群。「想省錢或想省時的客人,我們都有機會做到他們的生意。」他說。

 

想要拉近與第一、二名的差距,最關鍵的策略是鎖定LINE背後一九○○萬的用戶,打造更緊密的生態系,才能擴大LINE GO的優勢,建立護城河。

 

「我們到現在都還在虧錢。」林群盛不諱言,計程車市場的過度競爭,已經變成價格戰,必須靠「發券」或打折搶客。

 

「其實短期內很難避免燒錢。」林群盛話鋒一轉,先是舉Uber在美國經營十幾年後才轉虧為盈的例子,接著強調自己放眼的是LINE背後「大數據」所帶來的效益,「數據就是未來的金礦和石油,可以告訴我哪些服務會賺錢。」

 

林群盛盤算台灣是LINE經營海外最成功的市場之一,「LINE又是全台最大通訊軟體、最有潛力,與中國微信一樣,成為Super(超級)App。」而目前LINE在國內已推出三十項服務,與LINE GO合作的有五項,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此外,林群盛也透露,其實有逾八○○萬人加入過LINE GO,只是現在「活下來」的會員剩四三○萬人,藉由數據的收集,將服務優化、精準導入多元運具後,「這些失去的人可能就會回來。」預期未來每年會有六十萬人次會員數的成長。

 

林群盛花了1個月試開納智捷n7後,才決定導入LINE GO,如 今已成為搶手的叫車選項。

林群盛花了1個月試開納智捷n7後,才決定導入LINE GO,如今已成為搶手的叫車選項。(攝影/唐紹航)

 

求超前部署  重研發、敢花錢 

 

林群盛也深知,滿足在地化開發需求,將是公司核心競爭力之一,因此善用LINE GO一四○名員工當中,有一半人力是研發人員的強項,優化客戶體驗,像是每月砸逾百萬元改善過去叫車定位不佳的問題等。

 

《今周刊》採訪當天,也可以看見研發人員旁的白板上,寫滿了如何增進會員權益的討論。

 

LINE企業戰略部副總經理唐欣指出,LINE GO確實必須不斷優化,且不再是解決痛點,而是要超前部署,給予客戶有別於其他平台的體驗,才能拉開賽道間的距離。

 

從明年開始,LINE GO也將擴大LINE通訊軟體的優勢,包含強化AI語音叫車,讓各族群叫計程車再也不用花電話費;另外,正研擬幫別人代叫車輛服務,可直接發送叫車資訊,不必再需要截圖、跳出對話框後,才能把資訊傳送給司機。

 

不具名車廠業者表示,叫車平台已是紅海市場,且不管司機還是乘客,都是零忠誠度,只要有一家乘車優惠給不停,其他家也不能喊停,但是打群架總比單打獨鬥好,從裕隆與LINE GO、和泰與yoxi的結盟就能窺知一二,所有叫車平台玩到最後,勢必得串接各種服務,而誰能提供最多元服務,誰就有可能是最後的贏家。

 

無論如何,LINE GO已在轉型首年找到自己的定位。只是,裕隆集團給林群盛的目標,是讓LINE GO在二○二六年獲利。要如何不斷領先市場推出多元的交通服務,才能後發先至、彎道超車,將是LINE GO團隊眼前最大的考驗。

延伸閱讀
Uber 也有小黃!忠孝東路叫車最熱點,找動力火車代言…會員未來叫「優步小黃」也能回饋點數
Uber 也有小黃!忠孝東路叫車最熱點,找動力火車代言…會員未來叫「優步小黃」也能回饋點數

2024-08-14

台灣大車隊升級智慧乘車新生活 全新55688 APP雙平台上線五大亮點
台灣大車隊升級智慧乘車新生活 全新55688 APP雙平台上線五大亮點

2021-09-01

大車隊跨年乘車大數據:全台叫車大增42%
大車隊跨年乘車大數據:全台叫車大增42%

2020-12-22

從叫車到付費…用LINE就能搞定!「LINE TAXI」平台正式上線
從叫車到付費…用LINE就能搞定!「LINE TAXI」平台正式上線

2019-10-23

Uber 翻轉了乘車體驗,為什麼卻做不出新型態的慈善?
Uber 翻轉了乘車體驗,為什麼卻做不出新型態的慈善?

2017-05-23